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叶霞春 《考试周刊》2011,(76):228-228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的确立,是对评价改革的重大突破。这一理念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或分数与他人比较,而是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重视被评价者的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强调通过反馈促进学生改进,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提高。  相似文献   

2.
提到对学生的评价,人们很容易就联想到考试与分数,可以说,“分数第一”的思想在学生、家长甚至是部分教师的心中根深蒂固。而这种情况与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是相悖的。“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这一理念所追求的评价不是给学生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或分数与他人比较,而是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宗旨与方向,也就是说评价应该成为一种教育理念,更成为一种教育手段,能够充分发挥出其激励性功能与发展性功能。  相似文献   

3.
一、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目前,学校普遍提倡"赏识"教育、"激励"教育,这是时代的巨大进步,这是对的,有助于良好教育氛围的形成,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但是作为教育不能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丢掉了或不敢使用教育中的惩戒手段,即使学生犯了严重错误,也只是轻描淡写、不疼不痒地说几句,甚至不管不问,任其自由发展.长此以往,必将给教育带来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4.
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自己和学生,而不是把课堂完全给学生,教师千万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教师要构建好一个好的教学平台让学生来唱戏,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疑难及时指导点拨,紧要处扶学生一把,关键是尺度、对象和时候,减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5.
一、结果与过程并重关于结果与过程的关系,从一些专家学者的文章中不难看出,我们对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以往过分强调对学习结果的评价,主要看课堂上学生学会了什么,即教师比较注重知识目标的达成情况。而现在提出的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并不是不要学习的结果。相反,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所涉及的内容提出了更高、更加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不能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许多时候还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而表扬则成了学习好的学生才能获得的专利。从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国教育界积极倡导激励式评价,让每一个学生在激励式评价中获得自信与进一步发展的动力。但在教育实践中,由于人们对激励式评价和表扬的本质理解存在着片面性,目前课堂上是响成一片的“棒棒棒、你真棒”这样的表扬声。这种对表扬和激励式评价的庸俗化理解使教育实践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显然与其初衷相悖。针对这一现状,本文拟从行为主义心理学、社会认知理论和教育评价…  相似文献   

7.
缪铁生 《教学随笔》2016,(12):33-34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从真教走向真学是一种教学理念的转变,改变以往教师一讲到底的陋习,将教学重心适当向学生高效的学上转移.教和学本身不是一种割裂关系,因此从真教走向真学不是让我们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是教学相长,互学共进.  相似文献   

8.
一、从注重评价的甄别功能向重视评价的激励功能转变新的音乐教育评价理念认为评价不是教育过程结束时鉴别、筛选学生的手段,不是给学生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改革陈旧的考试形式,输入新鲜的评价理念当代课程评价特别强调把评价活动和过程当作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努力和成绩,让学生透过他人的赞赏  相似文献   

9.
多媒体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利于增强实验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多媒体教学的立足点是辅助教学,而不是替代教学.  相似文献   

10.
在走进新课程的今天,我们在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同时,有些做法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应当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倾向一:彻底取消考试与分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传统的应试教育,以考试的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惟一尺度,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全面  相似文献   

11.
在走进新课程的今天,我们在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同时,有些做法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应当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倾向一:彻底取消考试与分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传统的应试教育,以考试的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惟一尺度,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全面  相似文献   

12.
<正>在传统教学中,师生关系突出表现为"我教,你学""我讲,你听""我给,你收",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处于被剥夺的状态,教学也被看成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单向行为。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新课程提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人"的发展。我们在践行新课程理念的同时,积极倡导"少教多学"的教学整体性策略,但有教师在具体实践中又曲解了新课程理念,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如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不能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许多时候还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而表扬则成了学习好的学生才能获得的专利。从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国教育界积极倡导激励式评价,让每一个学生在激励式评价中获得自信与进一步发展的动力。但在教育实践中,由于人们对激励式评价和表扬的本质理解存在着片面性,目前课堂上是响成一片的“棒棒棒、你真棒”这样的表扬声。这种对表扬和激励式评价的庸俗化理解使教育实践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显然与其初衷相悖。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理念给基础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可喜的变化。但由于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偏差 ,产生了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纠正 ,新的课程改革就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15.
我国目前已进入崭新的课程改革时代。进行课程改革是一场从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评价、学习方式等方面的洗心革面,由于没有现成的模式,需要教师解放思想、打破枷锁,需要教师在新教学理念、新思想指导下,尽快转变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积极探究和实践个性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正因为如此,教师在认识和实践中存在着种种误区,这给新课程实施带来一些阻力。笔者认为,教师在新课程实践中,要谨防陷入以下几种误区。一、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进行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  相似文献   

16.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从真教走向真学是一种教学理念的转变,改变以往教师一讲到底的陋习,将教学重心适当向学生高效的学上转移。教和学本身不是一种割裂关系,因此从真教走向真学不是让我们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是教学相长,互学共进。  相似文献   

17.
境界一:评价多元,让学生有安全感 学生在校学习时,往往在教师面前畏手畏尾。为此,创新学习提出,给学生一个安全的空间,给学生一个安全的课堂。要做到这一点,有三方面的工作要做:一是确保学生“无错”原则,从多角度评价学生;二是民主的原则,多和学生商量;三是尊重学生人格的原则,不挖苦、不为难学生,不伤害学生的自尊。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在教学评价中不能用整齐划一的标准来衡量每一位学生,而需要在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教学理念的引导下,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多角度的,这不仅表现在知识上,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学生不能仅仅依靠成绩测验,还包括了对与学生学习有关的态度、兴趣、行为等等的考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创新学习提出,给学生一个安全的空间,给学生一个安全的课堂。要做到这一点,有三方面的工作要做:一是确保学生“无错”原则,从多角度评价学生;二是民主的原则,多和学生商量;三是尊重学生人格的原则,不挖苦、不为难学生,不伤害学生的自尊。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学科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评价与数学考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的发展,改变数学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功能的状况,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是评价改革的核心。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集中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发展性评价为学生确定个体化的发展性目标,不断收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信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判断学生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发展性评价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分数并与他人比较,而是更多地体现数学课程教学案例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