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唯一一位演艺家荣获“中国杰出网络人物”称号作为“侯派相声”的中坚人物 ,让相声之火传递下去 ,是姜昆义不容辞的责任。1998年年底 ,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姜昆在辞去行政职务后 ,联络了一些有识之士 ,让中国相声上网了 ,时间是1999年1月15日。姜昆让相声上网 ,面对全世界的网民 ,不能不说是一件具有战略眼光的事。姜昆的网站不但“网上播相声”、“网上学相声”等版块越办越好 ,“中国名人聊天室”、“中国笑星”、“中国名人网”更是红红火火。从相声演员到网络服务商 ,姜昆走的是一条“曲线救‘笑’”的道路。2000年1月1…  相似文献   

2.
从50年代起,马季(1934~2006)就在广播里逗人们笑;80年代,又在电视里逗人们笑。他还发明了小品,参予设计了头几届的春节联欢晚会语言类节目。回忆起他,人们应该微笑。在相声界,马季承前启后的地位无可撼动。无论是北京、天津,还是东北,相声门中人对他心悦诚服。有些争议声来自部分相声爱好者:关于由他开创的歌颂型相声,把相声推向电视的功过,与师傅侯宝林的关系,以及“马家军”在相声衰落中的责任。不管怎样,马季是新社会的人,他说了50年的新相声,是新相声的一代宗师。他的个人荣辱,也都关于这个时代。  相似文献   

3.
文汇报1990年3月26日一版刊登的专访《侯宝林谈当前相声艺术创作与表演》,是我一朝写成的。实际上,对相声创作、表演是否应坚持“语言艺术”之根本的思考,在十多年前看到有人挎着电吉它上舞台便开始了。当时,我为此感到不安。以后,一直关注相声艺术发展进程中几个阶段的表现,以及群众对它的反映。实践证明,一些好作品的创作演出是遵循相声传统的,而那些令人反感的,必是偏离了“语言艺术”的轨道。近些年,由于受金钱大潮的冲击,一些人急功近利,相声界表现出敬业精神的倒退,节目质量明显下降。这其中当然也有节假日电视晚会对相声节目需要量过大的原因,致使一些创作仓促  相似文献   

4.
纵向来看,相声艺术的发展体现出较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在相声最初的发展中,相声艺人不仅在演出中学唱戏曲、曲艺,而且通过反串的方式参与戏曲演出;在1949年以后,相声演员着力推陈出新,"传统相声"的演出空间被大大压缩,相声作为"语言艺术"的主体性得到凸显,而与戏曲、曲艺的关系日渐疏远;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郭德纲及德云社为代表的一批相声艺人接续传统,上演大量传统相声,并在演出中学唱戏曲、曲艺,参与戏曲演出,同时也恢复了过去班社体制,体现出较为明确的接续传统的艺术追求。对于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声来说,接续传统应集中于艺术层面,深入挖掘传统段子及传统的表演技巧,并以审慎的态度剔除"传统"中的不良成分,从而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实现艺术的活态传承。  相似文献   

5.
前一段时间,听说有人指责冯巩是“相声界的叛徒”,原因是他冯巩不循传统相声的规矩,搀和了小品等表演形式的一些东西到相声里,弄成了一个所谓的“泛相声”,使传统的相声变了味。 娱乐界的消息且当笑谈。联系到媒体,我们发现媒体的好多表现样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不少台(电台、电视台)的新闻节目由“播”改成了  相似文献   

6.
年纪小的时候,最怕结束、分别此类字眼。家里来了喜欢的客人,要告辞而支的时候,父母总是一再挽留,我就当真期望他们不要走,留下来继续兴高采烈地说着我听不大懂的事情。可客人终是要走的,“还要上班”、“再晚就没车了”、“约了人”……于是我就跟再父母的身后,看他们  相似文献   

7.
无数报章曾给近年来的相声开过“追悼会”,而此番央视相声大赛不禁让一些人惊呼:中国的相声又活过来了!七天长假里,在众多的娱乐泡沫中,央视相声大赛脱颖而出,成为比较“不虚”的一个亮点,给些“精彩纷呈”的好评也并不过誉。  相似文献   

8.
人民日报记者王慧敏,上世纪90年代中期针对局部地区粮食生产出现的滑坡现象,在当时“农民农民,种地为本”的观念影响下,写了篇《走,回家种地去》的稿子。此后,随着他对农村了解的加深,尤其是在农村挂了两年职后,才意识到当时自己是多么浅薄,后悔写了这样的稿件。贵州日报副总编  相似文献   

9.
意姿 《出版参考》2011,(7):30-30
诸葛东珉的父亲是江西鹰潭某剧团的相声演员,平时总是笑话连篇。在父亲的熏陶下,小小年纪的他说起笑话来也特别在行,几乎是出口成“笑”。  相似文献   

10.
1972年至2000年,我在中央台从事曲艺编辑工作,主抓相声。20世纪80年代是相声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相声人才,也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柏声作品。侯耀文就是这个时期脱颖而出、迅速走红的一位相声新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