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面对20世纪20年代初期中国留日学生人数的急剧衰退,为稳定留日学生数,日本政府决定庚款补助留日学生。补助政策经多次修改,于1924年3月6日由中国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然而,补助工作并未如预期顺利进行,中日双方关于庚款补助权摩擦时有发生。日方不顾中方接受与否,“独断专行”,做出各种损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举动。庚款补助留日学生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留日教育的延续性,然而,庚款补助系庚款“变更用途”,将对日庚子赔款用于培养有利于对华文化侵略之留日教育。  相似文献   

2.
全面抗战爆发后,日本侵略者为在中国占领区培养更多的亲日分子和汉奸,积极扶持各伪政权推行留日教育,在其操纵和控制下,沦陷区留日学生的结构呈现出明显的殖民特征。  相似文献   

3.
1905年中国留日学生风潮述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05年,由于中国留日学生基数的猛增大大超出了日本留学教育的接收能力,日本文部省出台限制政策,颁布<收容清国人留学之公私立学校章程>.对此中国留日学生掀起了剧烈的抗议风潮.这不但是中国人留日史上的大事,更是中日两国交流的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4.
民国初年,国家政治混乱,教育部缺乏统一管理全国教育的能力,因而广东省在留学教育管理上有着很大的自主性。从留日管理规程的制定、留日官费生的裁减、留日五校粤生的管理、到留日学生经费的发放和日常学业的监督,都体现出地方政权在留日教育管理上的灵活性和主动性。作为留学生人数较多的广东省,其留日教育管理的模式反映出民国初年中央与地方在教育管理上的平衡性。  相似文献   

5.
甲午战争后,在严重民族危机的唤醒下,广大学子以“求学”为良药,纷纷负笈东瀛,近代中国形成了轰轰烈烈的留学E7本热潮。偏处腹地的四川,也出现了留日学生群体,留日的发展蔚为风气。留日学生学成归国后,对清末四川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尤其在教育方面,留日学生对四川的教育变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推进了四川教育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此文系作者为纪念中国人留学日本100周年而作。笔触有力,饱含激情,反映出新一代留日学生对历史的责任感和对留日前辈的崇敬。本刊收到此文时已届1996年岁末,错过了留日百年纪念之机,但我们仍决定在本期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安徽是清末留日学生大省之一。其留日学生有姓名可考者共计171人,大多为官费生。安徽留日学生众多的原因,除受全国留日大潮的影响之外,还与周边环境的作用,清末推行新政对大量新式人才的渴求,官绅和早期留日学生的宣传推动等有关。安徽留日学生不仅具有全国留日学生的一般特征,同时还受区域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与其他省份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又反过来影响日后安徽的政治改革、文化发展及社会变迁等历程。  相似文献   

8.
110年前的1896年,有13位中国青年受清政府的派遣东渡日本留学,成为第一批中国官派留日学生,同时也揭开了中国人留学日本历史的序幕。自此至今,中国人留学日本经历了五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1896-1911年,这是留日潮的兴起和第一次高潮时期。第二个时期是1912-1930年,是留日潮的发展和风波迭起的时期。第三个时期从1931-1945年,是中日战争和留日潮的曲折时期。第四个时期从1946-1976年,是留日潮的低潮和萧条时期。第五个时期从1977年到现在,是中国人留学日本的恢复和新高潮时期。中国人留学日本不仅成为中国留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和中日关系的发展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1.110年来中国留日学生曾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2.留日学生是中日友好与交流的桥梁与纽带。  相似文献   

9.
南京政府时期,留日归国学生掌握了主要权力。从党权上看,在此期的国民党五届中央执委会中,留日生占委员的近1/3,占常委的一半以上。从政权上看,在1928.10-1946.5的政府委员中,留日生占52.4%;在1928-1949年15人次行政院长者中,9人次为留日者;在外交部长中,基本呈日、美、欧留学生三分天下之势,其中留日者独占鳌头。从实际作用看,先后掌握过对日外交实权者如黄郛、张群、戴季陶、何应钦等,多是留日学生。留日学生的双重日本观,对南京政府对日政策的制订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发展都离不开留日学生作家和留欧美学生作家这两个特殊的群体。留美学生作家在文学理论创新上先声夺人,而留日学生作家则在创作上显示了新文学创作的实绩。他们虽然存在着差异性,但其最初的指向性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在高教理论界,对本科教育本质属性的认识包括通才教育说、高等专业教育说等六种观点。这些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发现了本科教育的某些属性,但还不能说发现了本科教育的本质属性。本科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专业性这一共同属性和高等专业性、高等基础性等特殊属性的统一,是专业性和基础性有机结合的高等专业教育。  相似文献   

12.
部聘教授制度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为提高我国科研、培养抗战建国人才、稳定高水平师资队伍而采取的一项措施。在部聘教授产生过程中,教育部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重视荐选环节、严格掌握学科及人数比例、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等,前后共选出45名部聘教授。该制度不仅保障了学术传承,而且开创了高水平高校教师管理制度的先河。  相似文献   

13.
大学是以学科为基础建构起来的学术组织.学科建设被视为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内容.学科建设从根本上反映和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学术地位和核心竞争力.论述了建设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为特色名牌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人文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研究型大学的定位和优势,使其在人文学科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中必将大有可为。近二十年来,研究型大学纷纷设立人文学科实验班,实施"大类、自主招生""大类培养""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并重"等,对人文学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研究型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在人文学科世界排名中能一直居于前列,关键在于其将"以学生为中心""科学与人文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等教育理念切实贯彻到人文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中去。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欧洲大学史研究相关成果的梳理,本文把欧洲大学史的研究史划分为萌芽和起步、初步发展和专门的学科领域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的特征分别为:描述记录式研究、理性批判式研究和多维阐释性研究。我们应该借鉴欧洲大学史的研究,加强我国大学和高等教育等方面的相关史料建设,广泛吸取各学科史、专门史的研究者从多个角度对我国大学史和高等教育史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蔡元培先生认为,本科与专科之间的分别,是学术性科目与应用性科目之间的分别,而没有学制长短、高低贵贱之分。在较早时,蔡元培先生认为,学术性科目与应用性科目应该由不同的学校来办。但在考察了美国教育之后,蔡元培先生认为,大学“可包括各种专门学术,不必如法、德国别设高等专门学校,用美国制”,这样“各科并设,有互相关联的便利”。据此,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应用性的高等院校,不一定学制就应该短,同时也应该可以兼办学术性科目。  相似文献   

17.
提高高校科研项目命中率的若干要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着重论述了提高高校科研项目命中率的若干要素。这些要素可概括为:科研的原始创新,急地方和国家发展需要之所急,建设并形成一支具有专业(或学科)素养和富有团结协作精神的研究团队,有符合专业研究方向需要的中试车间,至少一个与本学科研究方向相吻合的生产单位为产业化伙伴或有某特种技术装备的单位合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孵化和培育新兴边缘学科;在科研管理组织工作中,要认真做好申报项目的内审与合理分流。  相似文献   

18.
日本高等专门学校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为战后日本高等教育机构另一轨的“高等专门学校”制度已步入“不惑之年”。探究作为战后日本高等技术教育制度奠基的高等专门学校制度的创建、变革、趋向,期盼在归纳总结40年来日本以高等专门学校为主轴的高等技术教育发展轨迹的同时,为构建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体系提供若干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在流行演唱专业教学中,应不断寻找解决和提高学生演唱能力的教学方法。要从教学实践入手,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在流行歌曲唱法的基本特征、训练方法、正确使用话筒等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0.
高校办出特色包含三个发展层面:一是从无特色到有特色的发展;二是从特色不鲜明到特色鲜明的发展;三是从特色单一性到多样性的发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并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独特性的优秀人才,是高校走特色化办学之路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传承与发展学校办学优良传统,是促进高校办出特色的文化基础;瞄准重点学科专业建设是促进高校办出特色的关键抓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促进高校办出特色的内驱力与出彩点;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以及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是促进高校办出特色的自我造血机制;落实与扩大办学自主权是促进高校办出特色的内在规律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