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刘勰的"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到李吉林老师的"物"激"情"、"情"发"辞"、"辞"促"思",情境教学已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然而"情境"实践中,依旧有不少遗憾……  相似文献   

2.
从刘勰的“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到李吉林老师的“物”激“情”、“情”发“辞”、“辞”促“思”,情境教学已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然而“情境”实践中,依旧有不少遗憾……  相似文献   

3.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缀文情动而辞发”。随情练文是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留心生活、认识生活,使他们拓宽视野,丰富感知,并在此基础上练习文字表达的一种作文训练方法。我围绕这一做法,在以下几方面作了尝试。  相似文献   

4.
古人云:“辞以情发”。情不动,故辞不发。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写作兴趣呢? 一、注重知识积累,培养写作兴趣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相似文献   

5.
1创设佳境,情动辞发,愉快地迈进作文门槛文章是有情之物。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朱自清也说:"古人作一篇文章,他是有了浓厚的感情,发自他的胸腹,才用文字表现出来的。"这正如刘勰所言"辞以情发"。而人的情感来  相似文献   

6.
情文并茂,是散文的显著特色,在各类文体中,散文的这一特色也表现得最为突出。所以,这就决定了散文教学可以并且应该秉持这一基本原则——"缘情而入文,披文以入情"。所谓的"缘情而入文,披文以入情",是指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应紧紧抓住文章所要传达与抒发的思想感情,带领学生积极有效地涵咏和咀嚼文章具有的感染力、表现力以及语言艺术。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王荣生教授也指出:"散文是艺术,描绘作者的情感世界和思索过程,重在冶情;读者阅读散文,以‘悟意审美’为目的。"  相似文献   

7.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创作者之所以能辞发,在于情动;文章之所以虽幽必显,在观文者的入情。语文教学怎样才能将情动  相似文献   

8.
小丑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在作文中没有倾注自己的充沛情感。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作文中一吐为快,尽情流淌自己的情感呢?这就需要我们在学生作文之前创设一定的条件或情景,让学生“情动于中”,而后“辞以情发”,情到浓时,理到深处,文章自然就会感人肺腑,撼人心魄。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不待老师改。”可见,教师的职责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和作方法。笔在多年的初中作教学中总结出了一套作训练的方法。那就是“模仿、积累、创新”,这是学生易于掌握的一种方法。古代理论家刘勰说过:“夫缀情动而辞发,观披以入情,情以辞为载体,按方能入情。”模仿、积累、创新正是初中学生所寻求的作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学生对学习作文往往表现为“厌”和“怕”,探其心理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没有培养好学生的写作兴趣,没有使其“情绪”高涨,“情感”萌发。古云:“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情动,辞才发;情不动,辞难发。因此,笔者认为要使学生爱写作文,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在“情”与“趣”上多下功夫,要通过对学生情绪的调动、情感的激发,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使学生爱上“写作”。那么怎样来进行呢?  相似文献   

11.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班固在《汉书》中说,“书曰‘诗言志,歌咏言’,哀乐之心感咏之声发”。这些都告诉我们,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活动的伴生者,是作者情感活动的外现和升华。  相似文献   

12.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文章有情,皆为心声,文丝脉络,被情所牵,文学作品是情感的载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论文、鉴诗、评人、赏物都得移情入文,以情品文。因此,语文教师应抓住语文学科这一特点,促成学生主体情感与文中客体情感互融、互动、互补,从而激起学生智慧、潜能的火花。  相似文献   

13.
《物色》篇是专门讨论作家情感与自然景物的关系。刘勰所阐释的"心物交融"说主要是从"物、情、辞"三者的联系的角度出发,不仅论述了物对"情"的感发作用,同时也论述了"情"对"物"的驾驭与升华功能,并将文学创作的语言表现问题(辞)置于主客体的交融互动中加以探讨,从而将创作实践过程中主客体的相互联系进行了深入的阐释,而这个过程就是"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刘勰曾说过:“夫披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情”是文章的核心、主宰灵魂。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抓住“情”,教学才能生动活泼,饶有趣味;对学生的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文当然是要做的,但是要紧的在乎做人。”作文教学不仅要在作前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多种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认识事物、陶冶情操,提高思想水平,而且要将深化认识,转变思想,指导行动,渗透在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贯串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为此,我作了如下探索: 一、随情练文,深化感知。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缀文者情动而辞发”。随情练文是以学生为  相似文献   

16.
设置情境是语文课堂上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早在一千多年前刘勰的《文心雕龙》中就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提法;清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留下"境非  相似文献   

17.
古人云:“辞以情发。”情不动,故辞不发。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呢? 一、注重作文的实用价值,增强学生的表达欲望 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动机来源于需要。因此作文前给学生设置某种“需要”——交往的需要,表达的需要,自我表现的需要……让学生为这种“需要”而练习作文,让他们感受到作文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古人云:“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可见,情景会激发人的情感活动,情感活动又会促进人的认知。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学一线的教师,笔者在历史课创设情景方面做了一点尝试。  相似文献   

19.
移情与散文阅读杨开果中国古典文论历来重视情感在写作和阅读中的能动作用。刘勰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心雕龙·知音》)。散文的突出特点是情与景相交融,因此,散文的阅读教学应围绕这一突出特点展开。散文教学自然应该引导学生体会“情景...  相似文献   

20.
<正> 文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传统的说法是形象,窃以为是情感。 在我国,晋代的陆机就在《文赋》中,总结了文学创作经验,明确提出“诗缘情而绮靡”。刘勰多次论述文与情,情与辞的关系。所谓“情动而辞发”,“为情而造文”;所谓“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为纬”,无不把感情的表达和交流看作是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