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出版的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中,自228页至231页详细地介绍了《花月痕》,《花月痕》描写的是韦痴珠、刘秋痕及韩荷生、杜采秋这两对才子和妓女的故事,鲁迅先生把它放在“清之狭邪小说”类,与《品花宝鉴》、《青楼梦》、《海上花列传》同列。1981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花月痕》,在其“出版说明”中认为:“全书布局巧妙,行文缠绵,文笔细腻,哀艳凄婉,情意动人,对后世鸳鸯蝴蝶派小说颇有影响。”然而,一些  相似文献   

2.
刘艳青 《快乐阅读》2011,(17):122-123
《花月痕》曾经是中国近代影响最大的一部小说,曾经开了民初一代小说的风气。郑逸梅把《花月痕》列为他最喜爱的小说,排名还在《红楼梦》之上。民国小说家徐枕亚、张恨水等都对《花月痕》评价极高,承认自己的创作受到它的影  相似文献   

3.
《花月痕》作为狭邪小说的代表作,曾经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小说之一,其地位甚至在一段时间内超过《红楼梦》。自其出刊以来,备受文坛内外的广泛关注,对它的文学解读也因为衡量文学的价值标准的异同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本文将从作者生平及成书过程、文本的分析及解读等方面,对近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对《花月痕》的研究进行整理研究及总结,并附有笔者自己的看法,力求窥探此中研究的不足并探寻出《花月痕》研究的新空间,丰富《花月痕》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魏秀仁的《花月痕》是一部带有自传体色彩的小说,一般论者简单地视为狭邪作品,认为是受才子佳人的影响而成,而没有深入进行探讨。本文试图从作者的独特个性、文人心态、历史时代、受经典作品的影响等方面简略地探讨魏秀仁《花月痕》的自叙性,探索《花月痕》的艺术渊源,并分析其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影响力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花月痕》是晚清的一部长篇小说,共十六卷五十二回,系福建侯官魏秀仁所作。关于《花月痕》一书的成书年代,历来众口一辞,并无异说。鲁迅先生曾说:“其后有《花月痕》十六卷五十二回,题‘眠鹤主人编次’,咸丰戊午年(1858年)序,而光绪中始流行。”《花月痕》作者魏秀仁在本书前后序中也未明确说明创作时间,仅在前序末题:时  相似文献   

6.
魏秀仁的《花月痕》是一部带有自传体色彩的小说,一般论者简单地视为狭邪作品,认为是受才子佳人的影响而成,而没有深入进行探讨.本文试图从作者的独特个性、文人心态、历史时代、受经典作品的影响等方面简略地探讨魏秀仁《花月痕》的自叙性,探索《花月痕》的艺术渊源,并分析其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影响力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花月痕》为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以妓女为主要人物的长篇小说,其中清末文人韦痴珠坎坷的人生遭际以及与妓女刘秋痕的爱情悲剧缠绵悱恻、催人泪下。究其人生悲剧的原因,本文主要从韦痴珠无望的宿命意识、矛盾性的性格、深层的社会文化因素,以及作者魏秀仁对"花月留痕"式的人间真情的追求四个方面予以探究。  相似文献   

8.
传统题材在长篇中的再现狭邪小说,是指清咸丰年间逐渐盛行的,以妓女、优伶故事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有陈森的《品花宝鑑》、魏秀仁的《花月痕》、俞达的《青楼梦》。清乾隆以来,达官名士、公子王孙招伶侑酒助乐之风甚盛,扮演旦角的优伶被呼为相公,又称作“花”。这些伶人虽为男性,却被视为妓女般的玩物。《品花宝鑑》即以此为题材,以青年公子梅子玉和男伶杜  相似文献   

9.
《海上花列传》是“近真”型狭邪小说的开山之作.与《花月痕》和《贵楼梦》等“溢美”型狭邪小说相比,《海上花列传》突破传统,开启一种新的创作模式,在多个方面展现了时代和社会赋予小说的现代性特点.如,作者用一种历史与文化的眼光来审视海上青楼的庸俗之变,并将物欲横流的现实诉诸笔端;又如,《海上花列传》的人物刻画更丰满、更真实,每个人物都善恶并陈、妍媸俱现.这些都标志着狭邪小说创作的转型.  相似文献   

10.
《花月痕》是晚清狭邪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具有狭邪小说结构和内容的典型意义,为进行存在主义哲学层面的分析提供了契机。通过对名妓的存在环境、名妓与名士的关系以及名妓的才学即“艺”的实质性分析,可以凸现名妓消极的存在状态和存在地位,同时也可以发现在这种状态下一些超越性行为和解脱之道。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晚清的狎邪小说中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文本《花月痕》和《青楼梦》为标的,以叙事学理论为依托,尝试从预叙、时间刻度和叙事视角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并希望通过细读分析,能做到对作者写作套路更准确的把握和对文本脉络更加清晰的理解,进而在此基础上对整个晚清狎邪小说的叙事特征有一个概貌性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臊皮”一词习见于近代口语著作中,《中文大辞典》(台湾)释云:“[臊皮]颜面可羞也。[红楼梦]平日尽说人家长短,今日也落了不是,这才臊皮哪。”陆澹安《小说词语汇释》则云:“臊皮(臊脾)同‘噪皮’,释见‘噪皮’条。[例](《三侠五义》一百四)欺负他是个孤行的妇女,也不过是臊皮打哈哈儿,并无诚心要把他怎么样。‘臊皮’或作‘臊脾’。[例](《花月痕》二十八)讨得来,也好替刘姑娘明明心迹,给钱同秀臊臊脾。”陆先生释“噪皮”为“爽快”,即“臊皮”也为“爽快”意,与《中文大辞典》所释不同。  相似文献   

13.
"寄情于青楼"的主题模式,强调"真情"、"痴情"、"知己感"是近代前期狭邪小说对"情"的表现.以《花月痕》、《青楼梦》、《绘芳录》为例,分析"情"在近代前期狭邪小说中的表现形式,虽不涉淫亵,风度优雅,但终因用情对象乃青楼女子,世人对其颇有微词.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结构主义符号学的符号矩阵理论,来分析《花月痕》文本的双重含义.即行动与价值的二元关系,以及个性与权力、金钱的关系,试图对《花月痕》进行一番全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5.
《花月痕》作为晚清早期狭邪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连接古今,不仅上承古典才子佳人小说范式,更是开一代小说的新风气,隐含着一定的现代性。它表现了女性的主体意识,开启了颓废气息和浪漫叙事的先河。  相似文献   

16.
形象是一种情感和思想的混合物,它以一个作家对他者的理解和想象置换了一个缺席的他者。在晚清危机四伏、动荡不安的年代,知识分子们有一种忧虑、惶惑、迷惘的末世情绪。小说《花月痕》中柳秋痕所采取的对现实的抗拒性姿态,是动荡年代男性欲望对娼妓想象的变形。  相似文献   

17.
张恨水的成名作《春明外史》向《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学习了择取社会事件糅化为小说情节,从而使之发挥社会批判作用的本领,对传统章回小说的改良做出了贡献。此外《花月痕》的回目、诗词和哀伤情调等作品的外部特征及其内在精神气质也都对《春明外史》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韩愈《师说》的中心论点,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例如有人说是“古之学者必有师”,有人说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有人说是“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有人说要概括为“学必有师,惟道是学”,有人说要概括为“要从师,要大力提倡从师”,有人说没有中心论点句却有中心思想,等等。我认为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阐述从师学习的道理。《师说》可分为三部分。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论证为什么要从师学习的道理。先举“古之学者必有师”为例来论证。接着论证什么人可以成为老师,古代求学的人为什么必定有老师等观点。在这里作…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中国小说创作最引人注目的现象,是长篇白话作品中言妓题材的盛行.《品花宝鉴》、《青楼梦》、《花月痕》、《海上花列传》,其卷帙繁多,蔚为大观,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文学现象.本文拟就19世纪言妓小说所表现的情爱旨趣略陈己见.就描写男女相悦故事而言,19世纪言妓小说与明末市井小说、清初才子佳人小说有着较为接近的血缘关系.与市井和才子佳人小说相比,言妓小说最显著的特点是将生活场景由社会家庭转向青楼妓院,人物由市井细民、才子佳人而变为嫖客娼妓,同样写男女相悦故事,言妓小  相似文献   

20.
贾平凹《太白山记》(以下简称《太白》)被人誉为“新聊斋”、“禅宗体小说”,也有人以“气功文学”目之者。笔者认为,将《太白》看作寓言,或可洞见别一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