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自我论,作为主体性哲学的一种构设,肇始于笛卡尔的自我意识哲学。从笛卡尔、洛克到康德,作为现代主体性哲学的奠基者,他们同样确信,一切知识,一切真理必须以自我为根据,从自我出发,但是关于"自我"本身是什么却成了争讼不一的难题,因此也无法免除自己与生俱来的虚幻色彩。它要么被时间的流变所肢解,被经验有限性所分裂而一再丧失了自身的同一性;要么在保持了最为自洽的形式同一性的同时,被抽干了自己所有的经验内容,作为一个无实在性的形式条件,只留下一具"自我"的空壳。然而,现代早期思想家对"自我"的寻求和论证,无论如何都带着它们自身的成就与缺憾,开辟了一个时代主流的精神路向,并使日后人类精神的"自我"反思有了可能。  相似文献   

2.
奥古斯丁、笛卡尔、海德格尔的思想是现代个体人格的重要哲学理论背景,从根本上体现了现代性危机产生的深层原因,奥古斯丁通过自我的“激进反省”实现了思想的一个转向,开启了对内在个体人格的关注;笛卡尔通过怀疑的方式来寻求认识的确定性,把确定性的基础完全建立于内在的自我,奠定了现代个体人格的心理基础;海德格尔则把内在自我的理性确定性转变为无理性的情感,确定性通过内在自我的发展走向了丧失确定性的结局,显示了以内在自我为基础的现代个体人格发展的逻辑终点,最终导致了现代性危机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被遗忘的领域:身体与自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体不仅是物理实体,而且处于社会和历史之中,承载着一定的社会关系.现代以来,被视为他人或自然的工具的身体,逐渐成为自我控制和改造的对象.教育领域中,学生的身体处于被自我或他人压制、控制和忽略的地位.身体具有三个层面,即物质层面、美学层面和哲学层面,是自我价值感、力量感、美感、道德感的重要来源.对身体健康发展的束缚,必然以牺牲精神的发展为代价.学校教育必须寻求自我和身体的和谐发展,将身体的"物质-美学-哲学"三个层面结合起来,促进个人寻求合适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4.
谢林认为自然与自我是绝对同一的,它们在本性上是一体的。哲学本身是自然与精神彼此向对方发展的双向过程。其中先验哲学是探索自我意识活动的发展历史,而对自我意识的探索要以自我的直观活动层次的提高为依据。自我的直观活动经历了从最初级的自然中的自我到最高级次的自我意识,从理论哲学到实践哲学,从自然的合目的论到艺术哲学的发展过程。谢林正是在探索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中,构建了无差别的绝对同一自我。  相似文献   

5.
德国古典哲学关于“自我”的思辨哲学的建构,经历了康德的“先验自我”、费希特的“行动自我”、谢林的“绝对同一”的“自我”的逻辑发展过程,并在黑格尔哲学中达到最高、最抽象的同一。德国古典哲学关于“自我”的思辨哲学的建构历程,实际上就是德国思辨哲学的发展史;黑格尔哲学的解体意味着整个思辨哲学的解体;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的本质之处就是以“现实的个人”、以现实的个人的“感性对象性活动”呈现出“先验自我”的现实根基。  相似文献   

6.
无名氏小说的生命哲学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名氏深受柏格森生命哲学和存在主义哲学影响 ,其小说以爱情为经纬 ,以永不停息的寻找“自我”和自由为动力 ,编织出生命意识的恢弘画卷 ,最终将生命推向一个“无”化的超越境界。表现出中国现代派作家 ,对生命终极意义的追寻和哲学感悟。  相似文献   

7.
将"自我"作为思维活动主体来为形而上学奠基的笛卡尔哲学,通过对主体的自身认识和把握来结束"哲学的第一原理"之时,《第一哲学沉思集》对"自我"存在的确立恰好刚刚开始。没过多久,"自我"的不可怀疑性促使"哥白尼革命家"康德有了重塑"自我=自我"这一逻辑命题的灵感和勇气。他让自我具备了不可以经验定夺的确定性和牢固性──先验性──主体的"先验同一性"。但费希特更肯定的是三大批判关于真、善、美中自我的完善化和理想化,他以"自我"的本原行动对人的本质给予理性的绝对化,并以绝对自我的人本化实现了纯粹意识的人格化,思想为尊严寻回的不再是道德的界条,而是卓越者信仰中完美的自由。文章主要根据康德和费希特哲学中各自的认知信念,试图从观念的自身意识进展到超越先验的纯粹自我,来审视近代关于人这一最高现象的理性规定中承当的人格价值。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混乱的原因及整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我同一性是埃里克森人格理论的重要概念。自我同一性是大学生在寻求自我发展、寻求自我了解与自我追寻的必然历程。文章认为生理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及传统与现代文化的融会碰撞是当代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混乱的原因,从主观的我和客观的我、理想的我和现实的我,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物质的自我、社会的自我、精神的自我三个维度进行自我同一性的整合,促使大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全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潘思佳 《文教资料》2010,(18):187-188
在于连的身上,一直存在着两个人格特性:一个是自我主体本身,另一个是女性化特征明显的阿玛尼原型。他的一生,尤其是对感情生活的追逐,都是试图从女性对象上寻找自己女性化的那一半。他同时在对男女关系、社会关系的探索中,将两种人格进行融合,形成一个真实美好的自我,从而获得真正的幸福感,成为少数幸福的人。  相似文献   

10.
在21世纪的今天,应该坦率地承认,马克思主义哲学遇到了各式各样的挑战。它当然不能也不应回避这些挑战,因为从积极的方面说,这也恰恰是其实现自我清算、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历史契机。但是,我们尚需仔细甄别哪些挑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引起的,哪些挑战又是因为我们对待它的方式不当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当前风险社会与教师实践本身的不确定性,以及教育变革带来的不确定性与风险都引发了教师的存在论危机。这种存在论危机的化解,可以以信任为基础来寻求一种新的确定性,从而维护教师的本体性安全。为此,确定性的寻求可以从制度信任的建立与完善、以信任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建设、塑造可信性的教师自我形象、基于"不信任"的反思性选择、教学习性的合理改造等方面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张雷 《黑河学院学报》2024,(2):24-26+30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论述了意识现象中由感性确定性到知觉到知性的辩证理路,概念的发展动力不是外在赋予的,而是“意识现象学”中感性确定性、知觉、知性的内在矛盾推动的结果。感性确定性“确定”的是感性意谓的直接性、私人性、纯主观性,而感性确定性的真理是个体之间可以理解并诉诸于语言表达的共相。共相是知觉的对象,知觉需要解决物的共同体与统一性之间的矛盾,即物到底统一于什么的问题,由于知觉固守自为存在寻找物的统一性,不能处理自为存在与他物存在的辩证关系,因此,知觉寓于自身的局限性无法找到物的统一性,意识现象学中,从感性确定性到知觉的运动是意识诸形态的展现。  相似文献   

13.
感觉的人化或理性化是马克思实践哲学和美学的重要命题。这一命题本身脱胎于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后者主张人的认识能力通过辩证的自我扬弃,从感性逐渐演变为理性。马克思抛弃了这种思辨哲学,继承并改造了其中的对象化理论,认为对象化不是精神自我运动的内在环节,相反是精神发展的根本前提,主张感觉是通过对象化的实践活动直接变成理论家的。从现象学的角度来看,这意味着感觉不再只是一种感性直观活动,同时具有了本质直观或范畴直观能力,正是这种能力使得人的感觉超越了动物的感觉,具有了社会性或者人性,并且构成了审美经验的根本前提。因此我们认为,马克思实际上已经发现了人的本质直观能力,这一发现使他的实践哲学和美学克服了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思辨性质,转而对胡塞尔所开创的现代现象学保持着开放性的视野。  相似文献   

14.
面对现代性的问题与困境 ,以佛教哲学资源来进行反省和诊疗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佛教思想家和研究者们对现代性的诊疗主要基于佛教自身的“理性”对现代理性进行反省和批判 ,其核心思想在于揭示西方现代“自我”的虚妄性 ,指出西方现代理性本身也必须进行“祛魅” ,从而实现真正的自我、自由并呈现意义世界。当然 ,这种反省与诊疗并非是单向的 ,而是呈现出一种有张力的状态 :一方面 ,佛教思想家们被西方启蒙运动在科学、民主方面的成就所吸引 ;另一方面 ,他们中许多人对于现代性的危机及其虚无的结果深表忧患。也许正是这种张力才有助于建构起立足中国自身传统的现代性 ,并为解决现代人共同面对的现代性问题寻找可能的出路  相似文献   

15.
为我们的教育而忧郁的人可谓有识之士.忧郁代表着一种觉醒,一种责任.我们把这种忧郁引伸到哲学上来,教育与哲学如此密不可分,兴盛教育需要同时从哲学和教育那里寻找出路.哲学的成长和繁荣离不开批判,教育及其他事业的兴旺需要深深的忧虑和深刻的批判.现在,学术上的功利主义严重地妨碍着我们,我们太崇尚感性,缺乏理论兴趣和哲学兴趣在妨碍我们深入反思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的自我观包含三个层次,这三层分别是:作为身体存在的自我、作为意识存在的自我和作为社会关系存在的自我.马克思主义自我观决定着马克思主义自我认同方式,对现代自我认同问题有借鉴意义,值得深度挖掘.  相似文献   

17.
自我是一个玄奥的哲学概念,自我相关问题阻碍着对自我的明确认识,但哲学研究以直觉智慧证悟了自我的存在,并从多方面探索着"我是什么"之奥义。"为何有我"的问题又导致对自我之由来的追究,在各种可能的答案中,"宇宙——我——众我同一"的理论具有合理性。同时,自我之谜关系着存在之谜和意识之谜,研究自我问题在本体论(存在论)、认识论和自我意识发展中都有重要意义,并在延长人体寿命的高新技术创新中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关于“感性世界”的实践论诠释,对于我们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内涵具有十分重要、十分独特的意义.而在马克思之前,康德和费希特分别对感性世界作出了各具特色的理论阐释.费希特从纯粹自我的纯粹活动出发,把感性世界理解为由“自我”设定的“非我”的世界,由此确认人的存在的二重性,并认为人的存在必然面遇世界的二重化,即作为经验世界的感性世界和作为道德秩序而存在的“超感性世界”.但他认为,人作为理性的能动的“自我”是可以把这两个世界结合起来的,即通过自我的实践活动,可以把作为超感性世界的道德秩序建构到感性世界中.马克思则从人的能动的感性活动出发,以人的存在和人的活动的对象性为依据,对费希特哲学作出了深刻的批判和改造,把感性世界理解为以人的感性活动为基础的世界.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西方的两住文学家加缪和贝娄对人之自我的寻找这一现代著名命题都进行了精深的描述和思考。加缪以形而上的体验确认人之自我与世界、与他者之间存在“荒诞的墙”,故强调坚持自我,承认并坚守人生自我的限度,可以说悲剧性地触及了人生存在的真实底线;贝娄则在社会文化层面注意到人之自我总会不期而遇他者的介入,寻找自我这一行动在精神上常常会演变成对他者的寻求,从而树立起某种超越自我的终极性追求。二者相参照,呈现出人生存在的复杂处境。  相似文献   

20.
张颖 《海外英语》2011,(14):153-154,156
该研究是将自我向导学习和自我评估的方式运用到英汉互译这个科目的学习过程当中,并对此过程进行研究以寻求一种新的英汉互译的学习方法。该次研究所用的方法是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是3位汉英互译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时长14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