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对衡阳市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资源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并根据地下水赋存情况划分了水量丰富区、水量中等区和水量贫乏区,同时对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
云南滇中(楚雄)红层区地下水资源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依据滇中(楚雄)红层区自然地理及地质条件从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地下水富集规律、地下水储水构造类型等方面分析了滇中(楚雄)红层区地下水资源特征,提出了滇中(楚雄)红层区地貌类型与地下水赋水机制的基本类型和规律,并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3.
重点研究多年冻土区水交换功能的重要性,及其在资源形成、地表水和地下水转换中的作用.分步研究多年冻土区活动层中水交换作用,冻土区地下水动力学对其水量、水质的输入、运移和输出及其规模的影响.论述了多年冻土区水交换功能的低温过程.  相似文献   

4.
赵华龙 《德州学院学报》2004,20(2):79-81,86
德州市是水资源贫乏的城市,在多年强开采条件下,已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资源已成为束缚本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立足于德州市地下水资源赋存环境、地下水的特点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着重对德州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由于对地下水的利用量显著增大,导致地下水水质情况发生变化。本文就地下水水质变化情况作了简要分析,并就合理开发利用及保护地下水资源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洪积扇区域是地下水重要的补给源,作为特殊的土地资源,它的作用日显突出.选取秦岭北麓典型的洪积扇区域为研究区,依据室内卫星影像资料分析、野外调查、综合数据分析等方法,进行定量的分析,探求土地利用的变化,针对土地利用变化趋势提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鲁西北古河道沉积具明显的阶段性,在垂向上,古河道自下而上粒径愈上愈细;横向上,沉积物自古河道主流带向两侧变细.古河道纵向上连续性好,是优良的含水层.对古河道区的水资源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认为本区的古河道可作为供水源地.分析地下水资源赋存条件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揭示了因超量开采地下水而引发的诸多水环境问题,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资源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社会地下水的污染问题甚为严重,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本文简述地下水污染的防止、控制、治理及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与保护。  相似文献   

9.
本系统论述了海拉尔区在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过程中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并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对策,对进一步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防患于未然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福建省地下水资源的允许开采量、实际开采量及福建省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总结不合理开采地下水引发的环境问题及其原因,并为实现福建省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长江流域属长江上游区域,该区水资源质量状况会影响到整个长江流域。通过对该流域的水资源分布及现状、水污染、水土流失等水资源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该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及提高水资源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分别于2013年3月、7月、10月、12月对伊河龙门段进行4次采样,调查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并对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伊河龙门段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105种(属).其中,绿藻门为52(属)种,硅藻门有23(属)种,蓝藻门21(属)种,裸藻门4(属)种,甲藻门、黄藻门和隐藻门各2(属)种.利用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理化指标,结合生物多样性指数,判定伊河龙门段水质处于中营养型,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3.
水文序列的时间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信息论的基本概念 ,构造了分析水文序列信息差异度的诊断方法 ,并用于长江上游某控制站的年最高洪水位序列和陆水流域年降雨序列的时间变异性分析。结果表明 ,此法可有效地诊断水文序列的变异性 ,所得结论符合实际 ,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结合中长期水文气象预报 ,研究和分析区域水文生态序列的时间和空间变异性特征 ,以便了解气候和生物圈状况的区域变化对水文、生态和水资源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对沂河轮虫区系组成进行了研究,共鉴定轮虫12种,隶属2目、9属.沂河轮虫有明显的优势种,龟甲轮虫占的比例最大,占36.5%,其次是三肢轮虫和水轮虫,各占27.4%和24.3%,鞍甲轮虫为稀有种,仅占0.6%.轮虫多样性指数较低,为1.737,均匀性指数较高,为4.316,说明沂河轮虫物种较贫乏,种群结构不稳定.  相似文献   

15.
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中下游地区是湖北省经济基础最强的地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从汉江的丹江口水库调水供给华北地区,水源地主要在湖北省境内,大坝加高、库区淹没、移民安置、下泄水量减少对湖北发展带来一系列影响。文章在对湖北汉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生态安全问题、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未来经济发展趋势概述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中线调水对湖北汉江中下游干流供水区水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引江济汉优化利用两江水资源。提出湖北省应抓住机遇,兴利除弊,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解决好移民安置问题,优化区域规划,加强汉江现代水利工程建设,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进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科学合理综合利用长江、汉江两江水资源,使湖北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促进湖北“中部崛起”。  相似文献   

16.
海河流域地下水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海河流域地下水开采与环境变化的关系,揭示了由于海河流域地下水过量开采而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针对这些生态环境问题,根据海河流域各地地下水储量以及开发和利用现状,将海河流域地下水进行分区,并分别提出合理的开发利用地下水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汉水上游汉中湿地的研究及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汉水上游汉中湿地属典型北亚热带湿地类型,由于其特殊地理环境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动植物种类丰富,是野生动物特别是鸟类栖息的场所,也是我国候鸟迁徙的中转、越冬和繁殖地.介绍了汉水上游汉中湿地的特点、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学功能,并且提出保护汉水上游湿地的必要性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黑河均水制度产生于清雍正(1723~1735年)初年,其目的是为了调节黑河上流对下流农业用水的挤占;黑河调水计划出台于2000年,它的出台取代了黑河均水制度,其目的是为了调节黑河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生态用水的挤占。均水制度和调水计划是黑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两个分界点,黑河均水制度的产生使得黑河流域传统的外延式发展道路受到了严重挑战,黑河调水计划的出台则为外延式发展道路彻底划上了句号。  相似文献   

19.
汉水文化史上八大文化整合现象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水中上游地区自古分属陕西、湖北、河南等不同的行政区域,文化差异性大,历史上有八大文化整合现象以不同的形式把汉水中上游地区整体粘合在一起,对整合汉水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根据考古成果和文献记载,古蜀人至少来自三个方向:嘉陵江上游的人皇族,向西迁徙;岷江上游的黄帝族和蚕丛族,向西南及南边迁徙;川江与荆江交界处的古荆族,向西、向北迁徙;他们在成都平原优越的环境条件下和平共处,融合在一起, 建立了古蜀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