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重要外来物种的入侵生态学效应及管理技术研究生物入侵(Biologicalinvasion)是指生物由原来生存地经自然或人为的途径传播到另一个新环境中,对入侵地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及农、林、牧、渔业生产造成经济损失或人类健康造成灾难的过程。生物入侵是全球范围的生态学现象,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遭受过或正在遭受外来入侵生物的严重危害。外来种入侵生物破坏生态平衡、加速物种灭绝、毁灭农业生产、影响国际贸易、危害人类生命、威胁生态安全乃至国家安全。我国的外来种入侵问题也不容忽视。已经有记载的外来种数目就达200种。这些异地生…  相似文献   

2.
外来物种入侵的预警与立法管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从我国外来物种入侵和管理现状的实际情况出发,借鉴世界其它国家对生物入侵预警与管理的经验,提出我国应加强外来物种管理与入侵物种防治方面的立法,成立国家外来入侵物种鉴定与预警信息服务中心和国家外来入侵物种应急控制联合办公室,组织专家指导委员会,并加强培养抵御外来物种入侵的公众意识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外来物种入侵的三种危害:生态危害;健康危害;经济危害,针对江苏外来物种入侵的当前状况,提出了通过加强已入侵生物的治理和控制,防止其进一步蔓延扩散,加强对外来生物入侵的预防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政治交往与社会经济活动也日益频繁,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物质、能量和物种等的交流范围与数量也与日俱增,这些活动也不可避免地或无意地引入或输出了大量物种,结果造成了许多外来物种入侵问题.生物入侵已成为当今的一个重要全球性问题.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可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进而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建立和完善外来物种管理法律与法规体系,建立外来物种的科学引入机制和风险评价体系,加强生物入侵宣传,发动公众参与,加强外来入侵物种生态控制的研究和严格管理,以达到充分利用外来物种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减轻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警惕外来生物进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来生物入侵造成数以百计的物种灭绝,其生态代价是当地物种和生态系统无法挽回的,已构成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及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威胁因素。就经济方面而言,外来生物入侵对农业、林业、水产业的生产所造成的损失相当巨大。据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UCN)报道,外来生物入侵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高达数十亿美元。  相似文献   

6.
外来生物在丰富了区域生物物种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对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社会经济遗成很大危害。我国外来生物入侵现象越来越严重,入侵生物种类多,来源广泛,文中着重分析我国生物入侵现状及对社会造成的危富,并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生物入侵已成为全球性的生态问题,本文综述了我国生物入侵现状及其特征和入侵的途径,阐述了防治生物入侵的方法和对策,并提出对入侵物种加以利用、造福人类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海岸带湿地生态系统退化成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我国海岸带湿地已面临着严重的退化风险。文章通过对海岸带湿地退化多重因素,如海岸带围垦、城市化发展、海岸养殖、外来物种入侵、海岸侵蚀、环境污染及海平面上升等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适应我国海岸带地区发展特征的"与自然共建"湿地修复、湿地生态系统自然资本有效评估及补偿、湿地综合监测等应对策略,为实现我国海岸带地区科学和合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我国外来植物入侵现象目前是比较严重的,已经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且外来植物入侵也影响到了生态系统,这就需要加大力度控制外来物种入侵,同时充分利用外来物种的潜在价值,长远价值。系统的观察外来植物物种的特性和影响因素,科学引进外来植物,调查研究引进物种的行为特性,加强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内江科技》2015,(7):64-65
<正>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外来物种通过自然侵入、人为有意引种、无意引入等方式侵入。在入侵地定居后,主要通过压制或排挤本地物种,危及本地物种的生存,加快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损失,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而造成巨大的生态环境破坏和经济损失。据有关文献,入侵我国的外来有害植物性物种有108种,隶属23科76属。外来入侵生物是指被引入或扩散到其原有生活区域之外并  相似文献   

11.
入侵生物严重危害农业、林业、生态和人类健康安全,马铃薯甲虫、扶桑绵粉蚧、苹果蠹蛾等入侵害虫对中国农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我国的入侵物种有3/4最早发现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人类活动造成的生物入侵以空前的速度增加,一旦这些引入物种定居下来,几乎不可能根除。全球气温升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生物的入侵速度和危害程度。潜在入侵害虫的准确和快速鉴定、各类昆虫快速鉴定的特异性分子标记以及重要入侵害虫的监测技术与防控技术研究,成为我国预防和控制害虫入侵和入侵害虫危害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2.
袁成岗  胡峰 《科教文汇》2012,(36):94-95
船舶压载水是船舶离岸时携带用于船舶稳定平衡的压载物,船舶到岸时为空出吨位,必须将压载水排入到岸国的海域中,由船舶排放压载水引发的外来生物入侵已成为海洋中有害生物传播的主要途径.这意味着配有有效处理船舶压载水系统将成为船舶进入他国港口的“通行证”.  相似文献   

13.
滨海湿地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是重要经济鱼类资源的产卵场、索饵场和越冬场,也为湿地鸟类提供食物和栖息环境,是地球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类型。同时,滨海湿地也是人类活动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已成为全球变化的生态脆弱带和环境变化敏感区。中国科学院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试验站(以下简称"黄河三角洲站")围绕我国滨海和河口湿地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国家战略科技需求,致力于滨海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以陆-海相互作用过程、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为主线,基于长期定位监测和野外控制试验,量化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碳汇现状、规律及其驱动机制,明确了水文过程与水盐运移对滨海湿地碳循环过程的影响;揭示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与适应规律;构建了退化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技术体系,提出了"健康滨海湿地"理论与技术模式,研发了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关键技术,实现滨海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协同发展,丰富和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滨海湿地生态学。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基础数据、科学依据和关键技术,弥补了我国特别是北方河口三角洲湿地长期观测研究的不足,也使得黄河三角洲站成为国内外无可替代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科学研究基地,为提升我国滨海与河口湿地研究的理论水平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科技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14.
对生物入侵研究对策的思考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生物入侵造成的危害及原因 ,分析了外来种对国家发展、生态安全和农林牧生产的影响 ,阐述了开展相关科学研究的必要性、迫切性和重大意义。在提出研究工作以面向国家需求目标、国际科学前沿、高新技术应用为战略目标的基础上 ,阐明生物入侵研究应以外来种的生态学效应为核心 ,即生物本身的传播扩散、短期演变、潜伏积累、生态适应、竞争爆发过程以及新的生态系统原有的结构与功能发挥排斥与接受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海岸湿地资源环境压力特征与区域响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杨帆  朱晓东 《资源科学》2006,28(3):108-113
运用资源环境“压力-响应”模型分析江苏盐城海岸湿地资源环境压力的作用过程,包括湿地围垦压力、海岸环境灾害压力等,以及海岸区域对这些环境压力的响应规律,为合理规范人类土地利用等扰动行为、制定调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对上述环境压力具有良好的响应关系,包括湿地围垦速度超过其淤长速度,导致丹顶鹤等栖息地面积急剧下降,分布数量强烈波动;湿地水环境污染、海平面上升、风暴潮等海岸区域环境灾害响应已成为制约区域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特别是区域内5条河流的入海河口水质处于地面水IV类,仍处于恶化趋势。“环境压力-区域响应”及其相互作用其特征与机制研究是模型运行和政策设计的基础,在海岸资源环境管理和可持续决策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姜峰  陈明茹  杨圣云 《资源科学》2011,33(2):364-371
造礁石珊瑚是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福建东山珊瑚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3630hm2,核心区面积约1498hm2,已记录到的珊瑚虫纲动物共3目13科32种,其中石珊瑚目6科10种,有7种造礁石珊瑚属于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并被列入世界CITES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该海域是中国大陆近岸亚热带海域造礁石珊瑚群落自然分布的北缘。本文讨论东山造礁石珊瑚的资源现状、生物地理分布和生态学意义及其正遭受的不合理开发活动、全球气候变化、外来物种入侵等威胁,并提出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造礁石珊瑚的保护与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基于PSR框架模型的东溪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颜利  王金坑  黄浩 《资源科学》2008,30(1):107-113
本文根据联合国OECD和UNEP提出的“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模型和流域生态系统的特点,通过建立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福建省诏安东溪流域的生态系统健康状态进行评价。研究的基本思路是:首先,选取人口密度、GDP年增长率、人均拥有水资源量、年降雨量、森林覆盖率、工业废水达标处理率等能够充分反映流域压力、状态和响应的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通过专家打分的方法对各评价指标进行权重分配,参考湿地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和相关标准对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各个指标进行标准化赋值;再次,提出了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模型,得出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最后。把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状态分为5个等级,分别是:良好状态、较好状态、警戒状态、较差状态和极差状态。根据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确定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东溪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数(E)为0.5898。东溪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处于警戒状态。  相似文献   

18.
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民 《资源科学》2012,34(4):725-733
生态系统服务是联系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的重要纽带.通过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定义与分类,生态系统服务的主要特征,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需求与消费,以及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与评估这4个基本问题进行论述,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①生态系统服务是以生态系统对人们的收益而定的,学术界对它的认知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在使用生态系统服务这一概念的时候,应当根据具体目的给出明确的定义及内涵;②生态系统服务具有复杂性、尺度特征、公私物品特征和收益依赖性等重要特征.结合案例深入分析生态系统服务的这些特征,对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测定、模拟、价值评估及管理决策至关重要;③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需求与消费是联系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的3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们事关生态保育和社会公平等重大问题,为了制订科学的生态系统管理决策,应当对这3个环节开展综合研究;④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主要包括效用价值、生态价值、社会文化价值和内在价值,它们都是制订生态系统管理决策所不可缺少的重要信息,而且彼此之间具有相互补充与制衡的作用.因此,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估应当构建和使用多准则的综合价值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