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中国科技扶贫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从科技供给和需求的视角构建出中国科技扶贫模式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以此为基点结合各地科技扶贫的实践经验,认为科技供给主导模式主要有:科技网络推广模式、区域支柱产业开发带动模式和易地科技开发模式;科技需求主导模式主要有:龙头企业扶持模式、专业技术协会服务模式和小额信贷模式。  相似文献   

2.
楚雄州科学技术局按照"点面结合、统筹谋划,确保打赢科技支撑精准扶贫攻坚战"的总体战略要求,结合部门工作实际,再认真抓好挂钩乡村、户工作同时,制定了全州科技支撑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采取建条件平台、立科技项目、设科技扶贫机构、培训科技人才、实际专利资助、进行科技奖励和开展科学普及工作等7项措施支撑全州的精准扶贫工作,25个贫困乡、220个贫困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是中国科学院定点帮扶县。文章回顾了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在水城县开展科技扶贫工作主要内容和成效:发挥综合科技优势,结合水城县实际情况,打造特色科技扶贫项目,重点培养贫困地区的自我造血功能。总结成功经验,探索科技扶贫助推"三变"改革的新模式,强化科技支撑,推进精准扶贫,建立科技扶贫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科技扶贫是我国各项扶贫计划中最早开展、综合程度最高、影响较大的一项。20多年来,科技扶贫为完成“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任务,实现我国现代化第二步战略目标,做出了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的贡献。科技扶贫被誉为引导广大贫困农民依靠科技破除迷信、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一次伟大实践。在中国经济整体日益市场化的今天,如何进一步提高科技在扶贫攻坚中的作用,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我刊特组织了一期专家笔谈,以期与大家共同探讨,共同为我国贫困农村的发展献计献策。[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莫鸿业 《大众科技》2010,(11):198-200
以科技扶贫解决贫困地区人口温饱、摆脱贫困奔小康、实现广西贫困地区快速发展为目标,阐述广西科技扶贫工作的现状及科技扶贫的主要模式和成效,并提出了下一步广西科技扶贫工作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是中国科学院定点帮扶县。文章回顾了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在水城县开展科技扶贫工作主要内容和成效:发挥综合科技优势,结合水城县实际情况,打造特色科技扶贫项目,重点培养贫困地区的自我造血功能。总结成功经验,探索科技扶贫助推"三变"改革的新模式,强化科技支撑,推进精准扶贫,建立科技扶贫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陈庆芝 《西藏科技》2006,(4):F0003-F0003
遵照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区直单位开展对口扶贫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部署,农牧科学院党委把对口加查县开展科技扶贫工作摆到了重要议事日程。从2002年开始实施科技扶贫项目以来,在西藏自治区财政厅、科技厅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共实施科技扶贫项目120项,直接投入资金751.155万元;协助县直有关部门从交通厅、水利厅、卫生厅、扶贫办等有关部门争取项目资金870万元;农牧科学院个人和单位捐款211.4756万元。  相似文献   

8.
王青怡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1,16(3):233-235,241
科技扶贫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提高贫困地区社会综合生产力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也是中国科学院将科研成果推向社会 ,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措施。1 科技扶贫工作回顾1 987年至今 ,我院坚持科技扶贫、开发治本的原则 ,始终把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作为扶贫工作的首要任务 ,组织生物学、地学、化学、物理学、数学、技术科学等学科的科研人员 ,到全国各贫困山区、牧区、老少边区和中低产地区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 ,选择典型区域进行试验示范 ,取得可喜成绩。这项工作 ,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1 98…  相似文献   

9.
国家重大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是科技创新的方向和动力,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技创新是推动决胜脱贫攻坚的新动力。立足我国粗蛋白饲料原料进口的现状和畜牧业发展形势,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培育出速生、丰产、优质的杂交构树新品种"科构101",提出了"以树代粮、种养循环"产业发展模式,有效解决贫困地区农户对饲料的需求,促进贫困地区畜牧业的发展。文章分析山东菏泽构树产业扶贫工作进展,探讨了构树产业扶贫面临的机遇、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0.
“十五”期间,华坪县的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十一五”期间,华坪县的扶贫工作,要用产业扶贫、科技扶贫等新观念,用全新的机制,进一步搞好扶贫工作。  相似文献   

11.
精准扶贫供给侧结构及其改革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彦随  曹智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10):1066-1073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中国扶贫开发理论与模式的重大创新。扶贫是政府"扶"的供给侧和农户"贫"的需求侧的统一。加快精准扶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深入推进脱贫攻坚战略,全面提升精准扶贫成效的重要课题。从典型县实际情况来看,当前扶贫开发工作尚存在供给不足、供给无效、供给落后等实际问题。文章围绕精准扶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题,从供需视角归纳了扶贫开发中面临的一些问题,系统构建了精准扶贫战略供给侧结构体系,提出了精准扶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表明:(1)精准扶贫供给侧结构体系主要包括政策供给、要素供给、服务供给和产品供给4个层面;(2)不同层面的供给内容之间有着内在联系,呈现出"政策供给—服务和产品供给—要素供给—政策供给"的循环顺次关系;(3)精准扶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立足于农村贫困化地域特征,因村因户帮扶、因人因贫施策。坚持科学性原则,遵循市场化规律,强化精准脱贫过程性管控,确保精准扶贫成效和实现可持续脱贫。  相似文献   

12.
实施精准扶贫与区域协调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精准扶贫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区域扶贫攻坚计划是当前我国扶贫攻坚的两大主要模式。2011年国家大幅提高贫困标准,贫困人口规模、分布特征、贫困内涵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文章在分析新贫困标准下我国农村贫困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全面解析了当前扶贫开发中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精准扶贫的理念,包括:建立多维贫困区域识别指标体系,开展精准化贫困区域识别;采取多元化扶贫方式;以及实施基于不同地理空间尺度和贫困地区类型的差异化的分类扶贫政策。文章最后针对当前两大扶贫模式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了拓展精准扶贫内涵、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途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及其创新路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战略的重大转型。文章在梳理我国贫困治理政策演变过程及趋向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我国扶贫开发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阐述了实施精准扶贫政策的必然性和重要性,论述了精准扶贫政策核心要义、内容体系及其对世界反贫困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之处,阐明了精准扶贫的科学内涵。科学分析了精准扶贫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现实困境,从精准识别、精准管理、相关配套制度改革等方面提出了精准扶贫政策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贫困化地域分异特征及其精准扶贫策略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期以来,中国坚持政府主导推动减贫事业,在实践中不断推进扶贫开发的理论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目前中国仍有7 017万农村贫困人口,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文章深入剖析了新时期中国农村贫困化基本特征,揭示了农村贫困化地域分异规律,探明了农村贫困化的主导因素,提出了科学推进精准扶贫的战略与对策。研究结果表明:贫困人口规模大、分布广、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逐渐加大,是当前中国农村贫困状况的基本特征,因病、因残、因学、因灾致贫或返贫现象突出;农村贫困人口逐渐向我国中西部深石山区、高寒区、民族地区和边境地区集聚,具有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贫困区(片)等多级并存的组织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胡焕庸线"西北部、东南部贫困人口的比重分别占16.4%、83.6%;自然环境恶劣、区位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区域发展不均衡及前期扶贫开发政策精准性不够等,是中国农村持续贫困的主要症结。如期实现2020年全面消除贫困,亟需扶贫工作体制机制的创新,科学推进精准扶贫战略。  相似文献   

15.
杜国明  黎春  何仁伟 《资源科学》2020,42(4):649-660
中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伟大实践促进了区域贫困治理思想的不断完善。本文在总结个体扶贫与区域扶贫的辩证关系、贫困区域与区域贫困治理需求的基础上,基于中国精准扶贫实践中的具体做法,系统梳理了贫困区域治理思想,旨在丰富精准扶贫理论体系,为中国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及全球2030年减贫目标的国际行动提供参考。主要结论为:区域贫困治理思想包括贫困空间分异、贫困区域开发策略和贫困区域管理3个方面,与精准扶贫方略服务于精准扶贫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为精准扶贫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工具;依据贫困区域在空间上呈现显著差异和空间分异特征,以此划分出贫困县域类别、村域类别,并把脱贫难度大、贫困县集中的地区划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基于资源学、地理学等学科的区域开发与发展理论,形成了以东西协作对口支援、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及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组成的区域贫困开发策略;依据贫困区域的鲜明层级体系,构建了“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扶贫对象体系和退出考核评估机制,以及“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组成的贫困区域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关于扶贫绩效评价的研究成果不少,但大部分研究把重点放在贫困的识别和贫困程度测定的方法层面,偏重于经济发展,对生态和谐、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重视不够;对政府组织的反贫困政策和措施关注较多,对扶贫绩效评价研究不够。有必要设计一套能够综合地、完整地体现新时期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制度诸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AHP—FCE组合评价模型,以国家级贫困村为样本,对综合扶贫的整体绩效进行了静态和动态评价,用数据说明综合扶贫的显著成效。在大力推进和谐新农村建设的新时期,要进一步创新扶贫方式,不断提高综合扶贫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关注和着力解决的问题。迁移式扶贫作为一种适应中国特定国情的新型扶贫机制,倍受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本文以秦巴连片特困区为例,通过分析该地区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茶农迁移,但迁移后农户并未真正脱贫,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依然困难重重。本文探索可持续金融的介入迁移式扶贫对当地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户脱贫的作用,并提出连片特困区可持续金融推动迁移式扶贫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侯建国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35(10):1206-12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科学院党组带领全院各级基层党组织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汇集全院科技资源,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地落实。未来,中国科学院党组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发挥科技优势,突出党建引领,全力以赴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9.
科技引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亚平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35(10):1211-1217
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我国科技扶贫的先行者、主力军。30多年来,中国科学院以科技扶贫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构建服务贫困地区发展的科技扶贫网络,培育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造血”功能,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脱贫攻坚任务接近完成,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成为未来重要工作方向。中国科学院将继续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统筹全院优势资源和科研力量,持之以恒为乡村振兴作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西部贫困地区扶贫模式的创新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目前剩余的2820万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如何加快他们脱贫的步伐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能否如期实现。本文从贫困人口在西部地区的数量、空间分布入手,分析了国内外在扶贫方面的模式、政策及措施,对现有扶贫模式及政策进行了反思,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西部反贫困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