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解法自然应该在对于题目理解的基础上的一种比较常规的解答过程,并不是随意解题,如果能够揭示题目的本质,往往能够做到"变式自然",而变式自然这是教师的一种能力,生成的材料成为课堂举一反三的资源,也能够成为各种考试中的亮点试题.本文从一个习题出发说明什么样的解法才能称为"解法自然",哪些题目的本质特征能够做到"变式自然".  相似文献   

2.
说起这话,那还是在去年.正值高三的40名学生在书山题海中昏头胀脑苦苦挣扎之时,出于恻隐,我向全班提议:"北山的金达莱全开了,咱们星期天去踏青怎么样?"一石激起千层浪,那欢呼绝不亚于一次骤发的8级地震!然而,马上就有学生站起来问:"老师,咱们坐什么车去呀?"  相似文献   

3.
前段时期,一位名叫蒋继宁的专家以“民间机构”的身份,把我国现有的一些大学进行排名,进而出了一个“中国高校排行榜”,并自认由民间机构对高校进行评估,其身份超然独立,有利于结果的公正。此榜一出,便引起强烈反响,其中最为强烈的自然是那些榜上无名或名列榜末者。更有人大呼  相似文献   

4.
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教育家卢梭,曾经提出过一个著名的教育法则,即"自然后果的惩罚".按照这个法则教育孩子,就是用孩子自己行为的过失所造成的"自然后果",直接限制他的自由,使之从中得到不愉快的体验,甚至得到痛苦,从而迫使其改正过失.比如,儿童撕破了衣服,不给他换新衣服,就让他穿破的;若是打碎了房间门窗的玻璃,不给他安装新玻璃,就让他受冻等,使他们在自己过失所造成的后果中得到教训,受到教育.  相似文献   

5.
"尊重自然"何以可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重自然”在当代社会无疑是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的道德呼声,但其实质内涵却有待辨明。本文指出,尽管“尊重自然”往往被类比于康德所言的“尊重人”之要求,但基于康德主义的阐释和论证难以成立。从德性伦理的视角来把握“尊重自然”的道德意蕴,亦即将其理解为一种道德品性,更具理论的合理性和实践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在反思因人为因素引起的生态失衡,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的现象时,一些生态环保人士提出了人类要“敬畏自然”的朴素口号。目的是提醒人们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应该尊重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以保护生态环境,力求减少人为的灾害,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然而,有人却对“敬畏自然”这一保护生态环境的朴素口号恣意曲解,他们说“敬畏自然”就是“反对以人为本”、“反科学”、“反人类”等等,以此歪曲、抵毁生态环保人士的本意。何祚庥院士在《人类无须敬畏大自然》一文中说:“我们在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时,奉行的应…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人皆以为老庄盛言"自然",然而"自然"一词不仅在老庄很少出现,而且没有名词性的实体涵义,不作为一个哲学概念而存在.而王弼<老子注>和郭象<庄子注>是后世皆误以为老庄盛言"自然"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墨西哥的音乐山在墨西哥的索那拉州,有座既没人烟又不长树的山。上得此山,懂音乐的人先在山石上扣击,就能确定音阶,然后拉开架势打奏,就可以奏出打击乐。不仅如此,它发出的乐声种类,简直比一个交响乐队的乐声还复杂。更为奇妙的是,在自然风的作用下,它也能演奏出奇妙的音乐。地质学家认为这是座死火山,山上到处是裂缝,当人们扣击它或是狂风吹进这些洞穴裂缝时,就会发出各种不同的乐声。  相似文献   

9.
小朋友们,我们知道音乐是由乐器演奏出来的,可是你 们知道吗,大自然中有一些奇妙(miào)的现象,也可以让 人们欣赏到音乐。 墨(mò)西哥的音乐山在墨西哥的索(suǒ)那拉州, 有座既没人烟,又不长树的山。上得此山,懂得音乐的人先 在山石上叩(kòu)击,就能确定音阶,然后拉开架势打奏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不断推进,网络已悄然走进我们的课堂,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如何将多媒体网络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呢?笔者对此做了一些研究和探索。下面结合小学自然《垃圾》一课教学,谈一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a.构建基于网络的自主性学习环境。《垃圾》一课从垃圾入手,旨在让学生从研究身边的垃圾开始,了解垃圾的来源、种类及处理方法,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培养学生对生活经验(知识)的归纳整理并使之系统化的能力,以及对信息的收集、整理等信息素养。基于上述认识…  相似文献   

11.
12.
刘晓伟 《师道》2002,(10):19
时下各类评估活动屡见不鲜,教育界尤甚。例如一些省市的教育主管部门决定将用几年时间,在本地区的中小学重点培养若干“名校长”和“名教师”。为此制定了一系列的评审标准,包括对培养对象的年龄、学历、职称及已获荣誉称号等均有具体要求,然后逐项进行量化评定,首批“名校长”和“名教师”已经“圈定”产生。主管部门欲培养“名校长”和“名教师”的出发点无疑是好的,只是“名正”并非一定“言顺”。笔者认为这种“评名”活动的负效应至少有二:首先,由于评价方式的失当有可能导致其评价结果的失实。所谓“名”,指名气或声望。一个…  相似文献   

13.
道家“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见素抱朴”、“知足不辱”的价值观与人生宗旨,对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建立现代生态文明,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确立社会平等原则,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皎然在其诗论中标举自然为诗歌审美标准,其自然观强调诗人情兴的自然抒发、提倡千变万态的体势,重视艺术构思的作用,其自然观是经诗人千锤百炼后获得的一种艺术化的自然。  相似文献   

15.
<世说新语·识鉴>中有这样一段叙事:大司马桓温有一天问参军孟嘉:"听艺妓演唱,为什么拉的琴没有吹的笛子好听,而吹的笛子又没有唱的好听?"孟嘉回答说:"那是因为‘吹'比‘拉'接近自然,而‘唱'又比‘吹'更接近自然."("听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何谓也?""渐近自然耳.")"自然",在这里也可理解为是一种生命的天然状态."唱",出自人的发音器官,原为心声,不假于物,当然是最动听的.这可以说是音乐的"生态观"了.  相似文献   

16.
17.
18.
小学自然教学强调情境与合作,重视直观与操作,提倡学生学习的自主与创新.将网络的教育功能引入小学自然课堂教学,与传统自然教学以及单机演播形式的CAI相比,具有独特的优越性.下面就多媒体局域网上的自然教学,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美国著名文学家杰克·伦敦一生短暂,但作品颇丰,而评论界却说法不一,通常视其为既信奉达尔文理论的自然主义作家,又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作家,同时他又推崇尼采的超人哲学,其中的矛盾极为明显,甚至根本对立.文章从自然人和社会人的两个立场出发,在哲学层面上以事实来论证和阐释杰克·伦敦的自然观与人生观,消除外在的对立,达到有机统一,给予杰克·伦敦一个恰当而又合理的界定.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中华民族的自然观入手,剖析中国汉字的自然属性,民族审美的自然属性,书家的自然心性。书法的自然本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