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跃进”民歌是1958年政治运动的附属品。作为文艺运动,它脱离了民间歌谣的现实主义传统,丧失了自己应有的职能。它产生于浮夸风,反过来又助长了浮夸风的发展。抛开那些实在无法入流的民歌不算,就以那些当做“优秀民歌”选编成集,或公开发表在全国各报刊上的民歌来看,也有相当的一部分是反科学、反现实的。例如:“不准月亮再缺边,不准太阳溜下山,跃进显得地球小,明年把种撒上天”;“一个谷穗不算长,黄  相似文献   

2.
梁华 《新闻世界》2013,(8):283-284
当涂民歌是流行于皖东长江两岸的各类民歌的统称,素有“民歌之海”的美誉。当涂民歌、曲调优美,节奏轻快、富有江南水乡民歌的独特风格。民歌在该县流行极广,且种类繁多。  相似文献   

3.
盂县民歌源远流长,在有着悠久历史的盂县大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盂县农民,多少年来一直传唱着一首首或高亢嘹亮或婉转的小曲,这些歌曲就是濒临失传的盂县民歌。它的歌词缠绵悱恻,语言生动传神,而且讲究韵律和韵味,曲调优美和谐,感情表达真挚。古老淳朴、生动活泼的盂县民歌,是农民  相似文献   

4.
“眼”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一个解释是“事物的关键所在”,《辞海》将之引申为“章的精要处”,故“新闻眼”即指一篇新闻的精要所在。它在新闻作品中,可以是一个词组、一句话或一个段落,也可以是标题或导语。  相似文献   

5.
一个时代总是具有自己的时代精神,一个发展的社会总是具有时代的思想主流。主旋律就是这样的精神和主流。所谓“民歌”,即流传在民间的人民大众的歌曲。借用“民歌”一词来说我们的电视节目,就是要利用现代化传播媒介、采撷、纪录、反映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生活,反映他们的呼声、愿望和要求,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围绕主旋律,唱好“民歌”,主旋律是前题、是基础。只有把握住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和主流,才能唱好人民大众的歌,办好办活我们的电视节目。同时,电视作为进入千家万户的现代传播媒介,它所…  相似文献   

6.
意象,是中国美学中一个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概念,是学作品构成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含义是指在诗歌艺术中通过可视、可闻、可感的物象或事象的巧妙组合,表达出某种特定意念,从而让读体味出言外的语言形象。意象的最大特点是主观心灵性,它不是纯客观物象、事象的实录、模拟,而是情感的载体。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客观事实的报道,其最大特点是客观真实性,它恰好是对客观物象、事象的忠实记录与呈现。意象最大的优势就是通过个别表现一般,通过单纯表现丰富,通过有限表现无限。说具体一点,意象就是“言不能尽”的“意”与“立象以尽意”的“象”的有机统一体。这里的“意”的特点在于“言不能尽”,它要包括“意”、“情”、“理”等无法直接描述的东西,而“象”的特点则在于生动、具体、形象,富于生命力、可感性。  相似文献   

7.
试论"假的真文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凭是一个人学习经历和受教育程度的重要凭证,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文凭成了一块光彩夺目的金字招牌。随着当今国人渴盼文凭的升温,虚假文凭亦泛滥成灾。近年来,为根除街头巷尾兜售的“真的假文凭”,有关部门向“真的假文凭”悬起了利剑,随着文凭打假力度的日益加大,“真的假文凭”渐渐被人们所冷落,但另一类披着合法外衣的“假的真文凭”却备受青睐,它具有更大的蒙蔽性,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说它“真”,是因为它具有所谓国家批准的招生计划,有相关的招生统考或联考材料,有与相应学历对应的课程安排及毕业论文等,“假的真文凭”是由高等院校授予的,网上查得到,认证机关能过关,档案材料鉴别能通过,盖有合法印章,取得了国家有关部门的承认;说它“假”是因为有的是不符合报名条件降低标准而入,有的是入学考试“枪手”代考,有的从来不上一堂课、不看教材、不阅读指定的书目、不做老师布置的作业,有的懒于或写不了论文花钱雇“枪手”代劳的。最为荒唐的是个别人在文凭上搞起交易,或恃之以权力,或借之以金钱,或凭之以关系,不费吹灰之力捞到手的。  相似文献   

8.
8月29日与30日的夜晚,传说中只有黄河的肺活量才能唱响的歌声响彻北京展览馆剧场,为期两天的“天籁之音——中国原生态民歌演唱会”在这里举行。在演唱会上放歌的民歌手们,都是从山西左权县赶来的,他们刚刚参加了在那里举行的2004年“第二届中国南北民歌擂台赛”。按说,赛后他们本该各自同家了,可是评委们都觉得可惜,这么多原生态歌手都已经“走到了家门口”了,该到北京去演一场。所  相似文献   

9.
海南日报的“轰炸式”报道黄平“轰炸式报道”,在我国新闻学辞典中或许尚未出现,但在海南等市场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经济宣传中已经有它的影子,只不过是“养在深闺无人识”而已。“轰炸式报道”,就是运用“轰炸原理”,在一个时期内,以某一事件或某一事物为宣传线索,...  相似文献   

10.
提起云南民歌,人们就会想起《小河淌水》。这是云南的天与地,云南的情与爱,云南的灵山秀水共同养育的美妙旋律。半个世纪以来.这首最有云南味儿的民歌以钢琴曲、抒情乐、舞蹈、花灯乃至散文等不同的方式四处传播,成为一个标志性的文化符号。它代表的是浪漫,是自由,是每个人心中最纯洁的那片真情。然而,你可曾想过,《小河淌水》会成为一个造福云南人的产业。让我们一起走近邵筱萍,听她讲述一首民歌是如何撑起一片产业的故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时评”是“时事评论”与“时政评论”的略称。这个定义明确地把它与“新闻评论”和“杂”区分开来。它包括“新闻评论”,或说“新闻评论”是它的“子集”,换言之,“时评”可以取材于新闻,“被动”地对新闻事件和人物发表议论,也可以不依傍“眼前”的新闻,而就“身边”事、“心头”事发表意见,只要是关于当下的(现在进行时)意见,就是“时评”。新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本研究民歌的专著,它以当前人类社会的工业化、商业化、城市化、信息化为学术背景,借鉴人类学、生态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正视民歌面临的困境与危机,针对民歌创作、民歌演唱、民歌教学中存在的种种现实问题,进行了纵深的理论探讨。 作者张平毕业于河南大学音乐系,现为海南师范学院艺术系讲师。曾从事过河南坠子的演  相似文献   

13.
误导性虚假广告是指广告主或广告从业人员利用消费的不知情以及心理等方面的弱点,在广告中运用模棱两可、引人误解的语言陈述或表达方式,有意诱导消费对广告主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以促进销售、获取营利的行为。它“误导”消费的方式主要体现为蓄意打造“全新消费理念”、形成虚假“市场需求”等5个方面。探究误导性虚假广告存在的原因以及在我国如何杜绝误导性虚假广告,可以从社会伦理道德以及国家有关广告法律法规等层面进行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李杰 《群众文化》2001,(4):34-35
民间艺术是指劳动人民直接创造或在劳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艺术。如民歌、民间器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民间戏曲等,品种繁多。是我国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不乏达到很高水平的艺术精品,在人类艺术史上有突出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在文学发展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这部书原名称“诗”,或称“诗三百”,后来儒家学派把它定为经典,称为《诗经》。《诗经》共计三百零五篇,举其整数,简称三百篇。这些诗歌,是从西周初期到春秋末期五百多年间的作品,大部分是各地民歌,少部分是贵族的创作。这部书是周王朝各时期的乐官们长期收集、整理编辑而成的。  相似文献   

16.
刘蓉 《大观周刊》2011,(51):61-61
湖南醴陵民歌《思鬼情歌》又名《满哥唧鬼》或《鬼子哥》是一首典型的具有鲜明的湖湘文化特色的民歌。它歌词简洁,节奏明快,旋律活泼,传唱广泛又极具表现力,是湖南民歌中的经典。现已被列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欲通过对《思鬼情歌》的文化背景、音乐特点、语言咬字和演唱行腔技巧等方面作出分析,为该曲的演唱及教学提供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陈琳 《声屏世界》2005,(12):35-36
近年来。“演播室观众”在我国的电视节目中越来越多.大有“雨后春笋”、“长势喜人”的景象。纵观这类节目.它的长处是为电视观众直接参与电视节目的制作与播出提供了一条渠道.使电视节目显得更加“平民”化了,也满足了一部分观众的表现欲。此外,它还折射出我国政治民主的进步和社会发展程度的高低,是值得提倡的。但是,在实际运作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编导人员对“演播室观众”的把握上还不是那么准确。  相似文献   

18.
邓苗 《文化遗产》2015,(1):80-88
叙事研究不仅可以在散文体的民间故事等文类当中进行,也可以在韵文体的民歌等问题中进行,而当前学界对于民歌等韵文体文类的叙事研究则付诸阙如。研究畲族民歌中的叙事,首先要解决研究什么和怎么研究的问题,其次从具体的民歌文本出发深入地考察民歌究竟是如何叙事的,除此之外,还要分析畲族民歌的叙事和畲族民歌分类之间的关系,以及畲族民歌中的叙事与抒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模糊教育     
在我们所有的行业中,只有“教育行业”是一个很富有意味的动词结构。看到“教育”这个词我们会想到什么?学校、培训机构、资源(知识),当然还有学生(接受者)。在这个思维定势中,受教育的对象或获取知识的主体处在思维的底层,足被动和防御型的。同样,看到“学月”一词我们会联系到的首先是我们自已,然后是资源,最后可能是学校或机构。而我们自已获得知识的主体,则处在我们思维的前方,它是主动和进攻型的。“教育”与“学习”的主、客体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20.
探讨这个问题之前,不妨先给“主题稿”一个简洁明晰的定义。什么是“主题稿”?笔者认为,那就是根据对一些(或一个)新闻事实的叙述、分析、判断而表达的对某一主题的思考、评价、立场、观点、主张等。它既是撰文记者的思想,也通常是发表这篇稿子的报纸的思想。它与一般信息稿(如消息)的区别在于:信息稿让事实说话,记者“躲”在后面;而“主题稿”是记者“站出来”说话。因此,它也可以看作是报纸自己的声音,具有无可争议的独有性。一、问题的提出:“主题稿”过时了?近年,笔者不断地听到一种论调:不应再搞“主题稿”了,“主题稿”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