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穆旦诗歌中的宗教意识是在《约伯记》的影响下形成的,其要义在于诗人以神性的眼光来看待个体生命在社会历史境域中遭遇到的痛苦与混乱,使之变成了信仰领域中的真理,从而超越了现代启蒙思想的桎梏,超越了同时代人的思想和艺术局限,为个体生命拓展出了一片全新的生存空间。《出发》之后。穆旦对神性生存境域的探索虽然在历史压力之下走向了终结,但诗人的探索却对中国现代思想中的个体生存真实问题提出了质疑和批判。  相似文献   

2.
从个体生命、群体精神和民族文化三个方面来揭示穆旦诗的子宫意象的内涵,可以窥视到穆旦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自觉地赋予该意象以中国特色。穆旦对于个体生命、群体精神和民族文化具有浓厚的中国期待,穆旦的这种中国期待根源于他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热爱。  相似文献   

3.
穆旦诗歌中的宗教意识是在《约伯记》的影响下形成的,其要义在于诗人以神性的眼光来看待个体生命在社会历史境域中遭遇到的痛苦与混乱,使之变成了信仰领域中的真理,从而超越了现代启蒙思想的桎梏,超越了同时代人的思想和艺术局限,为个体生命拓展出了一片全新的生存空间。《出发》之后,穆旦对神性生存境域的探索虽然在历史压力之下走向了终结,但诗人的探索却对中国现代思想中的个体生存真实问题提出了质疑和批判。  相似文献   

4.
穆旦是中国现代名诗人,本通过对穆旦《诗八首》的分析,说明它所包含的异质情感和理性审视对中国现代爱情诗传统的终结意义。同时说明在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营养滋润下,中国现代爱情诗的成熟。  相似文献   

5.
爱情是人类最动人的感情之一,也是世界文学永恒主题之一。这种魅力最深刻的哲学背景是爱情克服了人类对死亡的恐惧。普希金的爱情诗歌就是这种思想的诗意显现。他早期爱情诗偏重肉体的满足,是自我意识的激情飞扬;后期爱情诗专注于精神的契合,是在对“永恒女性”即普遍精神的追求中完成个体的超越和拯救。  相似文献   

6.
穆旦的《诗八首》是一组“爱情之诗”。通过对“无题”这一特定的诗歌形式的再书写,穆旦建构了一种人与天地准、返本归一的爱情哲学。  相似文献   

7.
武秋芝 《现代语文》2010,(5):118-120
本文从发掘爱情元素入手,认为穆旦的爱情诗《诗八首》中,有追求与拒绝、变化与永恒、理智与忘情、心爱与表达、时间与存在、幸福和危险、依附与独立、生机与飘零等多元爱情元素。这些元素既相互对抗,又努力融合,呈在冲突中融合的走势。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对该诗作出了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8.
爱情诗发展到一定阶段便上升到理性的思辨即哲学境界现代西方哲学思辨意识的勃兴,给现代爱情诗注入了思辨的哲学意识。本文以穆旦《诗八首》为例,从精神分析学说的角度,谈谈现代爱情哲理诗的抒情范式及美学建构。诗中以一系列的意向形象,揭示了爱的本相:情与理的情欲冲突和困惑,人性与人格的悖论,爱情的热烈与冷酷的交融,主体深刻的洞察与深刻的迷惑,等等,显示了爱情本相的相互遇合与背离的悖论。从诗学的意义上说,它代表着现代爱情哲理诗抒情范式的极高的美学范式建构。  相似文献   

9.
李白与徐志摩都是浪漫主义诗人。他们爱情诗内容具有相同点:都表达对爱的赞美和憧憬;都关注女性的现状和命运;斥责薄情无义的负心人。二者爱情诗内容也存在不同点:封建思想观念不同;情感范围的不同。研究两人爱情诗内容的对比分析具有深远意义:珍爱生命,珍惜爱情;爱情交流中精神层面的追求;体会他们写作的美感与技巧。  相似文献   

10.
诗歌源于诗思,诗思源于生活,包括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叶芝的爱情诗歌源于他的爱情,尤其是他对毛德·冈的终生爱恋;随着他对爱情认识的升华和他周围社会及时代环境变迁对他的影响,他的爱情诗歌风格也随之变化,出现了早期浪漫、中期深沉和晚期睿智三个阶段的爱情诗风格特征。叶芝爱情诗风格的演变是他个人生活和社会及时代环境变迁的折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