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庄稼为什么要施肥庄稼需要吸收养分,和人需要吃饭一样。饭吃不饱,不但身体不健康,也不能很好地劳动;庄稼养分不足,不仅生长细弱,也打不下粮食。庄稼需要的养分很多,重要的有碳、氢、氧、氮、磷、钾、硫、铁、钙、镁等十多种。其中碳、氢、氧三种,庄稼可以从空气和水分中吸收到,其余的几种只有从土壤中才能吸收到。但是土壤中所能供给庄稼吸收的养分是有限的。在土壤中,除了钙、镁、硫、铁足够庄稼需要以外,氮、磷、钾三种,往往不能满足庄稼的要  相似文献   

2.
植物生長需要各种养料。其中二氧化碳可以大量从空气和土壤中取得;水可以从天然雨水或人工灌溉的水取得;鈣、鎂、鉄、硫、矽、鋁、鈉等也普遍存在于土壤里。唯有氮、磷、鉀,一般的土壤中含量比較少,而植物又需要比較多;因此,必須以合有氮、磷、鉀的化合物,作为肥料加入土壤中,以保証植物的营养。肥料如果按照成份分类,可以分为氮肥(如硫酸銨、硝酸銨和其他含氮鹽类)、磷肥(如过磷酸鈣、重过磷酸鈣等)、鉀肥(如氯化鉀、硫酸鉀等)三类。但是如果按照生產方法來区分,却可以分为自給肥料(如人畜糞尿、堆肥、綠肥、草木灰、海藻灰、魚滓等)和化学肥料(就是經过化学方法加工制得的,如硫酸銨、过磷酸鈣、硫酸鉀等)兩类。施用氮肥,可以增加植物的蛋白質含量,促進它的生長,尤其是促進它的莖和叶的生長。磷肥能  相似文献   

3.
河道疏浚底泥农业利用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河道疏浚底泥的农业利用可行性,通过盆栽试验分析了不同比例的河道疏浚底泥添加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疏浚底泥添加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养分,但同时重金属含量也增加。底泥与土壤添加比例达到1∶2时,玉米苗期的根长、株高、生物量、叶绿素及地上部分植株中累积的C、P含量显著提高;混合比例达到1∶1时,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远高于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水平,但全量Cd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08)二级标准,植株体内C、P含量下降,叶绿素含量也低于对照。因此,河道疏浚底泥添加能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促进植物生长,但添加比例不宜超过1∶1。  相似文献   

4.
在鄂西北地区,通过对龙须草的生长规律及其吸收氮、磷、钾养分的特性研究表明:在缺肥的土壤上种植龙须草,其氮、磷、钾肥的施用时期有3次,第1次是春季萌发生长期,第2次是生殖生长基本终止开始转入营养生长旺盛期,第3次是营养生长旺盛期的最后1个生长高峰期初期。氮肥和钾肥的施用,第1次用量应少,第2次用量应多,第3次可根据植株后期的生长情况而定;而磷肥则应早施,可作基肥第1次施肥时1次性大量施用。  相似文献   

5.
土壤有效磷通常指可资植物吸收的土壤磷部分。它的来源和形态至今尚无定论。我们采用浙江省分布较广,其肴代表性的4种土壤即青紫泥、泥质田、黄筋泥和黄筋泥田进行黑麦盆栽试验,结合室内分析,研究了一定供磷强度下植物吸收磷和解吸磷的关系,以期探讨土壤中植物有效磷的来源及其形态。盆栽试验的磷肥用量根据4种土壤吸附等温线计算,分别相应于平衡溶液中磷浓度(供磷强度)为0,0.1,0.2,0.3,0.4,0.5 ppm P时的吸附量,  相似文献   

6.
植物所需要的磷和某些微量元素,容易被某些土壤固定,虽然土壤中的腐植质和植物的根分泌物,能促进这些物质溶解,但效果不理想。近年来,人工合成了一些物质,可以帮助植物起“消化”作用。在植物的生活中,不仅吸收大量的氮、磷、  相似文献   

7.
西藏玛咖种植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种植玛咖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对西藏拉萨园区种植玛咖的土壤和未种植玛咖的土壤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种植玛咖后土壤中全氮、碱解氮、全磷和有机质含量比种植前增加;土壤中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含量及pH值比种植前降低。可见西藏玛咖种植过程中,磷素和钾素供应略显不足,氮肥未充分利用而在土壤中富集。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春青稞藏青320在贡嘎县中低产田土壤上最佳的氮、磷、钾施肥量及配比,逐步建立适合该县土壤和作物特性的施肥模型、完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体系,为我地区春青稞大面积生产科学施肥提供依据;采用"3415"回归最优设计,开展了春青稞青320肥效试验,研究中低产田施肥对藏青320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不同的施肥配比对产量有极显著的影响。(1)氮肥对产量影响最大、磷肥次之、钾肥最小。(2)该区域土壤肥力春青稞亩产量达146.5~156.25kg。(3)当地常规农家肥亩施用量1500kg,在提高利用率的情况下当季亩增产20.5kg。(4)结合不同施肥方法的推荐施肥量和目前农业生产实际,氮、磷、钾肥亩推荐施用量分别为46%尿素8.21kg/亩,12%过磷酸钙18.75kg/亩,60%氯化钾2.29kg。  相似文献   

9.
杨修  李文华 《资源科学》1998,20(4):41-49
本文对农桐复合系统的营养元素输入、输出和平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现行农桐复合系统每公倾面积N、P、K的吸收量分别为276.2kg,92.1kg和172.2kg,输入量分别为370.2kg、181.5kg和113.5kg,输入与输出比为:氮1.34,磷1.97,钾0.66,系统的氮和磷处于平衡状态或稍有盈余,而钾处于亏损状态;系统的有机态营养元素输入量偏小,有机态氮输入量为无机态氮输入量的68%,而有机态磷输入量仅为无机态磷输入量的21%;系统中的氮、磷、钾三要素的投入比例不协调,营养元素输入量中,N:P:K=1:0.49:0.31,而农林植物营养元素吸收量中氮、磷、钾三要素的比例为1:0.33:0.62,投入的磷养分相对偏多,钾偏少。  相似文献   

10.
大豆是需肥较多的作物,其在土壤中吸取氮、磷、钾等十余种营养。本文仅就氮、磷、钾三种主要营养素的生理作用和吸收规律及施用效果做一简述。  相似文献   

11.
<正>在我们的印象里,土地贫瘠的地方,生活着的生物就越少。但是实际情况可能与我们想的不一样。我们都知道,像亚马孙雨林、澳大利亚西部这些地方土壤贫瘠,土壤中严重缺氮和磷,但植物品种繁多,森林茂盛;而草原和湿地地区的土壤肥沃,植物品种却很单调。按理说土壤肥沃的地方不管是植物的长势,还是物种数量都应该比贫瘠的地  相似文献   

12.
肥料是作物的粮食,是农业增产的重要基础。在作物所需的养分中,氮、磷、钾三种养分需要比较多。研究表明,每生产100公斤小麦需吸收氮3.0公斤、磷(P_2O_5)1.5公斤、钾(K_2O)3.5公斤,每生产100公斤玉米需吸收氮、磷(P_2O_5)、钾(K_2O)分别为2.8公斤、1.2公斤、2.5公斤,每生产100公斤稻谷至少需吸收氮2.0公斤、磷(P_2O_5)1公斤、钾(K_2O)2公斤。土壤中可供作物吸收的有效含量却又比较少,作物生产状况  相似文献   

13.
伊犁新垦区土壤养分特征与土地开垦的方向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石瑞香  杨小唤  王立新 《资源科学》2009,31(12):2016-2023
研究伊犁新垦区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对于合理开发利用土壤资源、优化施肥、建设稳产高产农田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实测土壤剖面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地统计学和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伊犁新垦区土壤最上部两层养分的统计特征、空间分布和空间变异,并进行了克里格插值,得到了区域养分的分布图;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研究区土地开垦和利用中需注意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表土层和第二层的土层厚度平均为10.49cm和19.58cm。表土层和第二层的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3.72g/kg和10.08g/kg。表土层和第二层的有效氮含量平均为42.54mg/kg和33.98mg/kg,表土层和第二层的有效磷含量平均为12.22mg/kg和4.22mg/kg,表土层和第二层的速效钾含量平均为433.54mg/kg和326.40mg/kg。大部分土壤呈碱性,第二层土壤的碱性比表土层更强;②土壤最上部两层的有机质含量和有效氮含量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土壤有效磷含量和土层厚度呈显著的负相关;③土壤最上部两层的有机质和有效氮的空间变异较大,其次是速效钾、有效磷和土层厚度,PH值的空间变异最小;④土壤最上部两层的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和PH值的空间自相关范围分别是116km、147km、42km和147km。表土层、第二层有效氮的空间自相关范围分别是65km和7km。表土层、第二层的土层厚度的空间自相关范围分别是17km和147km;⑤研究区被开垦时,应适当使用氮肥和磷肥,不必使用钾肥。  相似文献   

14.
漫话磷肥     
磷是植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它能够帮助植物幼根扎得牢固,幼芽茁壮地萌发,并且能够使植物的抗旱、抗寒性能提高,结实提早,穗、粒增多,籽实饱满,糖分增高。但是许多土壤中却缺乏能为植物吸收的磷素,往往必须施用磷肥,来补给或调节土壤中磷素养料,满足植物的需求。从目前情况看,大面积的华南和华中红壤区低产土壤和荒地土壤,在利用改良初期,磷肥是提高农业产量的主要因子之一;在华北大面积的石灰性土壤和西北黄土高原上,在足量  相似文献   

15.
赵矿  葛立雯 《西藏科技》2014,(10):71-74
文章对西藏色季拉山不同类型森林沼泽的植被和土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色季拉山森林沼泽植被类型以急尖长苞冷杉群系为主。植物物区系类型以温带分布类型为主。不同类型森林沼泽土壤的全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有机质及PH值含量均符合其它学者对西藏土壤的研究结果,但草句沼泽和灌丛沼泽的泥炭层中速效氮含量远超其它研究。不同土壤发生层次中各组分主要表现为泥炭层的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钾、有机质的含量各类型都要高于潜育层。  相似文献   

16.
长期施肥对农田黑土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磷肥处理农田黑土基本理化性质、磷脂脂肪酸、酸(碱)性磷酸酶、微生物量碳或氮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有机肥-化肥配施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总氮以及速效氮、磷、钾等养分含量,进而促进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碳/有机质比值、磷酸酶活力以及各菌群磷脂脂肪酸含量显著增加。长期氮磷钾配施土壤有机质活性严重退化、不利于土壤微生物生长,而单施磷肥或氮磷肥配施对微生物活力与结构影响较小。有机肥处理中单烯不饱和/饱和脂肪酸比值>1,远高于其他化肥处理,可用来指示有机质质量与可用性;而支链/单烯不饱和脂肪酸与单烯不饱和/饱和脂肪酸比值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G+菌对养分胁迫抗性强于G-菌。磷脂脂肪酸PCA表明,有机肥与化肥处理微生物群落结构显著不同。个别脂肪酸载荷值分析表明,真菌受无机肥施用影响显著;而G+菌更易受有机肥影响。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15,(18)
对山东英才学院北校区绿地土壤进行抽样调查,利用常规农化分析方法测定土壤的质地类型,容重,酸碱度,有机质与速效氮、磷、钾的含量等。结果表明,山东英才学院北校区绿地土壤整体呈碱性或微碱性,部分绿地土壤容重偏大,养分分布不均衡。土壤有机质较为缺乏,速效氮含量较低;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相对较高。建议科学灌溉,合理施肥,配合中耕,适地适树,科学绿化。  相似文献   

18.
项目简介 木质素缓释肥是采用国际最新缓释技术,以木质素为载体与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经特定化学反应和物理吸附工艺制造的一种新型缓释肥料.  相似文献   

19.
植物要維持生命活动,不仅需要不断从土壤中摄取多量氮、磷、钾等元素,而且还必须摄取微量的硼、锌、锰、钼、铜、铁、鈷等元素。前者叫大量元素,后者叫微量元素。虽然植物对后者的需要量是微不足道的,但却是不可缺少的。植物一旦得不到这些元素,种种疾病就要降临,輕則影响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重則导致死亡。微量元素銅就是个典型的例子。缺铜病一般只要土壤中合有0.002%(十万分之二)左右的铜就能满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林芝地区野生手掌参典型分布区的土壤养分条件进行调查研究,掌握手掌参生境土壤养分状况,以期为手掌参种质异地保存和人工栽培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集15个手掌参典型分布区45个样地的0~10 cm和10~20 cm土层土壤,测定分析土壤pH、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及速效钾的含量,并对其含量状况进行评价,同时利用聚类分析对手掌参生境土壤进行分类。结果手掌参生境土壤0~20cm土层pH范围4.62~7.23,0~10cm土层85%以上的土壤样本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达到一级肥力标准,均值分别为113.66 g/kg、4.76 g/kg、335.03 mg/kg;10~20 cm土层80%左右的土壤样本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处于中等至丰富水平,均值分别为37.15 g/kg、1.79 g/kg、124.13 mg/kg。0~10 cm土层57.78%的土样全磷含量(均值1.01g/kg)处于丰富水平,62.22%的土样有效磷含量(均值24.57mg/kg)处于中等及以下水平,88.89%的土样速效钾含量(均值207.19 mg/kg)处于中等至丰富等级;10~20 cm土层75.56%的土样全磷含量(均值0.43 g/kg)处于缺乏状态,80%左右的土样有效磷含量(均值13.00 mg/kg)、速效钾含量(均值114.26 mg/kg)处于中等及以下水平。利用聚类分析将林芝地区手掌参生境土壤分为7大类型,占比分别为17.78%、57.78%、6.67%、6.67%、4.44%、4.44%、2.22%.除第Ⅰ类型外,其他类型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含量均很高。结论手掌参生境土壤呈酸性至中性,以酸性土壤和微酸性土壤为主,土壤养分整体表现为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丰富,磷养分供应水平较差,表层速效钾含量较高,表下层速效钾含量较低。0~10cm的表层土壤肥力水平整体优于10~20cm的表下层。不同手掌参分布区土壤养分条件差异很大,表明手掌参对土壤养分条件的生态适应范围较广,既可以在贫瘠的土壤上生长,也可以在肥沃的土壤上生长。除第Ⅰ类型外,其他类型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含量均较高,表明手掌参多分布在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土壤环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