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离不开电力的支持,电力已然成为人们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转,为人们的各项生活和生产活动提供稳定的电力来源,文章对电力设备的检修技术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对就如何管理电力设备提出了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15,(19)
电力作为生活和生产的重要能源之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工业发展的支柱。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对电力等能源需求的增加,如何加强电力的调度和管理,优化电力能源的应用,保障我国生产生活的各项用电,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我国电力调度和管理的现状,并提出了加强电力调度和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很大改变,进而对电力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为了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就必须大力发展我国的电力事业,发展电力配网,增强电力配网的可靠性。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电力配网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并试提出了增强电力配网可靠性的可行性对策,从而更好地保证了我国电力供应的系统发展,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对电力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电力作为一种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基础支撑,电力安全生产的水平与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民生活与经济发展的水平,因此越来越多的电力企业开始愈发重视电力的安全生产水平,进而促使在线监控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电力安全生产中。基于此,针对于电力安全生产中在线监控技术的运用研究,本文主要详细阐述了电力安全生产的含义与重要性,以及同时对电力安全生产的运用技术进行了相关分析,并相应提出了强化电力安全生产在线监控技术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5.
徐冰 《科技风》2014,(5):256
新时期,新阶段,随着国家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广大人们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电力资源作为一种保障人民生活的重要资源,在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生产中和人们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创新发展电力生产技术保证电力生产安全进行是为人们提供充足电力资源的保证,因此弄清电力生产技术和电力安全生产之间的关系,实现电力生产的安全进行是摆在当前电力生产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进步。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电能的使用频率在不断提升,电能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社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缺的资源,这就对电力的生产和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确保电能生产、供给的顺利进行,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电能的需求,就需要做好电力配电相关设备的技术维护。电力配电设备在电力生产和供给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加强对电力配电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检修,及时发现问题并高效解决,才能保证电力配电设备保持良好状态。本文主要分析电力配电设备维护内容及其基本作用、电力配电设备的维护技术、目前电力配电设备维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应采取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电力调度工作的发展状态直接影响着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关系着电力能源能够保证人们的生产与生活需要。加强我国电力调度的安全管理,保障我国工业生产与居民生活的正常用电,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电力调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推进我国电力调度的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和建设事业的发展,许多科学技术成果成为重要的生产力。我国生产生活中使用的大多数设备都需要消耗电力,电力能源成为保障正常生产生活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原因。由于城乡的差异和地区特征的不同,我国电力网络建设相对复杂,在电力的长距离输送中可能由于电压的变化出现电力问题。此外,在电力的输送过程中可能由于电力的波动造成电力的损耗,应用电力自动化中智能无功补偿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电力的输送和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我国电网为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了重要的电力资源。在电力资源传输的过程中,电力变压器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因此提高电力变压器的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220kv电力变压器进行电磁优化,能够有效地提高电力变压器的可靠性。本文通过简要论述220kv电力变压器的电磁设计,进而提出了220kv电力变压器的电磁优化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0.
当人们生活的便利程度不断提高,对电力需求和依赖程度也相应提高了。这也使得电能的应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基础设施,因此,电力调度正常运行才能保障人们正常生活不受到干扰,在电力调度正常运行中,电力的应用过程是否有效控制所存在的危险点,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本文就电力调度中如何采取控制危险点的措施进行分析探讨,以供同行切磋、交流之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生产需求的电量与日俱增。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电量需求,使电力运行成本减少,供电劳动生产率提高,必须实施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这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被电力部门重点关注。文章介绍了电力调度自动化的功能以及现状,并对它将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重点阐述了在电力调度中自动化的主导作用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电力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渗透越来越深入,因此电力企业为了保障电力运用和调度更加快捷高效,便注重采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然而目前我国电力调度自动化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容易对电力企业造成较大的损失。本文主要分析了电力调度自动化安全防护的作用,阐述了电力调度自动化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针对防止电力调度自动化安全隐患的措施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以期促进我国电力调度自动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17,(10)
电力能源作为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最重要的能源之一,为我们的生活提供着便利。因此,电力系统有序的运转,不仅关系到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更是整个电网正常工作的保障。本文主要对电力调度人员工作风险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且采取有效的预控措施,以提高电力调度的质量,促进电力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在不断提升,我国的技术水平实现了迅猛发展,电力资源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保障人们高质量的生活。机电工程在电力安装环节中的作用不言而喻,机电工程项目的质量直接决定了电力安装质量。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用电需求在提升,所以在电力安装环节中需要更高的技术水平。电力安装主要是提升经济效益,确保工程项目高效和安全的施工。机电工程的设计规划对电力安装的质量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机电安装环节中,机电工程的作用突出。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16,(2)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改革,电力逐渐的被人们所发现并加以利用。电力发展至今已经逐渐的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使人们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电力工业发展已经经过了一个多世纪,但是人们对电力的依赖性并没有因为它的时间而有所减弱,反而越来越强,电力基本上已经形成为人们生活和生产中的必要条件。本文以电力工业中继电保护技术为基础进行探究,分析当下我国继电保护技术的现状以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电力设计院的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电力建设的步伐正在迅速地加快,电力设计院的设计任务都是在日益地加重。本文主要研究了电力设计院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具体分析了原因,最后提出了做好新时期电力设计院档案管理的措施和对策,希望对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和支持。  相似文献   

17.
电力行业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行业,电力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我国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实施了可持续发展战略,鼓励大力发展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电力能源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在我国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中的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对其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电力企业的业扩报装精细化管理就很必要。本文就针对电力业扩报装精细化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20,(4)
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得电力市场化改革势态越发显著。电力企业作为我国的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对经济和人民的生活都有着直接性的影响作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电力市场的不断变化,使电力规划的市场价值得到充分体现,进而使相应的电力企业也得到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在实际规划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电力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相关部门应予以重视,采取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本文将针对电力市场化改革对电力规划的影响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9.
现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高,对于电力资源的使用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同时,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也需要满足电力发展的基本要求,从而更好的保证人们能够正常的工作生活。在110v输配电线路建设中,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部分,因此其施工效率和施工安全对于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电能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到的能源之一,已经成为了城乡居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电力输送方式之一的电力送电也对电力的广泛应用和传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文中笔者将主要探讨电力送电线路中绝缘子的性能对于电力线路的运行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