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近日,我参加某初级中学的一场语文演讲比赛,发现选手们都引用一些经典名句来论证自己观点、去取悦评委与听众.引用十分贴切者,的确为演讲增色不少,但也有张冠李戴、东拉西扯者,其中出现问题较多的是"食色,性也". "食色,性也",生活中常用,人们比较"耳熟",但未必"能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这句话的"话语权"该属于谁?二是其中的"性"究竟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2.
这篇章是我历时一年的新儒家研讨课前段研究的接续。前此,我考察了“性”(这里译为“natural dispostion”)和“理”(通常译为“principle”或“patterned regularity”之间的关系。我为此写的前一篇章,着重探讨了我对“理”的认识,以及个体如何通过对语境中经验的研习(格物)获得对关系的鉴赏力(致知)。我尝试将“理”从预设的静止形式中解放出来,论证正是圣人——一位全身心投入到日常事务中的有血有肉的人一一通过天地之“理”的表达而使自我行为与“天”相合。  相似文献   

3.
跨入二十一世纪没几年,越来越多围绕着性的社会问题进入中国人的视野。婚外情、包二奶、同性恋、未婚妈妈……岁末年终,明星们的性丑闻又再度引发热议。社会观念在迅速变迁,上一代人颇为介怀的婚前性行为,这一代人即便不亲身实践,也大都  相似文献   

4.
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二册《种树郭橐驼传》中有“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之句,对其中的“植木之性”.书上的注释是这样的:“[植木之性],种树的方法。性,性质,方法。”《教师教学用书》作了这样的翻译:“大凡种树的方法,(它的)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平。(它的)土要旧的。  相似文献   

5.
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二册《种树郭橐驼传》中有“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之句,对其中的“植木之性”,书上的注释是这样的:“[植木之性],种树的方法,性,性质,方法。”《教师教学用书》作了这样的翻译:“大凡种树的方法,(它的)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平,(它的)土要旧的,(它的)捣土要结实。”这个翻译粗一看也似乎说得过去,然而,仔细推敲一下,我们就会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其一,牵强附会地把“性”解释为“方法”。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性”有以下几个义项:①人的本性,②事物的固有特点,③性格,④性命,生命。从…  相似文献   

6.
经专家学者精选到语文教材里的课文大多是精品,是文质兼美,充满灵性的文章。无论是诗歌、散文、故事、寓言,还是说明文、科学小品,读之,能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人格的升华、生命的体验、道德的净化、灵魂的提升,甚至受到科学的严谨、逻辑的缜密、思维的灵动、艺术的陶冶的教育,还能激起学生由读而思、而写、而说,这一切都源于文章的灵性。然而,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文章的灵性,每天重复着旧  相似文献   

7.
“奖惩性”和“发展性”教师评价是当前两种主流教师评价思想。“奖惩性”因素始终渗透在教师评价之中。“发展性”教师评价因与奖惩手段的完全脱钩而难以取得预期的评价效果。两者都有其优越性和局限性,在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对方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最终它们将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8.
钱穆老先生在《晚学盲言》中专门讲到了德与性的关系,概括而言,重要的是这么两层意思。一是我们中国人常以德性二字联用,即是说德就是性;但不能反过来说,不能认为性即为德,因为万物皆有其性,人性只是万物中的一种性。而德又只是人性中的精微之处,或者说,德是人性中的高明之处,德把人性与  相似文献   

9.
产后正常的性生活可使人精神饱满,情绪愉快。而且产后性生活正常的女性,其性器官由于受到触摸、挤压等良性刺激,可维持良好的生理状态。因此适时的产后性生活不仅有利于愉悦身心,缓解紧张情绪和产后焦虑,还可以促进产后性器官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大凡是伟人,都有多侧面的性格结构。如果说毛泽东的性格表现为虎气和猴气的迭现,那么周恩来的性格则表现为鸽性与鹰性的统一。周恩来一生将中国传统儒士的温文尔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激越情怀集于一身。既是斗士,又是调和者;既坚持原则,又灵活多变;既关注目标,又清醒实务。他  相似文献   

11.
徐通锵先生在《语言论》中将"向心"和"离心"作为汉语构辞的两大基本原则,两者与汉语社团"比类取象"和"援物比类"的思维方式密切相关,反映了汉语"类"与"象"两种基本结构的内在联系。"向心性"原则以"声"为核心,"离心性"原则以"形"为核心。在汉语语义结构中,"向心性"和"离心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形声字、叠音字、联绵字、双音辞、四字格的语义构成中。  相似文献   

12.
年初的时候,去一所学校听课,在座谈时,该 校的教务主任向我们介绍学校的科研工作开展情况。他主要介绍他是怎样指导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和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的。在介绍中他举了一个例子,说是现在不少教师懒得动笔,就连学期结束时的工作总结都不知怎样去写。而他要求教师首先套  相似文献   

13.
从事师范教育工作的同志都很重视“师范性”,意思是工作要体现师范特点。例如鉴于师范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各科教学除了与普通中学有共同性的一面外,还有它的“师范性”,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教学时的“示范性”。中学各科在高年级都设“教学法”课,这当然是必要的。其实各科教学就应给学生以“示范”,这是活的“教学法”,在某种意义上说,比“教学法”课里的理论更重要。以语文为例,如果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在书写、口头表达,在作文教学、阅读教学,在体现文道统一、读写结合的原则等方面,能给学生以示范,学生长期耳濡目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育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语文教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语文教学贴近生活,则会变得丰富有趣,简单易懂;生活融入语文教学,才能更好地理解生活,感悟生活。二者水乳交融,难解难分。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些教师侧重理论知识,忽视与生活的结合;有些教师侧重生活的应用,而忽略学科知识。在生活中,学生亦如此,难以将二者真正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本文旨在如何正确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教育性"和"生活性",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环境中学习语文,应用语文。同时,在学习中理解生活、感悟生活。  相似文献   

15.
"揍性"是京津冀一带的方言词,"揍"只是个表音字,本字应该是"做",这个词也就是"做性"。"做性"犹言"做派"、"做作"。  相似文献   

16.
教学“和合”性与“和合”性教学是基于中国优良传统“和合”思想而构建起的特色教学论体系,也是符合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以人的生命与智慧和谐发展为依归的教学追求。教学“和合”性内隐着师生共存走向共鸣与共情、生生共处走向共商与共话、资源共用走向共济与共享、情境共建走向共识与共赏、身心共治走向共悦与共长等“五共”表征。“和合”性教学外显为教学主体的平等性、教学内容的整合性、教学方法的多元性、教学评价的综合性、教学情境的开放性。“和合”性教学实践需要创建“和生”生命课堂、构筑“和爱”素养课堂、重建“和谐”生态课堂、打造“和达”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7.
法语和英语不同,区分阴阳性,阴性和阳性有系统地对称互生。但事实上,法语中阴性和阳性之间表现出多种不对称性。语言中的阴阳性和现实中的男女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这些不对称性恰恰说明了两性社会地位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18.
酸的氧化性是指酸的水溶液中电离出的H^+呈现的氧化性,为H^+得到电子的性质.2H^+ +2e^-=H^+↑,从这一角度来说,一切酸溶液都具有氧化性.再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可看出H^+的氧化性强弱:Fe〈H^+〈Cu,所以H^+能将Fe、Zn氧化成Fe^2+和Zn^2+,而不能与Cu和Ag等反应,从这点说明它仅是具有酸的氧化性而不属于氧化性酸,且H^+只能氧化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氧化性弱.  相似文献   

19.
尚观华 《职教论坛》2012,(25):21-24
产学研结合既具有"经济性"同时也具有"教育性"。目前我国普通高等教育较注重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产学研结合,而高职教育大量实施的以"成才育人"为目的的产学研结合则容易受到忽视,两者虽各有侧重但究其本质并不矛盾。文章从"教育性"、"经济性"两个维度来剖析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特点,以期能够促进高职院校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笔者认为,不同的文学作品有各自不同的风格。译者必须具备“译者意识”,从内容到形式,即在语言、句法、文化背景,民族色彩、审美情趣等方面,忠实并切合原作,准确把握原作的神韵、意境,原作风格的“不可译性”是能够过渡到“可译性”的。如果原作清新淡雅,译作也同样清新淡雅;原作诙谐幽默,译作也诙谐幽默;原作隐晦生涩,译作也隐晦生涩,尽力达到“语言的躯壳换了一个,而精神姿致依然故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