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海竿挂草浮钓是常用的钓草鱼方法。但我们发现在实践时,有些钓友没有配好钓组,有的浮漂浮力小,坠子轻,挂上草后因为钓组重量轻,风阻大,往往无法将它甩到位置,特别是鱼塘水面比较宽时更是"望鱼兴叹";有的虽加大浮漂和坠子重量,挂上草甩到钓位,但因为草轻而浮在水面,在草饵的下方就是铅坠,草鱼看到它一般很少问津。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一种挂草新方法,钓效不错,现奉献给钓友们。  相似文献   

2.
海竿挂草浮钓是常用的钓草鱼方法。但我们发现在实践时,有些钓友没有配好钓组,有的浮漂浮力小,坠子轻,挂上草后因为钓组重量轻,风阻大,往往无法将它甩到位置,特别是鱼塘水面比较宽时更是“望鱼兴叹”;有的虽加大浮漂和坠子重量,挂上草甩到钓俯,但因为草轻而浮在水面,在革饵的下方就是铅坠,草鱼看到它一般很少问津。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一种挂草新方法,钓效不错,现奉献给钓友们。  相似文献   

3.
用悬坠法底钓,在同一钓点都调4钓2,因测水深方法及饵重等不同,两个钩饵在水底的状态也不同。在下钩上挂铅皮测水深定钓目(以下称“下钩法”),水的深度是从下面的钩饵到钓目点的高度,下钓饵一定落底,上钩饵悬空;又因饵重不同,下钩饵的重量或全部压水底(以下称“沉底”)或部分压水底(搁底),或只与水底接触而对水底没有压力(触底),两钩饵呈现“一沉一悬”、“一搁一悬”、“一触一悬”三种状态。用上钩挂铅皮测水深(以下称“上钩法”),水的深度是从上钩饵到钓目点的高度,下钩饵一定沉底;因饵重不同,上钩饵或搁底或触底,两钩饵呈“一沉一触”、…  相似文献   

4.
手竿底钓     
底钓是将饵钩投于选定的钓点,使其落入水底,垂钓栖息于水体底层的鱼类。现介绍一下手竿底钓的方法。(1)带浮漂钓法: ①配长线钓法:在竿尖连接一根与竿等长或略长于竿的钓线,线的另一端连接饵钩,配置坠子和单体浮漂。垂钓前,先依钓点的水深调定浮漂的位置。饵钩沉落水底后,浮漂应呈直立状态,上端露出水面2厘米左右。下钩前,可在选定的钓点投撒诱饵,然后挥竿将钩、坠投甩于钓点。每次投甩时,要尽量使钩、坠较准确地落于选定的同一钓点,以便提高垂钓效果。投甩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单手或双手握竿,先慢慢向后悠竿,将钩、坠带到身后,随即适当用力向选定的钓点方面挥竿,借助竿的弹力,将钩、坠甩到钓点。另一种是右手握竿柄,柄端紧贴肘部、竿体略向下倾斜,竿尖指向钓点,左手捏住坠子上方的钓线,然后右手迅速扬竿,左手同时松开钓线,使钩、坠在扬竿的瞬间悠去。悠出后,右手随钩、坠的下落,同步将竿放平。  相似文献   

5.
严实 《钓鱼》2014,(1):24-25
浮标是“台钓”后才被钓鱼人接受的,之前用芦苇竿,鹅毛杆制作的没有标尾的立漂都是二力失衡——坠、钩、饵重量大于或小于浮漂的上浮力。坠、钩、饵沉底,“沉”大于“浮”,立漂躺着或斜立着主钓下层鱼;坠、钩、饵悬于半水,“沉”小于“浮”,立漂直立主钓上中层生活的草鱼、鳊鱼、鲐鱼。浮标出现后南于浮力集中在标身,不管一浮(标身)两沉(实芯标脚和实芯标尾)还是两浮(指标身和空芯标尾)一沉(标脚),都是无饵调4目,加饵钓2目。  相似文献   

6.
一、双钩浮底不起空"双钩浮底不起空"的钓法,就是一只钩悬空,一只钩离地浮起的调试钓法。上钩与下钩之间的钩间距离为3~4厘米。这种钓法,实质上就是在悬坠底钓法调试的基础上,再把铅坠剪下一点点,使浮漂减轻点重力,提高  相似文献   

7.
<正>钓浮是指将钩饵悬浮于不同水层,是垂钓水体中下层、中层或上层鱼类的方法。钓底是指钩饵落入水底,垂钓栖息于水体底层鱼类的方法。钓浮的精髓在于找鱼层。很多钓友在钓浮时之所以钓不到鱼,就是没有找到鱼层。找鱼层的方法很多,一般情况下建议从离底开始慢慢搜索鱼层,每次将浮漂下拉20厘米左右,每个水层抽上十几二十竿,没鱼上钩就继续下拉浮漂,一直拉到水皮为止。如果还没鱼上钩就从水皮继续向下找鱼层,只要找准鱼层,  相似文献   

8.
移动悬钩,即在传统钓法的基础上,在主线坠的上方穿两粒太空豆,然后用细于主线的单丝尼龙线,一端拴钩,另一端拴紧在主线太空豆的上方,但用力可以捋动,脑线长7~8厘米,再在主线上穿上漂座。太空豆是防止钓到较大鱼时悬钩下滑。 使用移动悬钩有以下几点好处:①一般情况下将移动悬钩移到坠上5厘米处,配合底钩钓底。②根据鱼情变化,需要钓浮时,不用更换浮漂或调整铅坠,只需将太空豆和悬钩一起向上推到适当位置即可。③由于钓浮时坠和底钩落底,可避免风吹浮漂而钩饵离窝。④在水的底层和中层或上层都有鱼时,可底浮钓兼顾。 在垂…  相似文献   

9.
江西钓友刘万如来信称:用飞钩定点钓浮时飞在外边的钩子经常与主线或脑线搭挂,影响很大。怎样解决,求答?用海竿配硬脑线组钩,用硬饵团装成飞钩,再配以死漂活坠,这就是飞钩定点钓浮全部钓具的配置方法。此法是钓取鲢鳙鱼的重要钓技。但是这种用飞钩装饵钓浮的方法由于裸钩悬在饵团之外,在使用中最易发生钩挂─-就是飞钩挂住主线或脑线,如果用飞钩钓底,或以饵代坠自由钓浮,则不易产生钩挂。现在我们一道来探讨挂钩的成因及解决的方法。飞钩钓浮产生拴线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钓具组装匹配不当;二是操作欠妥。先从海竿用飞钩钓浮…  相似文献   

10.
话说坠子     
二、坠子的作用现行凋漂法分为两种:一是有饵调漂法,调配对象是线、漂、坠、钩、饵五要素组成的完整系统(简称为钓系);二是无饵凋漂法,调配对象主要是线。漂、坠、钩四要素组成的钓组。坠子是钓系或钓组的调配控制元件,是调漂的手段和关键。调配要有目标,目标不同,凋配方法和侧重面随之而异。调漂过程其实就是控制目标的过程,即把调配目标控制在漂的适当目数上,作为垂钓的依据。坠子的控制目标主要是:1.钓系的悬浮条件钓系半水平衡时,通过加减坠重,将此条件控制在漂的适当目数上.则此目数称为钓系的全悬浮点。此点显示钓系…  相似文献   

11.
管察 《钓鱼》2013,(9):12-13
传统钓鱼多坠钩沉底,可是钓(?)条、草鱼、鳊鱼和鲌鱼,有沉底和不沉底两种钓组。坠钩不沉底是因为这些鱼习惯上中层活动,在钓组上就是钩、坠、饵合起来的重量小于浮漂浮力。另外,传统钓鱼都在江河湖库进行,走水不可避免。当钓组抗拒不了走水的时候,坠钩离底就是必然了。台钓适合池塘是因为不走水,用于走水则要调低钓高。然而受"台钓"影响,传统钓转身了,"台钓"所能的钓底、钓离底、打浮、钓行程,传统钓也能玩了。  相似文献   

12.
一、小坠是大王 用渔线将鱼钩、坠子、浮漂组合起来的钓组,结构简单,却是一个充满对立的矛盾王国。“三口之家”就有坠漂之间、坠钩之间两对矛盾。坠与漂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坠与钩的矛盾是次要矛盾。  相似文献   

13.
巧用铅坠     
北京钓友解有才来电说:有人告诉他,垂钓时只要改动坠子,就可演化出各种不同的垂钓方法。解说他怎么也想不出这坠子能有多少变化,求答。 坠子的作用是能使钩、饵定位,加速钩、饵下沉,在抛投时以其自身的重量带动钩、饵飞向钓点,还有通过它与浮漂的匹配,保持漂体的稳定等作用。它的这些基本功能,是不能改变的,但是通过对铅坠的重量及外形的改变,以及  相似文献   

14.
浮漂 又称为浮子、鱼漂、浮。它在垂钓活动中具有多种用途:在它浮于水面时,通过钓组向垂钓者显示鱼类吞食钩饵的信息;借助浮漂的浮力配合,使入水的钓组中的坠、钩、饵等悬于水体中的某一水层,以垂钓栖息于不同泳层的鱼类,以浮漂的自身重量,尤其是注有重垂层的大型木漂,可起到坠、漂兼有的功能,垂钓者可将其连接的钓组投向钓点。目前通用的浮漂种类主要有:立式浮漂,睡式浮漂,球型浮漂和线浮漂4种。随着钓鱼活动普及与发展,浮漂的材质也是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15.
鲫鱼机敏胆小吃饵谨慎,在传统约组中由于一漂一坠,鲫鱼吞饵牵动铅坠时,常有吐钩现象,影响上钩率。针对这点我对传统钓组进行了改革。通过两年多的实践效果非常明显,大大提高钓鲫的上钩率。我的方法是把一漂一坠改成一漂两坠,分为上坠和下坠。上坠固定在约上面水线的10厘米处,使上坠的沉力等于漂体的浮力。在水中的调试表现为,上坠和约悬于水中,浮漂全部露出水面。下坠固定在约上面水线的3.5厘米处,使它的沉力稍大于浮漂的浮力。在水中调试表现为,上下坠和钩均悬于水中,浮漂低于水平面1厘米。垂钓时延长水线使浮漂露出水面1目,…  相似文献   

16.
台湾钓法     
5.看漂起竿 台湾钓法使用台湾浮漂,鱼咬钩时的浮漂动态和起竿时机,与我们通常的钓法有些区别。由于浮漂的灵敏度高,而且经过施钓前的调整,坠子、鱼钩等的重量与浮漂的浮力匹配得好,钩、线、坠等稍微受到一点影响,例如鱼在钓点附近游动、觅食等造成水的流动,浮漂可能出现一些晃动,当鱼发现饵料扑向鱼  相似文献   

17.
悬坠钓法与传统钓法有哪些不同? 焦点集中在两个方面:坠和浮标。从坠钩平卧水底鱼咬钩移动铅坠到坠悬离水底,是因为浮标平衡了坠钩重量。钓组结构变了,信号也跟着改变。如果我们的认识继续停留在鱼漂概念上,用抬漂和黑漂去解释浮标反应的咬钩动作,必然会放弃许多有效鱼讯。一、从立漂到浮标鱼漂古已有之。渔者六物,竿、纶、浮、沉、钩、饵。浮就是鱼漂,但用“钓鱼时拴在线上的能漂浮的东西”无法解释钓鱼的技术演变,更不能说明鱼接近和触及钓饵时的状态,而这些  相似文献   

18.
用活漂浮钓鲢鳙,是许多钓鲢爱好者喜用的方法,但这种钓组存在一个缺陷,就是钩饵投入钓位后,随着饵渐渐散化.钩饵的重量不断减轻;并在风浪或是小鱼闹钩的作用下钩已不在原先设定的深度,而是渐渐上升靠近了浮漂离开了鱼层,造成鱼中钩率不高。而解决这一缺陷的可  相似文献   

19.
张铨 《钓鱼》2009,(7):22-23
3.钓组灵钝的多样性不容忽视,“简单就是优势”出于无奈。 钓组的灵钝状态是多种多样的。因为钩饵触底程度有多有少,子线弯曲程度松弛程度有多有少,两颗钩饵又有不同方式的组合,还有浮漂、坠子等其它因素的影响。可是,盲区论为各式各样的钩饵设计一些不同的圈圈,把钩饵划分在圈内圈外,于是分别出灵敏与迟钝。  相似文献   

20.
冬钓几注意     
贺军 《中国钓鱼》2000,(1):15-15
冬天鱼的活动量小,摄食轻,吃钩文雅,上钩后的挣扎力也小得多。可以选用软竿、细线(0.6~1号)、小钩。坠用保险丝敲扁卷在线上即可。调漂时采用“垂直归零法”,将带饵的钓组悬浮水中,浮漂尖与水面平,钓时将钩饵向下移动,水面留一目(或一粒)以便观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