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续上)穆青总是说:“搞新闻事业不能论年龄,只要跑得动,就要跑。”他自己就是如此,退而不休,笔耕不止。以不断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热情与作风激励着我们这些新生代。他说:“我写的十个共产党员,已去世了八个,只有当年红旗渠的除险英雄任羊成和辉县县委书记郑永和还活着,一直与我保持着联系。”  相似文献   

2.
1986年9月,我在乌鲁木齐为弄到一张返京机票而焦躁不安。多亏自治区一位副主席相助,在我的介绍信上批上“专家返京,务请照顾”八个字。我把有批示的信递给了售票厅主任,他看看批字,问我:“专家是谁?”我说:“就是我。”“啊?你?”他狐疑地打量着我。在他看来,我好像太年轻了。似乎“专家”本人也不应来跑票,因此,他的神情依旧猜疑与冷漠。  相似文献   

3.
看拍摄电影《庐山恋》查尔斯·纳尔西亚他(灰上衣、白衬衫、没打领带)热情奔放地高呼:“啊,我爱你。”她(粉红色衣裙,项链上镶着一颗鸡心)兴奋得声音有点发颤地说:“再说……再说一遍。”他(坚定地)说:“我爱你,我爸爸和妈妈也爱你。”她(投入了他的怀抱)纵情地叫着:“亲爱的。”  相似文献   

4.
胡昌方 《军事记者》2006,(11):67-67
“站着写作”著名作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海明威,治学态度十分严谨。《永别了武器》的最后一页,曾修改了30多遍,直到他认为简洁明了为止。《老人与海》的手稿,也修改了近200遍才放心地拿去付印。有位记者问海明威:“你的小说为什么写得那么简洁?”他回答说:“我的秘诀很简单。我是站着写作,而且只用一只脚站着。”他解释说:采取这种姿势,使我处于一种紧张状态,逼得自己把文章写得言简意赅,免得读者费时读我的文章。“愿做中间派”当年,陈毅同志在与一些报刊接触中,平易近人,十分谦逊。他每次寄稿总是要求编辑严格地“按质论处”,不以“官职…  相似文献   

5.
《视听界》2002,(Z1)
黄凡对自己的评价是:“我属于那种奇怪的人,说得好听是有个性,说得难听是够厉害。”我没想到他会这么说,由于平日与他交往不多,真没看出他是个个性很强的人,倒是记得四年前他刚进台时那副见人就笑的讨喜模样,他当时高中刚毕业,人长的帅气,很是抢镜,阿姐级主持人争着要他做搭档,最后跟着“关阿姨”到经济台《大小世界》当孩子们的大哥哥去了。就在南京没有几个孩子不知道“黄凡大哥哥”的时候,他却转  相似文献   

6.
在编纂传记丛书《新闻人》过程中,使我陷入敬重、感激心绪而深切怀念的,莫过于我的新闻启蒙老师邵红叶。在1948年末平津战役中,我被调到天津日报后,是邵红叶分配我当记者的。在房东的东屋里,他操着上海口音问我想做什么工作?我说:“服从组织分配。”他说:“好,你做文字记者怎样?”我说:“那可不行。我不会。”他问我会做什么?我说:“我会摄影,冲卷、洗印放大照片都会点儿。”他说:“摄影,以后再说,你先搞一段文字记者试试,好不好?”我说“不行”,他却说:“就这样定了!”从那时起,我和从华北局城工部调来的十几个…  相似文献   

7.
曹罡 《视听界》2001,(5):58-58
从高校退休的邻居张教授是个特别认真仔细的人。一次他突然问我:“你们记者的‘身后’是什么?”我一时被问得糊里糊涂。他见我搞不明白又笑着说道:“你们在搞新闻报道,常常有个记者对着镜头作一段开场白。”“那叫现场报道,”我插嘴解释。他说:“对!就在这个现场报道中,十有八九的记者都说,‘我的身后’怎么怎么着。”张老怕我不信,边说边拿出他的记录给我看:某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淡》播出的《悉尼——另一个赛场》,报道北京在悉尼申奥情况。记者张洁面对镜头介绍说:“观众朋友,我‘身后’就是  相似文献   

8.
我1978年进县广播站当编辑,一位好友开导说:“那是个‘出生入死’的地方,不可呆长。”我听了有点摸不着头脑:“啥叫‘出生入死’?”他说:“广播这一行待遇差,‘进步’慢,入了行就甭想有什么发达,只能当一辈子末流编辑”。我就此请教一位老编辑,他反问我:“你爱不爱广播这一行?”我说:“爱呀,不爱咋进  相似文献   

9.
采访前有无准备,效果是不同的。对此,我深有体会。有一次,我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去采访一位老掏粪工。见面后,我对他说:“听说您最近被批准入党,祝贺您。”他回答:“我58年就入党了,刚入党的是我弟弟,他也在我们卫管所”。我连声说:“我弄错了,错了。”接着问他:“您老伴身体好吧?”他显得有点不高兴,冷冷地对我说:“我老伴已去世好几年了。”当时,弄得我很尴尬。我又问他:“您最近把小儿子调到卫管所当掏粪工,当时是怎么想的。”他站起来说:“我儿  相似文献   

10.
十三、“说”这个词后面用什么样标点,根据它在句中的位置和引用话语,应有所不同。例如:1.林小姐哭丧着脸说:“妈呀,全东洋货!明儿叫我穿什么衣服?”2.“妈呀,全是东洋货!”林小姐丧着脸说,“明儿叫我穿什么衣服?”3.“妈呀,全是东洋货!明儿叫我什么衣服?”林小姐哭丧着脸说。4.我跟老工人聊了一会儿,老工对我说:“我儿子是个工人,出来好几了,这次出了一点儿事故,他们单位领导通知我,让我来看看他。我们单的工会领导也特别关照我,专门给我了火车票。我是第一次到杭州。”5.我跟老工人聊了一会儿,老工对我说,他儿子是个工人,出来好几了,这次…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八五年元旦后的一天,我妻子下班回来说:“小顾的爸爸回来了”。小顾是她在学校的同事。小顾的爸爸就是清江拖拉机厂的工程师顾章文,他去澳大利亚参加“国际田间日”的操作展览已几个月了。我一直等待着这样的契机,而且耐着性子等了一、两个  相似文献   

12.
有一次,我跟几个通讯员谈写稿的体会.因为都比较熟悉,他们也就都不客气地说:“你们当编辑的,选用稿件太苛刻,真是横挑鼻子竖挑眼.”我笑着答了腔:“咱们先别扣帽子,你们举例说明.”小孙抢先说:“列车段有个列车长,—天跑车到了兰州.那里的一位老工人找他帮着办件事.什么事呢?老工人的孩子小腿上长了个肿瘤,当地医  相似文献   

13.
找报纸     
8月16日上午,信阳县十二三里桥乡莲花村青年农民李选伟为找一张《河南农民报》,在屋里闹翻了天。他弟弟小二在屋檐下哭着:“我没拿,你为啥打人,嗯嗯嗯……”。“你没拿,鬼拿了?难道它会飞?”正在菜园拔菜的李大妈,听到两个儿子在屋里闹,把菜往篮子里一丢,说: “大鬼娃子,为啥事,你又把他惹得汪汪叫?”“谁叫他拿我的报纸呢?”“我没拿,他冤枉我,嗯嗯嗯……”小二哭  相似文献   

14.
“投稿派”     
叶圣陶老先生说自己是个“投稿派”,他不轻易答应编辑的约稿,有了合适的稿件却会主动给你送上门来。有次我随丁景唐先生一起,专程到他府上拜访,请他就三十年代的新文学写篇东西,他连连拱手说“不行,不行”。我们再三恳请,他还是婉言推辞:“我可以考虑考虑,但不能接受约稿。”直到送我们出门时,叶老还风趣地说:“我可是一个铜板也不欠呵!要是答应下  相似文献   

15.
这是我的一点心意省委同意我省筹建少年儿童图书馆的消息,象一阵春风吹遍了星沙內外,桔子洲头。文艺界闻风而动,带头发动义演,不少著名演员登台献艺,剧场开始活跃起来。十二月十三日,省京剧团在海员俱乐部举行义演时,有个老大爷一个人买了四十多张戏票,有人问他为啥买这么多,他回答说:“我听说这是为筹建少年儿童图书馆义演。我只这么点钱,送到图书馆去吧,不好意思,不送去吧,我心里又老惦记着这件事情。想来想去,我决定多买点戏票,表示我对孩子们的一点心意”。当人们去打听他的姓名和地址时,他连忙搖着头说:“这是我的一点心意。”、“微不足道。微不足道”。  相似文献   

16.
在意大利北部名城都灵,我碰到一位在当地乃至欧洲都赫赫有名的企业家。他叫科尼,但人们习惯称他工程师。因为他不但经营有方,而且有道,在欧洲企业界曾被评为“欧洲先生”。当他知道我是从中国来的时候,他开口就问我说:“你知道我最羡慕你们中国的是什么吗?”他把我给问懵了,我猜了几秒钟之后,犹犹豫豫地回答他说是不是中国菜。他说:“中国菜我当然喜欢了,但我最羡慕的是你们中国的人才。”接着他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5年前,我决定新建一个工厂,在报纸上登了招聘厂长的广告,报名期限是7天。第二天上午,有人报告我说,来了一位应聘者,是个中国…  相似文献   

17.
在一次盛大的舞会上,实话先生见到一位风韵犹存的老女人,他走过去向她行礼,说:“您使我想起您年轻的时候。” 老女人微笑着说:“怎么样?” “很漂亮。” “难道我现在不漂亮吗?”老女人带着几分戏谑说。 实话先生非常认真地说:“是的,比起年轻的您,您的皮肤松驰,缺少光泽,还有皱纹。”  相似文献   

18.
1986年9月,我在乌鲁木齐为弄到一张返京机票而焦躁不安。多亏自治区一位副主席相助,在我的介绍信上批“专家返京,务请照顾”八个字。我把有批示的信递给了售票厅主任,他看看批字,问我:“专家是谁?”我说:“就是我。”“啊!你?”他狐疑地打量着我。在他看来,我好像太年轻了。似乎“专家”本人也不应来跑票,因此,他的神悄依旧猜疑与冷漠。“我怎么不是专家呢?”我被迫掏出证件给他看:“第一,我是中国人才研究会常务理事,此次代表中国人才研究会出席新疆人才研究会成立大会并做了学术报告;第二,我是作家;第三,我是光明日报的主任记者。……”  相似文献   

19.
上午做完课间操,我正准备回教室,刚走到楼梯中间,只见从楼上匆匆地跑下来一个人,我还没有来得及躲开,就被撞倒了,一直滚到楼下。我很生气,刚要开口骂他,他急忙把我扶起来,嘴里说着:“对不起。”不知为什么,我听了这话,就没有那么生气了,也不由自主地说:“没关系。”一场一触即发的吵骂,就这样无声无息了。我一边拍着灰尘,一边想“对不起”这三个字的作用还真不小哩。我们有的同学经常失礼不道歉,还无理搅三分,认为只有这样才算真正的好汉。其实,同学之间没有啥大不了的矛盾,互相谦让点,啥事都好办。为什么我们不能用“对不起”与“没关系”…  相似文献   

20.
我发表第一篇新闻稿距今已经8年了,现在细想起来还真有点意思哩! 那是金秋10月的一天下午,我骑车子去老同学吴才家里玩,走到村头,见他正在场里收玉米,我急忙说;“来,我帮你往家里背”。他租止说:“不用了,明天还得晒,拢起来就中啦!”走到家门口,我习惯地把车子往屋里搬,他却栏住道:“放外边棚底下吧,现在不比从前了,丢不了车子!”睡到半夜里,我起来解手,一摸门没有上闩,我大声说:“好家伙,昨忘记上门啦?”吴才笑笑解释道:“别惊慌,半年来从没上过门,咱这儿是个文明村。”我听后不禁肃然起敬。我到屋里已近黎明时分,思索着翻来覆去睡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