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战略欧盟是世界第一大食品生产者和进口者,为了应对一系列重大的食品安全问题,例如疯牛病、二氧(杂)芑污染的饲料、掺假的橄榄油以及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苏果食品安全控制模式"考察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考察江苏食品安全示范区的基础上,本文系统总结了“苏果食品安全控制模式”,阐述了苏果食品在“从农田到餐桌”整个链条中的具体控制措施,分析了科技、政府在苏果食品安全控制模式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20,(14)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社会的可食食品种类繁杂,视频安全问题也越发突出。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作为与人们生命安全密切相关的基础物资,对国民经济的监控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均有重要影响,对于百姓生产生活来说,居民餐桌无小事,只有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监测体系,从思想根源上重视视频安全检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对策加以应对,才能不断完善视频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为百姓餐桌健康和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4.
庄易 《华夏星火》2013,(9):72-73
食用油是国人日常饮食必备的消耗品,"油瓶子"的质量安全问题在近年来引起各界高度关注。作为湖南省最大的食用植物油生产企业——湖南盈成油脂工业有限公司,坚持从源头抓起,致力于打造一条从田间到餐桌的安全产业链。随着一些食品领域质量安全问题的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已成公众的关注热点,食品安全成为人们共同的健康追求,而食用油就是其中的热点之一。湖南盈成油脂公司董事长(以下简称盈成油脂)彭华表  相似文献   

5.
王磊 《科技风》2013,(15):246
"民以食为天",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从源头上加强监管,杜绝食品安全隐患,重塑消费者信心,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建立"从农场到餐桌"为理念的食品安全链条,实行从源头做起,实施全程的质量控制。本文以UHT(超高温灭菌乳)为例,分析从奶牛养殖到成品运输销售全过程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以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为核心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是实现人类农田到餐桌、放心消费的重要保证体系安全食用、安全引用、放心消费的重要保证体系。国际通用的GMP、SSOP、HACCP、ISO22000认证等都是食品安全控制体系中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7.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利用食品安全指数对食品的安全水平进行评分,并找出影响食品安全的关键因素,从而进行针对性的监管。本文从国内外文献综述、国内法律法规和食品事故案例三个方面找出影响食品生产安全监管的因素,并运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论证,从而构建出我国食品生产环节安全监管指标体系。在德尔菲专家打分的基础上通过ANP得出各指标值相对应的全局权重和部分权重,最终建立我国食品生产环节安全监管指数模型。  相似文献   

8.
食品安全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关系着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说明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着挑战.而对于食品生产的安全管理不仅是一个管理学问题,更牵涉到国家立法与国际合作,需要多个学科、多个部门的协调配合.对于食品安全管理的法律监管问题,需要更多的借鉴域外有关食品安全规范的实践经验.由目前以消费端的事后稽查,转向为食品生产建立源头管理与可追溯性制度的全面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9.
郭艳 《科技创业月刊》2008,(11):100-100
食品安全刻不容缓 我们的餐桌安全吗“三鹿”毒奶粉事件让中国人谈奶色变,国际卫生组织对中国出口食品的安全问题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在联合国大会上说:“中国政府将高度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保护中国消费者和国外消费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利用食品安全指数对食品的安全水平进行评分,并找出影响食品安全的关键因素,从而进行针对性的监管。从国内外文献综述、国内法律法规和食品事故案例三方面找出影响食品生产安全监管的因素,并运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论证,从而构建出我国食品生产环节安全监管指标体系;在德尔菲专家打分的基础上,通过网络层次分析方法(ANP)得出各指标值相对应的全局权重和部分权重,最终建立我国食品生产环节安全监管指数模型。  相似文献   

11.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而食品安全更是人类健康的保障。近年来,随着中国食品的大工业化发展和食品生产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食品安全在缺乏监管的条件下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三聚氰胺、毒大米、苏丹红、瘦肉精、地沟油等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同时也极大地损害了老百姓的健康和安全。从研究当今食品科技污染出发,分析了在充满伦理难题的食品行业中,分析人们在如此重要领域中丧失道德标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正>民以食为天,"吃"是百姓最为关注的话题。吃饱,更要吃好。一个"好"字,要求农产品从生产环节,到流通环节,到消费环节,必须层层把关、步步监管,确保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的安全。绿色农业是确保餐桌安全的第一步。在粮食种植过程中,有三个因素会对其食用安全性产生影响:一是部分农民过度播撒农药,或使用劣质农药,导致农药残留超标;二是下大雨时,受污染的河水倒灌到农田;三是一些小作坊偷排的废料可能会污染土壤。绿色农业是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聚合体,具有三大内涵:一是倡导资源节  相似文献   

13.
食品安全问题是现代科技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需要从源头开始对有害食品的流通渠道进行监控。基于食品安全角度,分析了常规的流通环节、监管对象和监督机制,提出了基于物联网技术平台的食品流通监控系统,详细设计了源头追溯模块、报警模块和管理模块,以实现对食品生产、加X-、存储、物流和销售等各环节的监管。  相似文献   

14.
食品是人们生活的基础保障,食品质量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食品质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才能控制食品的安全,这是我国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质量检验部门对食品的安全标准进行监督检验,从食品的生产工艺、生产过程到后期的管理等进行监督检验,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在食品检验中,准确度对检验质量有直接的影响。文章对于食品检验中影响到准确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对于食品检验质量来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食品安全是人们日常生活最为关系的问题之一,尤其是食品安全问题较为普遍的现在,食用食品时的安全放心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而相较于需要更长时间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快速检测技术因能实现快速及时地从各环节全面总体地监控食品安全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就以食品快检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之中的应用为主线,从快检技术的内容、其在食品安全监管中所能起到的作用和主要几种类别方法和前景预测等三方面进行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16.
加拿大食品检验署风险管理的创新驱动机制研究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设世界一流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加拿大食品检验署(CFIA)实施了加拿大安全食品行动计划、食品召回安全警告制度、人才培养计划以及检验现代化制度等一系列创新驱动机制来辅助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有效控制了各类食品安全风险并取得了良好的监管效果。研究CFIA食品安全风险创新驱动机制,力图结合中国的国情探索一条适合中国食品安全的监管之路。  相似文献   

17.
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民生的大问题,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对食品安全进行有效监管,从中央到地方都制定了相应的监管激励措施,但是这些措施的效果并不显著,却形成了制度激励悖论。地方政府和食品企业在经历政策出台初的短暂博弈后,恢复原有均衡。要打破这一均衡,改变博弈各方的收益结构、调整博弈各方的策略选择,并改进他们的信息收集等,才有望建立科学有效的最优均衡。  相似文献   

18.
针对食品进行风险评估,并合理的对食品进行监管,可以有效的保障食品的安全,就我国现今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监管体系的发展状况来看,两者的发展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其也存在着相应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就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进行解决。本文就主要针对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监管体系进行了简要的研究,仅供同行交流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有毒的食品会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进而引发社会恐慌。由于食品的种类较多,来源也十分复杂。从食品生产到加工,再到进入贩卖市场,影响到食品安全的因素层出不穷,一旦有某个环节出现异常,就可能导致食品出现质量问题。目前食品检测技术应用十分广泛,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本文介绍了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应用价值,并讨论了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建议,希望能为食品安全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正>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也是中国的国家战略之一。分析食品存在不安全的因素,主要有农作物生长的环境、种子、农药、化肥、存储及加工等环节,为依靠科技创新驱动探寻中国食品安全的全产业链系统解决方案,建立全产业链的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与社会治理体系,确保每一个环节可靠、有效监管,这就需要在依法治国的前提下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并为之付出行动。从农作物生长环节来看,环境污染影响到农产品生产的根基,大面积水、土、空气等被污染使得整个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