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主要想讲三个问题。第一问题,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我们都是主流媒体.当然要做好主流新闻.但是我个人觉得.在一些地方媒体.包括电视媒体上,在这个方面出现了一些偏差。主要是两种:第一种对主流新闻有一种很机械和很片面的理解.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去报道一些政府的会议、领导的活动.有一些是需要的.但是量已经大大超过。生搬硬套地摘要一些政治口号和公文语.对老百姓关心的经济建设和民生问题.也仅仅是片面的介绍.应该说老百姓看这些新闻犹如嚼蜡。另一个偏差,是将主流和老百姓对立起来.他们认为老百姓不爱看主流新闻.所以他们少做.  相似文献   

2.
最近跟一些编辑交流,大家都觉得做图书编辑不易,市场不好把握,做出来的书常常卖不动。经过了解发现,编辑确定选题之前没做市场调查或者说没有做有效的市场调查,是一个重要原因。就在我们热烈讨论如何运作畅销书之际,我的思路突然转到了前不久看过的电视剧《英雄无名》,于是便脱口而出:“做市场调查跟搞情报真是一脉相承呀!”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央视名主持白岩松在诟病我国媒体的对外报道时,有几句话说得很直率:"说白了,我觉得过去几十年我们的外室相当程度上是失败的,因为不说人话,不按照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方式进行交流,而是自说自话、喊口号."他认为,做对外宣传报道,就要.把自己降为人、或者说升格为人,然后去讲心里话就OK了"."跟美国人说话也好,跟日本人说话也罢,不管跟哪里人说话,首先要想到的是跟人说话."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媒科技》2011,(11):17-17
这一年感触很多,在此我想跟大家分享两个小的感受。第一,这一年来,互联网垂直频道的编辑和记者人数在不断上升,但好像却一直都觉得人数不够,都要扩人。这让我觉得很困惑。为什么人越来越多却还是不够用?可能主要还是因为最近新的媒体业态和形态越来越多。同一个频道,过去我们要面向webl.O生产内容本身就需要很多人。现在我们又有很多新的媒体形态出现,比如微博,又需要一拨人在微博这个平台上生产内容、传播内容、发行内容。随着移动和无线终端的崛起,我们又需要将很多媒体的生产和发行转到手机和平板电脑上去,这又需要人。需要的人越来越多、媒体形态也越来越多,但是我不知道这是机会还是挑战?对于我们,这是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5.
做调查性报道一个是要有激情,再一个要有逻辑性和认真的态度。而且这种激情当中有源于本能的东西,必须得有感情,否则没有那么大动力。 跟人接触就像下一盘棋,当然有死的时候,但经常其实没有死,你却认为它死了,实际上你动脑子去想的话,这棋还能活。  相似文献   

6.
我跟鲁迅先生没有直接的接触,但是在上海的时候我就认识他,因为我曾经住在北四川路底,鲁迅先生的家也在那,我知道他住的房子,但不敢失礼地去拜访他。有时在路上碰见他,他始终穿一双橡皮鞋,一身长袍。我就在后面跟着他走,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对他有一种深深的敬意,总想能够靠近他,可又不敢跟他讲话。鲁迅先生一生不知道做了多  相似文献   

7.
夜班编辑是日报流程中很重要很特殊的一个环节。《中国记者》杂志曾在6年前对夜班编辑做过一个“情况调查”,《北京日报》总编室的一位上了10年夜班的编辑这样说:“长年夜班让我总有一些与世隔绝之感:人们的许多活动都在晚饭后,像辅导孩子学习,亲友间的交往等。而我们吃过晚饭都准备去上班了。逢年过节总有一半时间要上班,白天又不敢不睡觉。探亲访友就只能保重点。因而人们都觉得我有些不近人情,或  相似文献   

8.
最近跟一些编辑交流,大家都觉得做图书编辑不易,市场不好把握,做出来的书常常卖不动.经过了解发现,编辑确定选题之前没做市场调查或者说没有做有效的市场调查,是一个重要原因.就在我们热烈讨论如何运作畅销书之际,我的思路突然转到了前不久看过的电视剧《英雄无名》,于是便脱口而出:“做市场调查跟搞情报真是一脉相承呀! ”  相似文献   

9.
“跟你同时打网球的人就像舞伴,你们晚上约好一起去舞会跳舞,但是舞会还没有结束,你的伴侣都走了,只剩下你一个人了 。”--阿加西说  相似文献   

10.
我做政协会议新闻发言人以来,没有布置过问题。再说了,我会给自己布置那么“辣”的题目?我平时每天都有1个小时以上的时间阅读国内外重要新闻。政协的三大职能包括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可以说,记者的问题对于政协而言没有边界。今年发布会我回答了19个问题,像高考一样,为了这些问题,我至少要准备200个问题。这些问题来源于我平时的积累,还有跟国r8~,t-主流媒体的接触,对各大部委的调研。  相似文献   

11.
金秋十月 ,我们在北京幸会前来作业务参访的新加坡《联合早报》总编辑林任君。用林总编辑的话说 ,他是阔别 5年后又一次造访北京 ,北京秋天的景色 ,北京的媒体和同行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我们问他是否愿意做一次被访问对象时 ,他欣然接受了我们的要求。谈话就从此行的印象开始。记者 :这次来北京 ,参观了不少新闻媒体 ,也和中国的新闻同行作了交流 ,和 5年前相比 ,您觉得有哪些突出的变化 ,感受如何 ?林 :这次来北京只有几天的时间 ,接触了一些媒体同业的朋友 ,只能谈谈表面的印象。我突出的感受是 ,跟 5年前相比 ,这里的媒体 ,包括报…  相似文献   

12.
我做政协会议新闻发言人以来,没有布置过问题。再说了,我会给自己布置那么“辣”的题目?我平时每天都有1个小时以上的时间阅读国内外重要新闻。政协的三大职能包括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可以说,记者的问题对于政协而言没有边界。今年发布会我回答了19个问题,像高考一样,为了这些问题,我至少要准备200个问题。这些问题来源于我平时的积累,还有跟国r8~,t-主流媒体的接触,对各大部委的调研。  相似文献   

13.
张志安  蔡平 《青年记者》2008,(13):36-38
[观点摘要] 做调查性报道一个是要有激情,再一个要有逻辑性和认真的态度.而且这种激情当中有源于本能的东西,必须得有感情,否则没有那么大动力. 跟人接触就像下一盘棋,当然有死的时候,但经常其实没有死,你却认为它死了,实际上你动脑子去想的话,这棋还能活.  相似文献   

14.
讨论媒体应坚持的最高公共利益是什么?有观点认为,媒体所应该坚持的最高公益,就是国家利益.任何国家的媒体,都不可能去做违背自己国家的利益去做新闻报道.但实际上,作为第四权力的媒体,其所应该坚持的最高公共利益,应当是符合整个人类文明和进步趋势的、传达普世价值观的"公益".唯有如此,才能让传媒自身与社会发展相协调,进而推动人类进步.下面就试以美国媒体对HINI流感的报道态度和中国媒体对打假新闻的处理为例,说明上述论点.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如此神奇尽管我跟网络打交道已有10多年,几乎天天都在用互联网工作,早已一天都离不开互联网,可现在我仍然觉得,我对互联网的了解非常肤浅.简直就像人类对宇宙的了解那么肤浅. 在人类的认知中,所有的一切都是有限的.所以,人类的思维很难接受宇宙是一个无边无际的概念.而互联网就像浩瀚的宇宙一样,无边无际.以至于我常常觉得,互联网对我如此陌生,如此高深莫测.  相似文献   

16.
病中小悟     
最近,一场不是大病的大病,让我躺在了病床上,我开始回想这些年来的得失。记得刚来频道的时候,我对工作的感觉是,能够得到别人的肯定或者是领导的表扬才是最快乐的,所以我拼命地去做一些有影响和挑战性的采访,觉得工作着是最大的快乐。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没有了激情,工作能少做就少做,感觉每天都浑浑噩噩的。  相似文献   

17.
媒体态势及新闻广播的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往哪儿去?必须看规律性的东西,看媒体的先天属性,看全国媒体大的走向,看走在前头的媒体都在做什么。我觉得,中国的媒体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概括起来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声屏世界》2008,(1):43-43
最近,一场不是大病的大病,让我躺在了病床上,我开始回想这些年来的得失。记得刚来频道的时候,我对工作的感觉是,能够得到别人的肯定或者是领导的表扬才是最快乐的,所以我拼命地去做一些有影响和挑战性的采访.觉得工作着是最大的快乐。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没有了激情,工作能少做就少做,感觉每天都浑浑噩噩的。  相似文献   

19.
何凯 《出版广角》2014,(7):34-37
正文艺与新民——兼谈知识分子写作柴春芽:我觉得30岁对我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水岭:30岁之前我是像堂吉诃德一样向外去战斗批判的角色,做了八年的记者,有过被撤职的经历。我在30岁这年发生了一个思想的转折——启蒙先启自己,新民先新个人。30岁那年我做了一个选择,去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的一个牧场做义务的老师,在那里生活一年,这是没有报酬的。那个地方没有电,没有通讯,没有公路,我每个月要去县城买食物,需要骑马走九个小时,但那九个小时的路不是像蒙古草原那么平坦,而是山路,特别陡峭。我为什么做这个选择?就是希望先  相似文献   

20.
在广东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的分组讨论上,省委书记汪洋在谈到领导活动的报道问题时说:"不要我每次活动都发稿件,我下去调研很平常,不用每次都文字图片做那么大,有的去了就去了,不用见报.重大的活动可以出个照片,像我下去调研,跟群众交谈,这有什么新闻性?有什么好报道的?也真难为了摄影记者,每次要拍出不同姿势,我又不是体育运动员,运动员摆不同的姿势还有意义,我拍来拍去不就那个样子吗?不要老报道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