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刘晓 《数学教学》2002,(3):32-33
原型和模型是一对对偶体,后者来自前者,是一种替代物,由原型到模型要经过对原型的简化和处理,往往不是一个同构对应,只是单一方面的不失真的近似反映.平时,我们遇到的实际问题一般是建立一种数学模型,一个原  相似文献   

2.
数学模型是联系数学与现实世界的桥梁。数学模型可通过原型转化、自主悟经、认知同化和认知顺化等方式建构。  相似文献   

3.
<正>数学模型与现实原型存在一种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数学模型主要具有以下三个优势:(1)凸显本质,数学模型揭示事物的基本特性及各因素静态、动态联系的内在规律;(2)直观可视,数学模型能外化和表达思维,将理论具体化,使之更易被传播、理解和使用;(3)过程渐进,数学模型通过简与繁之间反复互逆,反映数学的思维过程,这是高级、高效的数学思维的反映。数学理解是外人难以知晓的、无痕且复杂的思维活动,是一种隐性能力。  相似文献   

4.
数学模型是沟通实际问题与数学思维之间的桥梁。小学数学中的数学模型主要指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性质、数量间的关系等,大多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探索、构建数学模型。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在将思维过程用语言、符号外化为模型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能力,优化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5.
李斌(安徽省庐江县盛桥镇中心小学):如何理解数学模型和数学建模? 林至元(以下简称林):数学模型是用数学语言或符号概括地或近似地表达系统规律的数学结构。张奠宙教授指出:模型是指研究事物的有关性质的一种模拟物,数学模型则是那些利用数学语言来模拟现实的模型。广义地说,数学知识都是数学模型,一切概念、公式、方程、函数及运算系统都可称为数学模型。如:自然数集是描述离散型数量的模型;直线、平面、球、圆锥是从图形的现实原型中抽象出来的数学模型;数学中的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都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6.
数学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把让学生获得数学模型思想作为重要的课程目标.为了厘清数学模型与数学模型思想的内涵与形式,可采取将生活原型上升为数学模型、利用“旧模型”构建“新模型”、让学生体验模型构建的全过程等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7.
一般来说,数学模型是针对具体实物建立起来的,即可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在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生活问题入手,分析如何建立其几何模型,探求解决途径,并研究所建模型的应用领域.即还可利用此模型解决的类似问题有哪些。  相似文献   

8.
邓应维 《考试周刊》2010,(15):72-72
一、什么是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是对于现实世界的一个特定的对象,为了一个特定的目的,根据特有的内在规律,作出一些必要的简化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得到的一个数学结构。从广义上说,数学模型是从现实世界抽象出来的,是对客观事物的某些属性的一个近似反映。例如:数学中的各种概念、公式、方程式、理论体系与算法系统等,因为它们都是现实世界的原型抽象出来的,因而都是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从狭义上说,只有反映特定问题或特定的具体事物系统的数学结构才叫数学模型。在应用数学中.数学模型一般指狭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数学是一种模型科学,数学教学同样是模型建构的教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建构有意义的数学模型,渗透数学模型思想。通过聚类抽象、原型启发和符号概括,可引导学生建构数学模型,促进学生把握数学模型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正模型思想是小学数学三大基本思想之一,它是一种观念形态的创造,有数学应用的地方就有数学模型的存在。数学模型是把真实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数学模型来源于现实生活的情境之中。"方程"就是表示现实世界中具有等量关系的一种数学模型,"方程"模型就是从生活实际原型或创设的现实情境出发,剔除非本质的元素,提炼出有效因子,用数学符号表示出等量关系,并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在"方程"教学中,我们要融入"方程"的现实情境,在现  相似文献   

11.
王超 《山东教育》2014,(1):87-87
1.通过“创设情境”.变“事理”为“数理”建构数学模型 小学数学中的法则、定律、公式、解决问题的策略等都是一个个数学模型。如何使学生通过建模形成数学模型?其中一条很重要的途径就是把“生活原型”上升为“数学模型”。因为生活原型中揭示的“事理”是学生的“常识”,但是“常识”还不是数学,“常识要成为数学,它必须经过提炼和组织”,我们要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读懂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12.
数学模型是指为了一定的目的,对现实原型作抽象、简化后,采用形式化的数学符号和语言所表述出来的数学结构,是对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个近似的反映。某种程度而言,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就是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只有深人到“模型”“建模”的层面数学学习。才可以称得上是一种真正的学习。那么,如何从数学模型思想的层面,高屋建瓴地把握模型思想要义.指导小学数学教学实际,彰显其数学价值,让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尽可能的进步和发展呢?  相似文献   

13.
正引领学生思维不断数学化是解决问题教学的重中之重。引领学生思维数学化的过程,其实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在教学中完全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建构数学模型来达成。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挖掘生活原型———简化问题表述———建立数学模型"三个步骤,引导学生将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模式化",主动建构起有利于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彰显数学思维的理性美。  相似文献   

14.
数学模型是针对或参考数学对象的特征或数量关系,采用形式化数学语言,概括地或近似地表述出来的一种数学结构。数学模型方法是处理数学理论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处理各种实际问题的一般数学方法。运用数学模型方法需要有较强的理解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通过实践加以验证的能力。重视数学模型方法的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数学模型是针对或参考数学对象的特征或数量关系,采用形式化数学语言,概括地或近似地表述出来的一种数学结构。数学模型方法是处理数学理论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处理各种实际问题的一般数学方法。运用数学模型方法需要有较强的理解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通过实践加以验证的能力。重视数学模型方法的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6.
刘学宝 《新疆教育》2013,(16):126-127
所谓数学模型,是指对于现实世界的某一特定研究对象,为了某个特定的目的,在做了一些必要的简化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并通过数学语言表述出来的一个数学结构,数学中的各种基本概念,都是以各自相应的现实原型作为背景而抽象出来的数学概念。我们的数学教学说到底实际上就是教给学生前人给我们构建的一个个数学模型和怎样构建模型的思想方法,以使学生能运用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键是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17.
所谓数学模型,是指对于现实世界的某一特定研究对象,为了某个特定的目的,在做了一些必要的简化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并通过数学语言表述出来的一个数学结构。数学中的各种基本概念,都是以各自相应的现实原型作为背景而抽象出来的数学概念。我们的数学教学说到底实际  相似文献   

18.
数学模型与数学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数学模型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来龙去脉。数学模型提供了一种思考、描述、处理、解决问题的模式,这是科学研究常用方法;数学模型中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能够自然实现三维目标。但在强调数学模型的价值和作用的同时,应尽量避免"泛模型化"倾向。  相似文献   

19.
利用图形计算器构建函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数学家怀特海曾说:“数学就是对于模式的研究。”所谓数学模型,是指对于现实世界的某一特定研究对象,为了某个特定的目的,在做了一些必要的简化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并通过数学语言表述出来的一个数学结构,数学中的各种基本概念,都以各自相应的现实原型作为背景而抽象出来的数学概念。各种数学公式、方程式、定理、理论体系等等,都是一些具体的数学模型。举个简单的例子,二次函数就是一个数学模型,很多数学问题甚至实际问题都可以转化为二次函数来解决。而通过对问题数学化、模型构建、求解检验使问题获得解决的方法称之为数学模型方法。我们的数学教学说到底实际上就是教给学生前人给我们构建的一个个数学模型和怎样构建模型的思想方法,以使学生能运用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具体地讲,数学模型方法的操作程序大致如下图。  相似文献   

20.
作为数学思想方法的一种,数学模型方法是指将所考察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造出相应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数学模型研究结果的解释,使实际问题得以解决。数学模型方法的基本模式可用下图表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