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年磨一剑     
我从小的愿望就是上大学,成绩也一直是佼佼者。可是中考的时候爸妈让我选择了中专,理由是一个女孩子上个中专出来找个稳定的工作就行了。中专毕业后我才发现没有大专学历很多时候还是要碰壁的。1998年7月,我报名参加了全国高等教育自  相似文献   

2.
<正>小时候家贫,初中毕业那年,父母严肃地把我和孪生妹妹叫到他们的面前,讨论如何填报志愿及关于我们未来的问题。我是姐姐,成绩比较好,心气比较高,坚持要读高中上大学。妹妹成绩平平,父母劝她读中专,选择幼儿师范学校,两年后就可以参加工作,成为一名幼师。可妹妹坚决反对,父母拗不过她,最后只能妥协。虽然家里很困难,但我和妹妹都如愿上了大学。毕业后,我进了一家大型企业,从低层开始  相似文献   

3.
1981年,高中毕业的我未考上大学,无奈,上了两年的中师,但上大学的梦依然在脑海中萦绕,挥之不去。1983年,我中师毕业。那个年代,参加工作的人要想继续进修,要受到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其中就有工作需满两年的要求。1985年,工作满两年后,我得以参加电大、函授的考试。两份录取通知书相继送到我手里,上哪所学校好呢?经郑重考虑,我选择了经济实惠又易于毕业的函授学习。  相似文献   

4.
感谢自考     
感谢自考,是它给了我新的希望。在我生命的航线上,自考为我点燃了一盏指路明灯。初中毕业的我年少气盛,因为害怕高中学习压力大而选择了中专。毕业参加工作以后,才知道现在中专文凭简直如同一张废纸。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让我深深地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所幸的是在学校读中专时我就报了自学考试中的律师专业,这才给了我一个弥补缺憾和完善自我的机会。感谢自考,是它让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大多数参加自学考试的人都说自考太难了,以致有很多人考过几次试后就放弃了。可是,我认为越是能够经受住挫折和困难,就越能磨练一个人的意志。每…  相似文献   

5.
2002年9月,我满怀激动的心情走进了河北师范大学的校门。手捧沉甸甸的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我感慨万千。中专毕业———自考英语专科、本科———考上研究生,这是一条充满艰辛的自考之路。写出其中的苦乐心得,愿与自考的朋友们共享、共勉。1994年,我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一所省属重点中专,被分配到唐山市一家国营大二型企业从事技术工作。看到单位里那么多的大学毕业生,我开始清醒地意识到中专的学历和知识都太微不足道了。于是,1995年4月份我开始参加英语专科自学考试。自考学习需要有顽强的毅力,而自考的过程也能磨炼人的意志。然而,1995年…  相似文献   

6.
郑志远 《现代教育》2005,(5):105-105
我是一个农村学生,十年前以比较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当时“时髦”的中专,毕业后分配到市园林绿化部门工作。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眼界的开拓.越来越感觉自身知识的贫乏.抱着提高自己的目的先后参加了成人高考专、本科园林专业的函授学习.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感到收获不是特别大.没有什么本质的提高。2000年调入办公室工作后,从事文秘写作更是力不从心。  相似文献   

7.
《高中生》2003,(5)
问:我是一名正在上高三的学生,成绩很不错。我坚信自己在今年的高考中一定能考出理想的成绩,取得走进大学之门的通行证。可现在,有一个问题却常常困扰着我,使我在学习时不由自主地分散了精力,那就是贫困。我家里非常穷,爸爸妈妈为了供我上高中已经负债累累。可我听说上大学一年最少也得交几千元的学费,现在我担心的是,就算我考上了大学,爸妈可能也无力再为我支付学费了。再说,就算他们为我凑齐了第一年的学费,那以后我又要怎么解决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呢?我曾经从一些渠道了解到,上大学可以申请助学贷款,答答,你能给我一个比…  相似文献   

8.
冯启 《现代教育》2006,(3):54-55
初中毕业后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加上还有弟弟妹妹要上学,我不得已把已经填好的高中志愿改成了中专.进入一所化工学枝学习。但是上大学的渴望并没有泯灭,反而愈来愈烈。并下定决心:总有一天。自己也要像其他同学一样迈进大学的校园,涂画自己的青眷。进入中专不久就结识了自学考试,并与其他不甘心接受命运摆布的同学一起报名参加考试。从此就与自学考试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9.
去年,上海的高中毕业生报考大学的显著减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其中一条是:“上大学不如上中专,上中专不如上技校,上技校不如顶替。”一些人算了一笔帐,晚毕业的大学生不仅晚拿好几年的钱,而且毕业后的工资未必有早参加工作的中专、技校毕业生挣的多——包括工资、奖金和其它福利待遇。更何况大学毕业分配面向全国,大城市的学生有可能到中小城市或边疆去,条件艰苦,而中专、技校则就地分配。不仅上海如此,北京、天津等大城市也有类似情况,有些学习尖子都放弃了升大学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几年前,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师范,进入了当时被誉为拥有铁饭碗的中专。然而在文凭日益贬值的现实面前,我坚定地选择了自考,于是中专毕业那年,我拿到了大学专科的毕业证书。回望来路,在学习中找快乐,在进步中求发展,在拼搏努力中实现自我的升值和跨越,我清楚地懂得我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一在于思,二在于行。记得考《古代汉语》时,因为我缺乏相应的古文基础,学习起来极为费力。古文词汇中实词、虚词都有许多不同的意项,极易记混,同时古白文对照区别极大,因此复习过程中我感到极为棘手,几次考试也未过关。正在一筹莫展之时,有一天,我看见还…  相似文献   

11.
我生在海阳市的一个农村家庭,上大学是我从小便有的愿望。但我学习成绩一直不优秀,初中毕业以不出色的成绩考入了一所职业中学。这让我的父母很失望。自己也非常沮丧。不能考大学,还有什么意思呢?所以在职中的几年里我很消沉,很自卑。这种自卑的情绪越到高三越严重。每当听到初中毕业后那些上了普通高中的同学谁学习怎么怎么好,可以有把握地上什么名牌大学。心里便不是滋味。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萌生了希望。那是1994年4月的天,当时我职高临近毕业。我在翻看一本杂志时,看到西安一所大学招收自考面授生的消息。我兴奋不已,立马便回家与父母商量去就读。父母却不同意,他们说:“不带户口,也不分配工作,读这样的书还有什么意思呢?”但我坚持要去,他们也就勉强同意了。  相似文献   

12.
不知不觉,我已步入中年。与同年人一样,我也走过不平坦的道路。中学毕业后劳动五年,酸甜苦辣自不待说。参加了文革后第一次高考,却被中专录取。中专毕业后结婚、生女儿,边工作边复习,终于圆了大学梦。大学毕业后钻理论、写论文、学外语、忙职称……生活节奏如同轱辘转个不停,哪有心思修饰自己,考虑形象问题?  相似文献   

13.
1960年,我出生在上海一个普通工人的家庭。1977年,粉碎“四人帮”后恢复高考,我报考的第一志愿就是上海机械学院,遗憾的是没有考取。随后参加了中专技校的考试,以270分的成绩考进了上海液压泵厂技工学校。虽然当时的成绩已经可以上中专,但我觉得技校也很好,可以学到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14.
我是在一九九七年报名参加会计本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到今年全部课程合格,前后已过了6年时间。这当中也有过动摇,甚至想知难而退,但我最终克服了许多困难,终于等到了毕业的这一天,多年的愿望得以实现。回首多年的学习过程,深感不易,付出多少努力,就有多少收获,正所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初中毕业以后我读了中专,工作以后才慢慢感到自己知识的不  相似文献   

15.
自学考试充实了我的生活保定市习俭我从1984年参加自学考试,至今本科还没有毕业、虽说考得艰苦而漫长,但我觉得收获很大。我是学校中的行政干部。中专学历、1984年自学考试开考时,我年已五十,自恃早年进修过大学中文系的课程,没哈准备就报了名。成绩当然不行...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名电大文科自学视听生。我为什么要参加电大学习呢?论年龄我已四十岁,论学历我是中专毕业,论工资我已远远超过了大学本科毕业后的工资待遇,论职务我还算得上一名较合格的编辑,论家庭条件我也是上有老母,下有儿女的……我之所以要学习,原因是害怕自己被时代淘汰,知识是无穷的力量,需要进一步提高和更新知识,以便进一步把编辑工作做好。学习是非常辛苦的,但每当我遇到一些疑难问题,又弄懂后,心里就家吃了冰糕一样痛快。因为我知道知识是为社会服务的,多学一点就能多为“四化”出一点力。通过三年  相似文献   

17.
去年,在一份国家大报上曾开展过一场有关“中专生生存状态”的讨论。引发这场讨论的是一封署名“肖珊娣”的读者来信。中专学历使一个人的心灵布下卑微的阴影,这是无论如何也不该发生的。但另一方面,在这一现象的背后,似乎埋藏着难以理清的更为复杂和深刻的主客观原因──小时候,我梦想成为大学生,但偏偏命运捉弄人,初中毕业后却进了一所中专学校。毕业时父母托了很多人想给我联系个好单位,终因学历低而难以如愿,我最终被分到一家县办机械厂。经过一年实习,尽管我自认为自己的才能不亚于大学生,但分派工作时,厂部认为中专生不能…  相似文献   

18.
《河北自学考试》2005,(5):44-44
“我儿时的梦想就是希望能上大学,自考给了我实现梦想的机会。”家住重庆市大渡口区的八旬老人陶志明,从58岁起开始参加自学考试,凭着永不放弃的精神,用了足足18年时间,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大专文凭。如今,老人继续报考汉语言专业大专学历。陶老是四川安岳人,参加自考前的最高学历是中专。据陶老说,他长在农村,从小就非常爱学习,而且梦想就是希望长大后能上大学。中专毕业后,陶志明老人做过技术员,当过老师。1984年,重庆市首次举行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当时在大渡口区教育局工作的陶志明老人,第一个报名参加了党政管理专业的考试,老人终于在…  相似文献   

19.
我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先在青海民族学院学了两年,学校又保送我到山东师大学习。1982年我回到母校政教系──现在的管理科学系当教师。1984年留学日本,第一次去了1年多,第二次8年多,加起来差不多10年,并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因为自己是祖国培养的青海当地的藏族博士,热爱自己的家乡,所以就回到了青海工作。第一次出远门我出生在祁连县的一个半农半牧的村子里,现在我父母还在放牧,养着300多只羊。我初中毕业回乡种过田,开过拖拉机,恢复高考时,斗胆报考了大学。那时闭塞到连大学和中专都说不清,在那么偏僻的地方也没上…  相似文献   

20.
1982年我从云南师大中文系毕业,来到昭通师专工作.16年了,有苦寒,也有欣慰;有辛酸,也有甘甜,不论外在境况如何,自己总是在脚踏实地、尽心尽力地工作.在建校20周年之际,我感到:自己的每一点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领导上的关心、扶持,同志们的督促、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