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性在父权制中的缺席和缄默,导致女性情谊的历史性空缺。20世纪90年代以降的中国文坛,女性主义写作高潮迭起,女作家们冲破了男权中心话语的压制,勇敢地正面抒写了确定存在的女性情谊。全文通过对陈染小说所蕴涵的女性情谊的论述,高度肯定了陈染为突破男权中心话语和建构女性话语所作出的努力和探索。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评析池莉的中篇小说《小姐 ,你早》的文本意味。小说鲜明的女性意识、姐妹情谊的书写及其叙事策略的运用 ,表明小说并非单纯的叙述故事 ,而是着意揭示一种女性生存的境地 ,因而其文本具有鲜明女性主义的意味  相似文献   

3.
在菲勒斯中心主义统治下的中国文学,导致了姐妹情谊书写的“空白之页”。90年代的中国,女性主义写作高潮迭起,女作家们冲破了种种男权中心话语的压制,勇敢地正面抒写了确实存在的女性情谊。全文通过对陈染小说所蕴涵的姐妹情谊的论述,高度肯定了陈染为突破男权中心话语和建构女性话语所作出的努力和探索;同时分析了由于文化的禁忌,其姐妹情谊的书写带有拒绝社会认同的边缘人格色彩。  相似文献   

4.
"姐妹情谊"是女性之间以父权制为共同靶子并反对男性对女性权力压制而形成的情感,是女性成长小说中最常表达的主题之一.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成长小说把姐妹情谊的缔结视为女性间分享苦难、互相汲取生存力量的精神相契,也是远离甚至弃绝男性价值中心、固守女性自我的重要策略.同时,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成长小说也没有放弃对姐妹情谊内所含的"悖离"因素进行审视,并指出外在的父权制意识形态的钳制和本身内在的悖论导致了这种悖离.  相似文献   

5.
在菲勒斯中心主义统治下的中国文学文本,长期以来都对女性之间的同性情谊忌讳莫深,它们对女性情谊不是歪曲就是用充满贬义的叙述加以否定,甚至是根本不予涉及。90年代的中国,女性主义写作高潮迭起,女作家们冲破了种种男权中心话语的压制,勇敢地正面抒写了确实存在的女性情谊。陈染的长篇小说《私人生活》应是有代表性的,有其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姐妹情谊是女权主义的一个重要概念。本文试图以艾丽丝.沃克的小说《紫色》中的姐妹情谊为切入点,更好地解读这部小说中塑造的女性人物。  相似文献   

7.
在菲勒斯中心主义统治下的中国文学文本,长期以来都对女性之间的同性情谊忌讳莫深,它们对女性情谊不是歪曲就是用充满贬义的叙述加以否定,甚至是根本不予涉及。90年代的中国,女性主义写作高潮迭起,女作家们冲破了种种男权中心话语的压制,勇敢地正面抒写了确定存在的女性情谊。陈染的长篇小说《私人生活》应是有代表性的,有其价值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莉 《文教资料》2012,(23):13-14
华裔女作家邝丽莎的小说《雪花秘扇》讲述了19世纪初湖南小镇上两个女孩的坎坷命运,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幅刚刚消失而又颇有神秘感的社会景象。旧时女性的悲惨命运,牵动着每位读者的心,而她们对幸福的渴求,又让读者深感欣慰并由衷地赞美。本文拟通过"女书"、"老同"这一类女性用词来分析旧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及女性之间深厚的友谊。  相似文献   

9.
简·奥斯丁小说主要关注的是中产阶级青年女子的婚姻大事,但穿插在各个作品之间的姐妹情谊也是不容忽视的主题.在《理智与情感》中,两个女主人公之间互助和谐的姐妹情谊在很大程度上不仅弥补了社会规约对女性成长教育的不利因素,还促进了姐妹婚姻的缔结和提高了各自的婚姻生活质量.这从一个侧面展露了有个好姐妹,跟拥有一桩好婚姻一样,是女性美好生活前景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同性恋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现象,但作为与主流文化相悖离的一种价值取向,同性题材长期被排斥于正统文学之外,难以登上文学大雅之堂,而女性同性之恋更因其闺阁的私密性与其文本的边缘性,异质性,鲜被提及。直到明清时期女弹词作家们才纷纷书写女性同性情谊并蔚然成观。本文即以女弹词中的《凤双飞》与五四女作家凌叔华的《说有这么一回事》写的异同以及分析这种书写背后的原因,以此来窥探长期被埋藏在历史地表之下的女性的情感空间和历史境遇。  相似文献   

11.
姐妹情谊是非裔文学的经典主题,比如格罗里亚·内勒的著名小说《布鲁斯特街的女人们》和艾丽斯·沃克的杰出作品《紫色》。然而,在赫斯顿闻名于世的小说《他们眼望上苍》中,女主人公珍妮并没有姐妹情谊。她通过三段婚姻自我赋权,拥有爱情却缺乏姐妹情谊和社会参与。  相似文献   

12.
李希萌 《文教资料》2007,(34):168-171
姐妹情谊(sisterhood)是女性主义批评的一个重要概念,本文以有着"女性主义的先知"之称的美国女作家伊迪丝·华顿(Edith Wharton)的代表作《欢乐之家》为例,通过分析小说女主人公丽莉·巴特的命运及她与同性之间的关系,揭示男权社会中女性对男性的依附,她们由此而生的相互竞争和伤害,以及华顿对这种现象的痛心疾首直至对"姐妹情谊"的深情呼唤。  相似文献   

13.
《到灯塔去》是英国著名女性作家、女权主义先驱弗吉尼亚·吴尔夫的代表作,该小说贯穿了她的女性主义主张。《私人生活》是中国新时期的女性主义和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陈染的代表作。文章跨越中西方的文化时空对两部作品中的姐妹情谊进行比较,指出在男权社会下女性之间的姐妹情谊只是一个暂时的避难所,无法从根本上拯救女性,不能作为一种摆脱女性生存困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艾丽斯·沃克是当代美国文坛最有影响的黑人女作家之一,其最重要的代表作小说《紫色》曾获得1983年普利策和国家图书奖。拟通过对小说中人物的分析,研究在妇女追求个性解放和个性完整过程中姐妹情谊的作用。在沃克"女性主义"理论的帮助下,探究妇女主义的主题即姐妹情谊和妇女间的紧密团结,应当在黑人女性之间建立。只有这样,黑人女性才能紧密团结,争取美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论池莉小说中女性意识的发展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莉的小说被许多人评价为中性写作 ,这是片面的。池莉小说的女性意识蕴涵于其对现实生活的描画之中 ,且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转型 ,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女性情谊”为视点,记述新时期女性文学在“五四”时期复苏的女性意识及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双重作用下的发展沿革,指出文本中女性叙事的进步性与局限性,并进而阐释产生局限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7.
姐妹情谊是黑人女性主义批评的一个重要组成,黑人女性对自我价值观的共享是黑人女性"姐妹情谊"的一个部分。在男权处于支配地位的世界中,姐妹情谊是广大黑人女性谋生存、求发展的精神和物质双重保证。莫里森在其创作中继承了这一黑人女性书写的传统,同时她对姐妹情谊的传统概念作了自己的阐释。  相似文献   

18.
姐妹情谊是黑人女性主义批评的一个重要组成,黑人女性对自我价值观的共享是黑人女性“姐妹情谊”的一个部分。在男权处于支配地位的世界中,姐妹情谊是广大黑人女性谋生存、求发展的精神和物质双重保证。莫里森在其创作中继承了这一黑人女性书写的传统,同时她对姐妹情谊的传统概念作了自己的阐释。  相似文献   

19.
《紫色》是女性主义的赞歌,"姐妹情谊"是该小说的一个重要话题。主人公西丽在生活中遇到了很多艰难险阻,但在莎格、苏菲、那迪和思琪克这些女性的支持下,西丽成功地由一个不自信、受惊吓和遭虐待的少女转变为一位自信、坚强和成熟的中年妇女。该书作者沃克致力于向读者描写充满生机和活力、富有激情和反抗精神的黑人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20.
苏珊·格拉斯佩尔的短篇小说《同命人审案》(A Jury of Her Peers)体现了一位女性主义者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被认为是美国第二时期女性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作者用"同命人"为标题将作品中几位女性置于"姐妹情谊"的关系模式之中。"姐妹情谊"的抒写既体现了苏珊·格拉斯佩尔鲜明的女性意识,也传达出她对女性生存困境的思考及对女性如何摆脱困境道路的找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