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地震勘探的不断发展,各种勘探难点也不断出现,尤其地质条件复杂区,面临的难点更多。东欢坨矿区,属于地质条件复杂区,地表障碍物密集,采集难度大;可采煤层多,间距小,干扰严重,有效波信号弱。通过在资料采集、处理、解释过程中,采用一些针对性的创新技术,如在厚沙土覆盖区应用大吨位可控震源,采用特殊观测系统获得障碍区地震资料,采用波阻抗反演技术对煤层进行精细化分,采用属性体技术分析煤层的赋存形态及构造发育情况等得到了良好的勘探效果,证明所采用的方法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前,可控震源的机械液压系统、电控技术、野外施工方法和震源资料处理技术都日臻完善。同炸药震源相比,在某些地区如厚层砾石、潜水位较深、成孔困难的地区,利用可控震源进行地震勘探施工有很大的优势。本文说明了可控震源施工原理方法措施等。  相似文献   

3.
地震勘探领域,可控震源已广泛应用于各种陆地地震勘探项目中。互相关检测技术是可控震源地震数据处理的主要方法,针对常规可控震源地震数据互相关检测方法,当在采集过程中出现强、中脉冲噪声时,会在相当长的时窗内造成噪声水平提升的问题,采用阈值多级中值滤波可控震源数据检测方法,通过对实际可控震源地震资料的处理,结果证明利用阈值多级中值滤波可控震源数据检测方法,有效实现了可控震源地震数据的检测,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数据的信噪比得到了明显提高,说明了此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田根海  吴超  赵国勇  高健 《中国科技纵横》2011,(21):248-248,250
乌伦古地区表层结构复杂,地下煤层和火成岩屏蔽严重,使得该地区干扰波发育,深层资料信噪此低。为了得到石炭系内幕的反射资料,在该地区进行攻关,通过对攻关资料的研究,认为:(1)该地区采用可控震源激发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2)大面积组合可以较好的压制干扰波;(3)凹陷部位应采用较高的覆盖次数。  相似文献   

5.
可控连续震源作为一种非炸药震源,具有对环境影响小、震源扫描信号时避开某些干扰频率,还能对地层对地震信号的吸收作用进行补偿等优势,目前在国外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国外施工震源设备多在沙尘、沼泽、雨水、泥沙等恶劣环境中作业,机械设备电气、各零部件容易发生各种故障。强化日常检查、保养能够将故障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通过多方收集资料建立制订好可控震源设备维修案例及维修预案、作业指导书,并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提高维修效率,实现快捷、简单、低成本维修。  相似文献   

6.
428XL仪器是法国SERCEL公司于2006年推出的新一代地震勘探仪器系统。该系统能广泛应用于陆地、湖泊、沼泽、过渡带等复杂地表区域。通过不断的技术提升和改进,428XL仪器的功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和延伸。一些全新的技术不断推出,满足了甲方对地震采集高密度空间采样对仪器系统的要求,特别是新的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技术不断投入使用,使得陆上施工的效率已经达到或超过海上施工。文章较详细分析了428XL仪器的最新发展,并提出陆上地震勘探采集趋势,最后给出了对我处的仪器现状与展望。  相似文献   

7.
<正>可控震源激发在地震勘探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其激发类型也已由以前交替扫描发展到现在的滑动扫描、同步扫描及独立扫描等。可控震源同步滑动扫描技术是以滑动扫描技术为基础,加入了同时激发技术,使采集效率成倍提高。本文在简单介绍了滑动扫描技术的基础上,分析了噪音的分布特征,讨论了通过合理地设置滑动时间、滑动距离和同步距离等有效的减少噪音对地震资料品质的影响,可大幅度提高地震作业效率的方法,并用实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8.
垂直地震测井(VSP)的野外采集资料经处理解释,可得到井区及其所在区域的速度资料、地层能量衰减曲线、过井剖面的层位标定等成果。随着实践和理论的相互深化,人们越来越关注噪声干扰对资料的影响,干扰波的研究成为VSP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结合实际,分别讨论VSP生产中常见干扰波各自的特征、来源及消除方法。  相似文献   

9.
SAGITTA是可控震源施工中常用的GPS设备,是目前可控震源施工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装备.由于使用频繁,加上某些类型的震源设计有不合理的地方,常常造成SAGITTA故障.尤其是对SAGITTA进行调整时,如果设置不当,常常会造成其他故障.本文结合实际施工经验,对SAGITTA在使用过程中常常出现的故障进行了总结,并提供了这些故障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岩溶是一种典型的不良地质现象,对工程建设有重大地质隐患。岩溶探测工区常常具有陡峻深切的地形,深部岩溶常常呈破碎的形态,常规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具有局限性。本文在典型岩溶工区开展了广域电磁法(WFEM)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的勘探,旨在优选适合在工频干扰严重的岩溶区开展岩溶勘查工作的频率域电磁法,并结合地质资料获得可靠的探测效果。首先,在野外施工条件和采集参数相近的情况下,采用广域电磁仪和GDP-32Ⅱ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仪采集了两种电磁数据。然后,分析了野外实测数据的曲线形态,对比了两种方法的信号强度和抗干扰能力,并进行了数据处理。最后,利用反演程序进行了两种数据的反演计算。结合已有地质资料,反演结果表明:广域电磁法数据反演所得到的电性结构与地质资料吻合度好。对地质细节的反映上,广域电磁法也表现更好,其结果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可控源电磁法由于场源效应的影响,其深部探测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1.
浅层地震勘探以其特有的高分辨率在水上工程地质勘察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方法也在不断的增多,但是由于水面和水底之间的地震多次波干扰、爆炸震源的气泡脉冲及震源能量弱等因素使得水上地震资料的品质降低。为此,提出能有效压制干扰、提高地震记录品质的处理方法尤其重要。因此本文重点研究如何提高地震资料的品质和地质推断解释的可靠性,为工程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源驱动技术是地震仪器系统根据激发同步控制系统提供的坐标数据自动选择和激活相应激发点甚至自动采集的一项技术。该技术将野外作业点实时采集的炮点坐标信息用于地震仪器自动选取炮点,免去了人工操作,提高了采集效率。源驱动技术起源于海洋勘探,早期的陆上勘探受限于地震仪器系统性能,对可控震源、井炮等激发效率没有太高需求。随着勘探技术及仪器、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技术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吴迪 《今日科苑》2014,(2):120-120
本文针对沙漠高热特殊环境下可控震源施工设备运行特点和易发故障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多年设备管理经验,对该地形下震源设备管理和维护方法进行了探索,并针对几种常见故障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目前转换波勘探采用的形式是纵波震源激发三分量数字检波器接收.利用三维转换波实际资料,对转换波资料的去噪处理进行研究.主要采用单道带通滤波和多道f-k滤波方法,经过转换波资料的实验处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Nomad65可控震源扫描高畸变故障现象和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设备管理经验,对可控震源高畸变故障解决和控制提出了自己的思路,为可控震源的管控修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设计要综合考虑地质任务、勘探区地形条件及仪器设备状况等。具体要考虑道距、检波点线距、最大炮检距、最小炮检距、覆盖次数等参数的设计。根据勘探最浅层所需要的深度和震源产生的干扰波进行选择,在能避开干扰波的情况下应尽量小。覆盖次数的高低要考虑能有效的压制干扰波和提高叠加地震记录道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17.
在容积脉搏波信号采集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噪声干扰,传统的去噪处理效果并不理想。经过理论分析各种小波基特点得出适合处理容积脉搏波的最佳小波基,通过使用传感器采集的信号进行验证,采用分层阈值去噪的方法,提出对比去噪后信号的二阶微分信号作为去噪性能评定指标,最后得出coif5小波基在抑制噪声的同时还能保留容积脉搏波信号的特征便于进行后期研究。  相似文献   

18.
王永华 《内江科技》2012,(2):110-111
我国山地地区成为当今地震勘探的重点。但该区地表条件及地下地质条件复杂,地层倾角陡,新老地层倒置,甚至出现双重构造,使得该区干扰波十分发育、信噪比极低。因此,该区采集到的资料品质差。为获得高品质的地震资料,本文在总结已有采集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山地干扰波发育规律及影响地震资料品质的因素,提出一套适合在复杂山地进行地震采集的方法。该方法包舍了盒子波调查、组合激发、宽线大组合接收等。经现场采集实践发现该方法可明显提高地震资料的品质。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静态实验设计方法在小球旋转物理实验中的应用。利用正交表设计典型试验方案,再通过对可控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对可控因素对小球旋转时间的贡献率分析、可控参数间的干扰分析、信噪比与可控因素之间的关系的分析,找出了达到实验目的的最显著可控因素并对其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20.
在地表条件复杂的地区,往往需要采用多种震源和仪器及接受设备联合进行地震数据采集,从而使采集到的混源资料的振幅(能量)、频率和相位等特征差别较大。由于上述特征差异会造成相关时移误差、静效正失效、速度谱及叠加波形失真,给储层反演和油气预测带来了不便。鉴于此问题,本文提出开发匹配滤波法子波整形处理模块来消除反射时差达到整形地震子波的目的。本文首先比较了匹配滤波法与其他方法在理论上的有缺点,然后给出了匹配滤波法的原理以及该模块的算法,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匹配滤波子波整形模块处理地表条件复杂下的由多种震源和仪器及接受设备联合进行地震数据采集所得的混源资料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