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特写特写这个概念,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文艺性特写。五十年代学习苏联,曾经广泛使用特写这个词。作为文艺性的特写,今天被一般人称为报告文学。一种是新闻性的特写。新闻性的特写亦称特写新闻或新闻特写。它又有两种:特写性的消息和特写性的通讯(通讯特写)。平时讲新闻特写或特写新闻,是把特写性的消息和特写性的通讯归入一类。  相似文献   

2.
特写少,而真实、生动、鲜明、精练的好特写则更少。上海市新闻学会会长马达为此曾撰文说:“目前报纸上新闻特写太少了。”为推进新闻改革,提倡短新闻,上海十报一刊9月17日于上海物资贸易中心大厦举行了新闻特写理论研讨会,一些新闻界资深人士、新闻单位负责人、新闻教育与科研工作者以及特写作者近百人参加了会议。是时,正是上海首届新闻大特写评赛临近揭晓之  相似文献   

3.
新闻特写这种体裁,该怎么说它呢?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特写成了报纸同电子传播手段竞争的一个重要手段——国外新闻大家如是说。特写是多种新闻体裁中最富表现力的一种形式——国内同行有此议论。其言也朗朗,其理也昭昭。然而,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不少人只是把新闻特写作为采写动态新闻的副产品:新闻特写之前是动态消息;动态消息之后才是新闻特写,或者只有动态消息而无新闻特写。新华社驻雅温得记者梁贵和真有点儿敢于突破,  相似文献   

4.
三、新闻特写的结构特征新闻特写的篇幅比较短小,其结构尤其精巧。是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来安排结构的。下面按文学创作中“起、承、转、合”的一般结构规律,剖析新闻特写布局谋篇的特点。1、起新闻特写的开头十分重要。它的开头有一定的时效性,而且要包含几个最重要的新闻因素。由于使用了文学色彩,它显得更为醒目。概括来说,新闻特写的开头有以下几个类型的写法:  相似文献   

5.
一、对电视新闻特写主要特征的描述电视新闻特写是介于消息类电视新闻和电视新闻专题之间的一种电视新闻报道体裁。它借鉴广播、报刊新闻特写的写作方法,生动、形象、突出地描述新闻人物或新闻事件富有特征的片断或高潮,以便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电视新闻特写的信息容量大于消息,小于专题。有些题材用消息来表达则嫌时间不够,用专题来表达则嫌太长,这些题材可能恰好适合于新闻特写。电视新闻特写的时间长度一般在4分钟以内。一些特别重大的题材用新闻特写大表现时,时间也可相对长一些。如中央电视台拍摄的新闻特写《万众深情送小平》…  相似文献   

6.
本文之所以使用特写这个较为生疏的"概念",而不使用更为通俗常见的"通讯"的概念(事实上它涵盖了新闻教科书上通讯和报告文学的概念),是因为它更为合符这个概念所表达的本意,以及现代传媒变化的需要.本文拟从西方新闻特写这种特殊的和重要的新闻体裁的来源、形成以及影响,对新闻特写的概念予以重新的梳理与纠正;而同时,通过对新闻特写的重大特性--现场感的论述,来强调现场感在新闻特写中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细节来完成现场感这一突出手段.现场感是产生一篇成功的、感人的、有影响的新闻特写的灵魂.  相似文献   

7.
新闻特写这一体裁,在全国很多报纸中时常出现,并且越来越多,越写越好。这种体裁以典型的画面、真实的情感、细腻的描绘,吸引着众多的读者,已受到新闻界的重视。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新闻写作新探》称特写“是新闻家族中的精品,是美新闻”。四川联合大学新闻系邱沛篁教授编撰的《实用新闻基础》中说:“新闻特写与新闻速写,在版面上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新闻界有的老前辈也把新闻特写称为“美新闻”。何为“美新闻”?它美在哪里?笔者根据审美原理和新闻特写自身的特点,认为它在于:素朴美、洗炼美、形象美、真实美。  相似文献   

8.
谈人物特写     
特写,是从消息和通讯中派生出来,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报道形式。 特写与消息一样,都是简要迅速报道新闻事实。不同的是,消息报道新闻事实的全过程,以简洁、全面见长;而特写则抓住富有特征的片断,以生动形象取胜。 特写和通讯都注重形象思维,区别在于:通讯展示新闻事实的纵断面,特写则描画其横切面。 顾名思义,特写借鉴电影电视中“逼近表现”的  相似文献   

9.
评报数则     
(一)特写应有特定的镜头。目前报上挂特写牌子的栏目很多。但综观这些名为“新闻特写”的篇章,却很少有特写的镜头,不应名为特写。在我心目中,特写需要记者用眼睛去看、去观察,抓住事物一个镜头、一个片断将之再现,这才能名为特写。正如《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卷中所说:“所谓特写是通过形象化的描绘,再现新闻事件片断的新闻体裁。”这个定义下得十分准确,其中包含三要索:一、形象化的再现,即要有镜头;二是事件的片断或横断面;三是题材、内容要有新闻性。可是目前报上不少特写,一不形象,无特写镜头,二是洋洋洒洒,太长太杂,不是事件的片断,三是缺新闻性,不中看。相反,有些篇章虽不挂特写牌子,但具备以上几要素,仍可认作是特写,如7月26日光明日报头版陆彩荣采写的“历史记住您的爱——接收  相似文献   

10.
一、文学色彩在新闻特写中的作用1、新闻特写不是文学特写关于特写的定义,一向有新闻性与文学性的两种界定。据《辞海》载,特写首先为新闻的一种体裁。要求生动地、形象地描绘新闻事件中富有特征的片断。要求真实、及时。同时特写也是文学的一种体裁。主要特点是描写有社会意义的真实的人物和事件,具有高度的真实性,但在某些细节上也容许作恰当地艺术加工。文艺性特写通常具有较为完整较为鲜明的人物形象,情节比较曲折完整,语言比较富有文采,结构也比较精巧。茅盾说:“好的‘报告’须要具备小  相似文献   

11.
新闻摄影的体裁就是新闻摄影报道发表时的形式。到目前为止,新闻摄影体裁的划分主要依据的还是报刊新闻摄影报道的现状。例如图片新闻、特写性新闻摄影、系列新闻摄影、专题新闻摄影等。新闻摄影的体裁有图片新闻、特写性新闻摄影报道、专题新闻摄影报  相似文献   

12.
李江 《新闻前哨》2010,(5):102-102
新闻特写作为把电影特写与文学特写手法引进新闻写作领域的产物.它是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它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问。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作出形象化的报道。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在新闻媒体的竞争中,广播要达到生动、形象、感染人的宣传效果,必须在新闻写作上有质的变化,让一些“镜头化”、“目击式”、“素描法”、“特写式”的新闻发挥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13.
新闻特写——写人写事,文情并茂,感染力强,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作为一名职业记者不仅须熟悉消息、通讯等采写手法,而且应学会新闻采写的十八般武艺,才称得上是一名合格的职业媒体人。新闻特写正是展示记者写作文采的一块芳草园地,应下功夫掌握它的采写技能为我所用。那么,什么是新闻特写?  相似文献   

14.
新闻特写是运用电影中的特写镜头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和刻画人物或事件富有特征的某些章节、片断、瞬间,让读者产生共鸣,使之留下深刻印象。区别特写与其他新闻文体写作方法上的不同,把握特写的特征。特写是从消息和通讯中派生出来的一种报道形式。它与消息的相同点:简要迅  相似文献   

15.
彭化义 《青年记者》2006,(12):33-33
新闻特写,是新闻通讯的品种之一,是报纸新闻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既可以寓事、理、情、景于一体,又能够以短小精悍、新短陕活而见长的新闻体裁,新闻特写在增强报纸可读性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根据读需求的不断变化和新闻规律的丰富发展,使新闻特写在新的历史时期展现出新的风采,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闻特写是从消息和专稿中派生出来的,是消息和专稿之间的一种报道形式,是消息、专稿、报告文学相结合的产物。与消息比较,特写更生动具体和有感染力;与专稿相比,特写着重描绘新闻事实的横截面,更加直观化、  相似文献   

17.
特写,是新闻报道中常见的一种体裁。它有两种类型:一是文艺特写,二是新闻特写。这两种特写常常容易搞混,要是搞混了,就会真假不辨,犯失实的错误。因为,文艺特写属于文学体裁,可以虚构;新闻报道不能采用这种体裁;新闻特写这种体裁要求完全真实,它们是新闻报道中一支轻骑兵,运用较多。  相似文献   

18.
新闻特写这种写作体裁,也是从事新闻报道工作需要掌握的一种“武艺”。所谓特写,据《辞海》的解释是:“以文艺手法描绘新闻事件中富有特征的片断,突出人物的活动,再现场景和气氛”。因此,对新闻特写可以下这样的定义:它是“再现”新闻事件、人物活动或现场情景、气氛的形象化报道。新闻特写的写作基本特点是,对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进行集中的描绘,抓住某些有特点的场面或形象,有情有景、绘声绘色地把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再一次表现出来,使已经发生过的事实重现在读者  相似文献   

19.
新闻特写既寓事、理、情、景于一体,又以新、短、快、活而见长,是一种特征显著的新闻报道体裁。它通常被认为是从消息和通讯中派生出来的,它与消息一样需要简要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但消息旨在说明新闻事实的基本情况,而特写则以绘声绘色地报道新闻事实而取胜。特写与通讯都要求用艺术手法生动形象地报道新闻事实,但通讯侧重于向读者展示新闻事实的纵向面,  相似文献   

20.
一、硬性新闻和软性新闻从写作的角度来看,新闻可以分为硬性新闻(或硬新闻)和软性新闻(或软新闻)。软性新闻有时也称为"特写"、"人物特写"或"通讯"。硬性新闻是时效性极强的刚发生、正在发生或马上就要发生的事件。它客观地记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