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瑶语的“tai2”和“miη2”既可作动词,也可作助词和语气词。本文拟对瑶语的“tai2”和“miη2”及与其组合的趋向动词的用法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它们虚化后所表达的复杂的语义及其与汉语的异同。一.用做动词的“tai2”和miη~2”(一)瑶语的“tai2”和miη2”用做动词时,与汉语的意义和用法基本对应,“tai2”表示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miη2”与“tai2”相对,表示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如:天黑了,他还没来。天黑了,他还没来。我去过你的家很多次了。我去过你家很多次了。(二)…  相似文献   

2.
:俄语中的同义词极为丰富 ,在动词表达看的多种表达形式之外 ,俄语中还可以用名词、形容词、副词等多种词汇形式表达“看”的意义 ,本论文就动词之外表示“看”的俄汉互译进行进一步的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3.
要点解析     
What's the population of Germany? population是集体名词,其前可用冠词a或the,但无复数形式,作主语时若表示整体概念,谓语动词用单数,作主语时若表示个体概念,谓语动词就用复数。如:One third of the population there like watching TV.那里三分之一的人口喜欢看电视。  相似文献   

4.
语法学界,有的把“努力”看作动词,有的把“努力”看作形容词。众说不一的原因,当然是“公”有“公理”,“姿”有“姜理”。形容词论者,认为“努力”具有和动词语法特征相对立的形容词的如下语法特征:(一)可以受“很”、“非常”、“极其”等程度副词的修饰构成偏正结构。例如:很努力排常努力极其努力相类似的形容词性偏正结构如:很美丽排常高兴极其聪明而动词一般不能构成类似结构。如:金很劳动械非常锻炼热极其奔跑(二)可以带“一些”、“一点儿”等补语构成补充结构。例如:努力一些奋力一点儿相类似的形容词性补充结构如:…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中的实词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但是在语言实践中,数词中也有一些“量词”。现代汉语中的数词,有的表示数目,如第一、第二、第三;有的表示数值,如一百、两千、五万;有的两可,使用起来要像多义词中各义项的使用一样,视具体的语言环境而定。  相似文献   

6.
在一个句子里,词与词之间,或者短语与短语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包括结构关系和意义关系。在单句里词与词或短语与短语之间的结构关系,主要有陈述关系、偏正关系、支配关系、补充关系等。每一种结构关系,可以表达多种不同的意义关系。例如同是支配关系,宾语和动词之间的意义关系是相当复杂的,有的宾语表示动作、行为支配的对象(如“看电影”“学文化”),有的宾语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如“做衣服”“写文章”),有的宾语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处所(如“上中学”“去上海”),有的宾语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手段(如“吃大碗”“抽烟斗”),有的宾语表示存在、出现或消失的事物(如“挂着一幅画”“来了一个人”“丢了一支笔”),等等。我们在这里谈词与词或短语与短语的关系,主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字丰富多彩,能使人所要表达之意更加征细。如看,远宕为跳,近者调视,此外有“瞟”、“瞄”、“睹”、“凛”等等。再如说,声大谓之吵.音小口之语;表示说的内容的,有一道”、“日一、“云”、“言”等,表示动作形状的,有“叫”。“嚷”、“呼”、“唤”等;对话则如“谈”、“旧”、“告”、“诉”、“问”、“答”等举不胜举。中国文字组成的词汇更是多姿多彩,妙趣汉生。其中不少是外国人怎么也弄不懂的。如有一位外国留学生,稍学些许中国文字,似懂非位对中国同学赞叹:“你们中国人真会劝告别人珍惜时间广中国同学不解,…  相似文献   

8.
释“一”     
在现代汉语中,“一”既可以充当实词或实词性语素,也可以充当虚词或虚词性语素。1充当实词或实词性语素1.1“一”为数词①用在重叠的动词中间,表示“稍微”、“轻微”或表示动作的“短暂”、“尝试”等。如:试一试、瞧一瞧、歇一歇等。②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表示“短暂”、“轻微”。如:昙花一现、不屑一顾、看一眼便走等。③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接着说其结果。如: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石头踢开等。④用在动词前,表示一下子。如:一举成名、一劳永逸、面目一新等。1.2“一”为序词如:一误再…  相似文献   

9.
一、名词、代词作主语1.people,police,cattle,clothes,militia等具有总称意义的名词作主语时,谓语动词用复形式。如:Thecattlearekeptinhisfarm.2.family,company,audience,committee,crew,class,team,group,nation,world,government等名词作主语表示“集体”概念时视为单数,谓语动词用单数形式;表示“个体”概念时视为复数,谓语动词用复数形式。如:Hisfamilyisverylarge.Hisfamilyareallpaintinglovers.3.trousers,shoes,com-passes,glasses等名词作主语表示物品的“一套”或“一双”时,应视为复数,…  相似文献   

10.
在山东省胶州市的土语中,“着”有着与普通话不同的用法,“着”可以用在动词的后边,表示动作的可能;可以附加在重叠的单音节动词、形容词、名词后边表示状态等等。胶州话中“着”的分布很广泛,使用的频率很高。  相似文献   

11.
刘晓丽 《中学俄语》2006,(12):24-24
动名词一般由动词派生,如чтение来自动词читатъ,открытие来自动词открытъ等。动名词既有名词的特点:有性的区别,有数和格的变化,可以带定语;又有动词的语法功能:表示行为和状态意义,可带状语或原动词支配的补语。  相似文献   

12.
布依语动词重叠及其表达功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侗台语族语言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动词重叠的现象。在一些语言中,动词重叠用得多一些,如壮语。布依语、仫佬语。一些语言则不太普遍,如在傣语、水语中,仅偶尔可以用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反的单音节动词构成AABB的双音重叠式,表示动作的反复。在侗语中,绝大多数动词不能重叠,只有一些行为、动作或表示心理活动的单音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的“不经心”。在他央语支语言中也只有少数动词能重叠使用。从动词重叠的结构形式及其表达功能来看,侗台语族语言的动词重叠显然是汉语影响所致。在一些侗台语中,发现有“V了V”、“V—V”…  相似文献   

13.
动词 1.live作不及物动词,表示“居住”,通常不用进行时;作及物动词,表示“过……的生活”。如:  相似文献   

14.
“×上×不上”“×下×不下”是新疆汉语方言中一种表示估计的特殊句式。它们的构成方式颇具特色,表达的意义亦很丰富。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描写:一、有关这种句式的特点;二、两个句式所表示的各种意义;三、句式中“×”与“上”“下”的搭配能力以及搭配后构成的形式所含义项的分析和归类。“×上×不上”“×下×不下”句式中的“上”“下”都是表结果的趋向动词,“上”读[xa〕,“下”读[xa],“×”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形容词。如关上关不上(关得上关不上)/冻上冻不上(冻得上冻不上),写下写不下(写得下写不下…  相似文献   

15.
从英汉两种语言的时间表达特点来看,英语中,时间词语或其他成分只能是辅助性的标记,动词才是时间表达的必要条件,不可缺少。英语动词的过去时有使用的强制性,而汉语中表达时制的方式不仅仅局限于动词后加语法词语,时间词语、补语等成分等都可以表达时制。“了”表示“先时”,先于参照点的时间。英语的所有动词都有过去时的形态变化,而“了”的运用得受动词的性质或句子情况的限制。英语用不同的动词形式表示绝对时制和相对时制,而汉语的“了”既可以表示绝对时制,也可以表示相对时制。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中的介词,大都从动词虚化而来。但有些介词仍保留有动词的特点,于是就形成了兼类现象,如“在、到、朝、向、对、比、为”等等。其中“在”的兼类现象最为明显,使用率也最高。“在”的用法和特点,还不限于介词和动词,它还具有副词的性质。如“我在工作”的“在”,就既不是动词,也不是介词,而是副词。“在”的这些性质和特点,有的同志尚未完全注意到。因此,我们觉得对“在”的词性、功能及其所表达的意义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  相似文献   

17.
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的计算单位的词。可分两类:一是物量词,表示人或事物单位的;一是动量词、表示动作的单位。量词有专用的,也有借用名词或动词的。物量词借用的包括两类:有借用名词的,如“一顶帽子”、“一脸汗”、“一手字”;有借用动词的,如“一捆柴”、“一张嘴”、“一发炮弹”。动量词借用的也包括两类:借用动作工具的如“打一拳”、“看一眼”、“抽一鞭子”;借用表示时段名词的,“玩了一天”、“坐了一会儿”、“没停一分钟”。现代汉语的量词特别丰富,而且富于形象性,这就使现代汉语增添了形象化的表达手段。量词的表达功能,大致可以分以下几种。 (一)量词富于形象性有呈现对象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根据文言语法关系的定位分析,动词和形容词一般不能作主语、宾语以及定语的中心词。如果把动词、形容词用作主语、宾语或定语的中心词,那么这种动词或形容词,就不再表示某种动作行为或某种性质特征,而是表示那种动作行为或性质特征的名称;或者表示与那种动作行为或性质特征有关的人或事物。这时这种动词或形容词,在意义上已有了实体的概念,在词性上也就活用作名词了。动词活用为名词,其具体规律有以下五条: 1.如果把一个动词作为动作的名称来使用,那么该动词就活用为名词。如: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动词“伏”因在句中作为动作的名称来使用,又  相似文献   

19.
冯伟才 《高中生》2009,(2):29-29
在英语中,有些介词表达的是动词的含义。 1.at 在与表达感情的形容词连用时,可代替“听”“看”等动词。如:  相似文献   

20.
一、对文言词语的准确判断1.掌握文言虚词的规律。如“之”字,它的规律藏在它的特定位置中,不同位置就有不同的意义与用法;“盖、夫、其”等虚词若在句首,则应考虑是否有实义;“于”只作介词,其义取决于所引出的内容等等。同时,要注意文言虚词中的三类特殊现象。一是兼词,主要有“诸、焉、盍”;二是连用,如“其可怪也欤?”要注意连用时所表达的语法意义的侧重点;三是复音,如“然则”“已而”“虽然”“以及”“何况”等,意义一般比较固定,但也有部分多义现象,如“于是”“所以”等。2.重视文言实词的推义方法。①根据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