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张静  朱玉春 《资源科学》2019,41(2):352-361
科技扶贫已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力量之一,科技特派员企业作为科技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发挥了巨大作用。本文基于科技特派员企业社会资本的视角,选取秦巴山区连片贫困区208家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企业作为观察样本,利用因子分析法分别从结构型、关系型和认知型3个维度测度了科特派企业的社会资本,并运用似不相关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企业社会资本对科特派企业精准扶贫的影响。研究表明,科特派企业结构型、关系型和认知型社会资本对帮扶带动扶贫、产业增收扶贫和投资收益扶贫均有着显著正向影响,科特派企业的社会资本在科特派精准扶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科特派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从多维度集聚企业社会资本,建立科特派企业联盟,运用科技创新驱动农业产业融合,构建由政府、高校、合作社和金融组织等多主体参与的多元协同科特派精准扶贫机制,带动区域精准脱贫。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我国少数民族特困地区都是我国扶贫攻坚工作的重点对象,这些地区大多自然环境恶劣且社会经济条件落后,一般的扶贫办法很难奏效.而从近几年民族地区扶贫的具体实践成果来看,在诸多的扶贫方式中,教育扶贫则是卓有成效且具有根本性意义的手段.事实上,教育扶贫不但能够有效提升扶贫的质量,同时还可在立足地区经济发展需求的前提下为贫困地区的发展提供建设性的人才.由张艾力编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民族教育扶贫理论及其内蒙古实践》一书,在充分研究我国特色的教育扶贫模式及其在内蒙古自治区具体实践的基础上,指出了民族教育精准扶贫是推动民族地区脱贫的根本之策,对学界进一步研究民族教育精准扶贫理论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我国少数民族特困地区都是我国扶贫攻坚工作的重点对象,这些地区大多自然环境恶劣且社会经济条件落后,一般的扶贫办法很难奏效.而从近几年民族地区扶贫的具体实践成果来看,在诸多的扶贫方式中,教育扶贫则是卓有成效且具有根本性意义的手段.事实上,教育扶贫不但能够有效提升扶贫的质量,同时还可在立足地区经济发展需求的前提下为贫困地区的发展提供建设性的人才.由张艾力编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民族教育扶贫理论及其内蒙古实践》一书,在充分研究我国特色的教育扶贫模式及其在内蒙古自治区具体实践的基础上,指出了民族教育精准扶贫是推动民族地区脱贫的根本之策,对学界进一步研究民族教育精准扶贫理论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马莉婷 《现代情报》2014,34(3):41-46
网络口碑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有重要的影响。采用系统的观点来研究社交网络中网络口碑与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动力学机制。从社会资本的角度出发,采用系统动力学,建立社会资本——网络口碑——购买意愿的动力学模型。模型的仿真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在社会化电子商务平台中,能够很好地提升网络口碑的传播效果,进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相似文献   

5.
科技创业家创业过程中的社会网络与创业资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网络的角度对科技创业家的创业行为进行了探讨,认为科技创业家是植根于社会网络之中的,科技创业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网络行为,社会网络在创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会网络是科技创业家获取创业资本的重要资源,这些资源的拥有状况及其联系的紧密程度直接或间接地对创业初期的决策及企业成长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关系强度与社会资本均影响知识获取绩效,已有研究尚未探明两者间联系机理及其对知识获取绩效的影响。本文基于社会结构与行动模型,将社会资本细分为集体与个体两层面;信任、规范与网络异质资源三构件,构建“关系强度—社会资本—知识获取绩效”理论模型,结合233家企业问卷调查与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强关联显著提升知识获取绩效;集体社会资本即信任与规范起部分中介作用,个体社会资本即网络异质资源则无中介作用;强关联正向影响网络异质资源,网络异质资源负向影响知识获取绩效但并不显著。明确了关系强度、社会资本对知识获取绩效的影响机理、路径与效果,为企业知识管理提供了关系组建和资本动用的策略参考。  相似文献   

7.
社会资本对农户参与灌溉管理改革意愿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朗  罗东玲  刘爱军 《资源科学》2015,37(6):1287-1294
农户参与是推行参与式灌溉管理改革的关键。本文利用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的农户调查资料,运用因子分析法从网络、信任和规范3个维度测算了农户社会资本,并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社会资本对农户参与灌溉管理改革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1农户对周围人的信任度排序为:德高望重的村民邻居村干部;农户的社会网络关系相对较差,接触官方信息和互联网信息的机会较少,传统乡村社会规范对农户行为的约束力在下降,农户更加重视自身个体价值和个人利益的获取;2农户社会资本总指数得分分布呈倒U型,说明拥有中等社会资本的农户数量最多,占样本总数的37.3%;3社会信任指数和社会网络指数均对农户参与灌溉管理改革的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社会规范指数的影响则不显著。因此,政府可以着重从社会信任和社会网络的层面采取措施促进农户的参与意愿,同时加强对农村社会规范的培育。  相似文献   

8.
2020年,我国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现象,在增进人民福祉的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贫困治理经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有必要对我国扶贫实践进行解构,同时回顾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社会的多维变迁历程,以挖掘我国扶贫实践中的重要经验。文章首先从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梳理了我国扶贫政策的演进特征,并从政策密度和政策强度两个方面对扶贫政策进行量化分析,计算得到我国扶贫政策的累计效力;最后,选择若干能够衡量农村社会多维变迁的指标分析农村社会多维变迁与扶贫政策累计效力的相关性。研究发现,扶贫政策累计效力与农村地区贫困发生率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基础设施建设条件、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农村贫困地区居民生活水平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科学与管理》2017,(1):71-78
近年来微信在我国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网民涌入微信平台。大学生是微信上活跃的群体,微信成为大学生积累社会资本的重要工具。通过长期的观察和访谈发现:微信平台上形成了一个以"己"为中心、强关系为主的小圈子,小圈子中个体间信任度和互惠程度较高,社交规模小且封闭;过多强关系带来信息窄化和群体同质,基于亲缘关系维系的小圈子带来社交网络的封闭性,封闭的小圈子带来结构洞,束缚了其社会资本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社会资本作为一个新的概念进入经济学,人们对于它的研究逐渐深入,但是对社会资本的概念尚无明确定义,且缺乏衡量标准.从区域经济学角度出发,对社会资本的理论进行梳理,从社会网络、文化资源、制度规范三个方面对社会资本进行界定,提出区域社会资本的衡量体系,并对南宁高新区的社会资本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出社会网络因子、制度规范因子和文化共享因子,为社会资本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针对贫困地区妇女的扶贫工作是脱贫攻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妇女脱贫对于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增进妇女福祉,建设和谐幸福家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020年是全国贫困地区从脱贫走向振兴的关键节点,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新时代妇女脱贫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指出了当前妇女脱贫面临的4个问题——乡村性别歧视,“数字鸿沟”,社会救助力量薄弱,以及扶贫工作中的性别意识欠缺。进而在介绍理论基础、国际妇女脱贫经验和国内妇女脱贫典型案例的基础上,提出4点建议:(1)将性别平等内化为乡村社会行为规范;(2)增加培训以弥合“数字鸿沟”;(3)提高家庭劳动社会化水平;(4)建设包容、弹性、可持续的妇女扶贫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实施精准扶贫与区域协调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精准扶贫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区域扶贫攻坚计划是当前我国扶贫攻坚的两大主要模式。2011年国家大幅提高贫困标准,贫困人口规模、分布特征、贫困内涵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文章在分析新贫困标准下我国农村贫困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全面解析了当前扶贫开发中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精准扶贫的理念,包括:建立多维贫困区域识别指标体系,开展精准化贫困区域识别;采取多元化扶贫方式;以及实施基于不同地理空间尺度和贫困地区类型的差异化的分类扶贫政策。文章最后针对当前两大扶贫模式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了拓展精准扶贫内涵、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途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贫困化地域分异特征及其精准扶贫策略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期以来,中国坚持政府主导推动减贫事业,在实践中不断推进扶贫开发的理论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目前中国仍有7 017万农村贫困人口,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文章深入剖析了新时期中国农村贫困化基本特征,揭示了农村贫困化地域分异规律,探明了农村贫困化的主导因素,提出了科学推进精准扶贫的战略与对策。研究结果表明:贫困人口规模大、分布广、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逐渐加大,是当前中国农村贫困状况的基本特征,因病、因残、因学、因灾致贫或返贫现象突出;农村贫困人口逐渐向我国中西部深石山区、高寒区、民族地区和边境地区集聚,具有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贫困区(片)等多级并存的组织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胡焕庸线"西北部、东南部贫困人口的比重分别占16.4%、83.6%;自然环境恶劣、区位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区域发展不均衡及前期扶贫开发政策精准性不够等,是中国农村持续贫困的主要症结。如期实现2020年全面消除贫困,亟需扶贫工作体制机制的创新,科学推进精准扶贫战略。  相似文献   

14.
段伟  欧阳波 《资源科学》2020,42(6):1074-1086
准确评估保护区和周边社区贫困农户的关系对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当地社区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鲜有文献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分析保护区建立对农户多维贫困影响的作用机制。本文选取四川省、陕西省14个自然保护区周边787户农户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自然保护区—社会资本—多维贫困”的理论分析框架,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自然保护区对周边农户多维贫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保护区内的农户比保护区外的农户更容易陷入多维贫困;②保护区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社会资本,从而导致农户多维贫困;③不同等级(国家级、省级)、不同省份及是否开展生态旅游的保护区之间社会资本的中介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其中省级保护区、陕西省保护区和开展生态旅游的保护区社会资本中介效应更明显。因此,保护区的管理应注重培育农户的社会网络,增强农户的社会信任,调动农户的社会参与,从而提高当地农户的社会资本质量,进而提高其生计水平。  相似文献   

15.
李振华  任叶瑶 《科学学研究》2018,36(8):1487-1494
构建内外部社会关系网络、培育和利用社会资本,是创客空间高效运行并实现目标的有效途径。基于双创情境特征,研究创客空间社会资本的形成及影响机理。研究表明,社区自治和创客网络社群影响创客空间内外部社会资本的形成。创客空间社会资本可分为结构、关系和认知三个维度,并以强弱联系、互惠规范和信任、共同价值观与愿景等形式,为创客提供知识共享和资源获取环境,促进技术创新和社会利润实现。以亚洲最大创客空间--北京创客空间为例,分析其社会资本形成过程及其对创客创新创业的影响。以促进创客空间高效运行和创客创新创业为目标,从社会资本结构、关系和认知三维度出发,为政府、社会、创客空间等相关主体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贫困退出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实现2020年如期脱贫过程中,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乡镇、贫困村和贫困户的退出必须有序化和精准性推进。农村贫困动态监测与评估体系成为我国贫困退出机制的前提和保障,只有科学有效地监测和评估才能保证贫困退出机制的合理性和公信力。目前我国贫困退出机制仍然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需要构建涵盖贫困退出的动力、补偿、风险、激励与约束以及第三方评估的综合系统机制,从贫困基础、经济发展、人文发展和生存环境四个向度构建多维、动态的贫困退出监测框架,推动我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有序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在中国科学院党组领导下,以猕猴桃科技成果产业转化为抓手,服务国家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重大任务需求。文章系统归纳中国科学院猕猴桃科技创新成果、成果产业化推广应用助力农村脱贫和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并总结我国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下一步发展建议,为制订我国农业产业相关的"十四五"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