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马岛新闻战     
1982年4月2日,阿根廷出兵攻占了马尔维纳斯群岛,由此,英阿两国发生了名闻全球的海空战斗.与此同时,一向以迅速、及时、客观报道著称的西方新闻界也面临了一场秘而不宣的战争,那就是新闻界与两国政府之间的新闻战. 冲突发生后,马岛战场成了新闻记者追逐的目标,但是,除了在英国舰队中的二十七名英国记者外,再也没有一个记者和摄影师能接近战斗.新闻界只能从交战国双方首都伦敦和布宜诺斯艾利斯获得新闻.美国全国广播公司  相似文献   

2.
1987年5月,竞选英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加里·哈特由于新闻界披露了他的桃色新闻而退出竞选,这件事震动了美国朝野,在新闻界也引起了一场争论。争论涉及到新闻媒介的权利、责任与职业道德,新闻的真实性等方面的问题。这里编译的是美国《哥伦比亚新闻学评论》杂志最近的有关评论文章,剖析了新闻界在哈特事件中所起的作用,反映了美国新闻界一部分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英国《泰晤士报》的转让问题经过三个星期的讨价还价终于在2月13日达成协议,由澳大利亚报业巨头鲁珀特·默多克以1,200万英镑买下《泰晤士报》、《星期日泰晤士报》和另外三个附属刊物的出版权和资产。自3月1日起,《泰晤士报》即与原业主加拿大的汤姆森报业集团正式脱离关系。这是英国《泰晤士报》创刊196年以来第五次易主,是英国新闻界的一件大事,也是世界  相似文献   

4.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前不久对中国的访问,是历史上英国君主对中国进行的第一次访问。女王的来访,不但受到了中国方面的高度重视,也引起了英国社会各界的广泛注意和兴趣。尤其是英国新闻界竞争激烈,尽力要自己的记者加入女王的随行记者团。随同英国女王来中国访问的记者团人数达到二百,成为历史上来我国进行采访报道的最庞大的英国记者团。他们分乘三架记者包机,一路你拼我抢,各显神通。  相似文献   

5.
白旭 《中国记者》2012,(4):101-102
英国当地媒体3月初表示,新闻投诉委员会将解散,以挽回因窃听丑闻受损的社会形象。此举被认为是英国新闻界向彻底整改自律机构迈出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6.
英国的新闻出版业比较发达,那里发行的一些报刊不仅左右英国的舆论,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例如,著名的《泰晤士报》已有205年的历史,在西方报刊中堪称“老大哥”;《金融时报》《卫报》《经济学家》等也行销许多国家。由于这种情况,加上英国又是资产阶级新闻理论的发祥地,英国新闻界不少人对其办报传统有一种优越感,把“新闻自由”叫的很响,颇以“无冕之王”自居。  相似文献   

7.
英国新闻界近年来有两位大人物特别活跃。一位是众所周知的澳大利亚出生的美国报业大王默多克。他自1976年以来,先后在英国购进四大报纸:《泰晤士报》《星期日泰晤士报》《太阳报》和《世界新闻报》。另一位就是在今年3月上旬出版的《今日报》(英国第一次采用从编辑到印刷电脑化的彩色报)的创始人艾代·沙哈。他只能算是半个英国人,因为他的父亲是印度波斯人。他在英国新闻界资历很浅,开始时只不过在英国广播公司做一名杂工,后来才以五千美元的资本在曼彻斯特租了一家书店上面的写字房办起了《信使周报》。到了1982年,他成功地收买了  相似文献   

8.
两年前,英国《卫报》著名记者尼克·戴维斯出版了《媒体潜规则》一书(英文原著名为Flat Earth News),在英国新闻界引起轰动。  相似文献   

9.
英国的新闻出版业比较发达,那里发行的一些报刊不仅左右英国的舆论,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例如,著名的《泰晤士报》已有205年的历史,在西方报刊中堪称“老大哥”:《金融时报》《卫报》《经济学家》等也行销许多国家。由于这种情况,加上英国又是资产阶级新闻理论的发祥地,英国新闻界不少人对其办报传统有一种优越感,把“新闻自由”叫的很响,  相似文献   

10.
英国新闻界在80年代初,曾发生过一件轰动一时的事件。英国格兰纳达商业电视广播公司在英国钢铁公司工人罢工期间,火上浇油,发表了钢铁公司的内部秘密文件,使钢铁公司当局处境难堪,亏损更加惨重。为此,钢铁公司向最高法庭——上议院控告,要求格兰纳达公司供出向他们提供文件者的姓名。上议院同意了原告的请求。事件发生后,新闻界极为愤慨,他们共同反对上议院的判决,一齐呼吁:新闻界有权利保护消息来源。最后,英国上议院终于想出了一个妥  相似文献   

11.
杨璐菁 《新闻世界》2011,(11):195-196
新闻专业主义一词来源于西方新闻界。一直以来,西方新闻界声称以新闻专业主义理念指导实践,但近来发生的英国老牌报纸《世界新闻报》因窃听丑闻而被迫停刊的事实,让我们不得不对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理念提出质疑。本文在对新闻专业主义理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剖析窃听丑闻中新闻媒体和从业者的失职行为,进而揭示出经济利益是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变质的根源,同时呼吁西方新闻界应该重新审视新闻专业主义。  相似文献   

12.
秘密采访到底可以走多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几年前,英国王妃黛安娜被狗仔队穷追不舍而魂归西天的不幸事件,曾经引起西方社会对新闻职业道德的高度关注,今年4月,又一名英国王妃索菲被乔装打扮的小报记者秘密采访报道,不仅使英国王室面临巨大的危机,也令英国新闻界内关于职业道德的争议再次高涨起来、我们关注这一事件,是因为我们与英国同行同样面对着秘密采访所产生的种种利弊得失;它所反映出的秘密采访中的道德和法律困惑正日益严峻地向我们逼问答案。  相似文献   

13.
谢美彬 《传媒》2015,(1):57-58
英国BBC广播公司是一家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媒体机构,也是英国最大的公共媒体机构.1922年,BBC正式成立,并成为当时英国唯一的电视、电台广播公司,而其广播电视业务一直“垄断”到1973年,在英国广播电视发展史上与有重要地位自创立以来,BBC的主要盈利方式就是收取电视执照费.不司于其他多业态的品牌传媒集团,BBC是一个业态比较单一的媒体机构,但这却丝毫不影响它在全球新闻界的至高地位.  相似文献   

14.
掌握着新闻界命运的一直都是男人。美国、英国、日本、印度、巴西、埃及……,无论富国还是穷国,发达国家或是发展中国家、亚洲或非洲或欧洲或美洲都是如此,联邦德国自然也不例外。当然,不管三、四十年代还是五、六十年代,各国都有不少“记者小姐”,可是她们和众多的男性记者相比,就象草地上的几朵花儿,显得过于醒目而又过于零零落落了。不过事情总是不断变化着,在提倡妇女解放几十年后的今天,妇女职业大军在世界各国都成为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在各国新闻界也不例外。这种现象的出现和发展自然引起了人们的关  相似文献   

15.
8月30日午夜,当英国王妃戴安娜在巴黎遇车祸时,7名追逐拍照的摄影记者只顾拍照不去救人,反而还干扰警方的救护工作,致使王妃香消玉殒,震惊了世界.震惊之余,西方舆论专门展开了一场有关“帕帕拉齐” 的争议,对此笔者以为尽管这种争议对我们并不重要,但对戴安娜之死负有一定责任的“帕帕拉齐” 却从域外向我国新闻界敲响了警钟.中国新闻界应该拒“帕帕拉齐” 于国门之外.令人忧虑的是,前不久,在我国的台湾省也发生了新闻界在17岁少女白晓燕遭歹徒绑架遇害案中,帮了倒忙的痛心 之事.  相似文献   

16.
“重”,在这里是个重音字、多音字,也可以说是重要的重,就是重重的谈,也可以说是重新的重,就是反复提出的意思。 为什么要重谈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呢?这是我们加强新闻队伍建设的需要;这是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队伍的需要,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党的新闻工作的需要。 新闻职业道德,是我们新闻从业人员的魂,有了这个魂作支撑,我们才能多写佳作、多出精品;严于律己、廉洁自律;勤奋学习、努力工作。 建立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已成为一种趋势 当固定的职业集团形成以后,在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促合下,形成了职业道德规范,新闻职业道德规范也是这样。 新闻职业道德规范最早提出在西方,开始是美国,它是在大众化报刊出现以后黄色新闻泛滥成灾,大大损害了公共利益和新闻界声誉后提出的。为了挽救新闻界的道德危机,新闻界进行了反省和改造。到了二十世纪,美国出现了一系列新闻职业道德守则,美国报纸编辑人协会1923年制订了《报业信条》,美国记者公会1934年通过了《记者道德律》。1953年,英国成立了报业评议会。评议会继承了英国法律审判的体制。在评判新闻人员道德行为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判例,成为衡量新闻从业人员道德行为的标准。至此,新闻职业  相似文献   

17.
5年前,《世界新闻报》意外曝光了只有少数几个亲信才知道的威廉王子膝盖受伤事件,英国报人虽然心生疑虑,却大都选择沉默。因为靠窃听电话来炮制独家新闻,在英国新闻界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只是《世界新闻报》接下来的种种行为似乎连同行都不  相似文献   

18.
2008年3月19日,英国媒体大鳄快报集团下属的《每日快报》(Daily Express)和《每日星报》(Daily Star)在头版位置向被其诽谤的英国凯特·麦卡恩夫妇道歉,并同意支付55万英镑(合110万美元)的赔偿金。该报下属另两家报纸《星期日快报》和《星期日星报》也在头版刊登类似道歉信。英国报纸在头版位置刊登道歉信自1980年以来从未发生过,而四家报纸同时在头版刊登道歉文章更是闻所未闻。这件事很快在英国甚至欧洲新闻界引起轩然大波。本文试从法律和新闻学角度,解释欧洲国家特  相似文献   

19.
集思广益博采众长《黔江日报》同仁为《新闻界》出谋划策本刊记者魏虹,赖新蜀《新闻界》是舆论导向的导向,是为广大新闻工作者服务的专业性刊物。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新闻界》需要新闻界同仁们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也要求编采人员虚心学习,广泛听取读者的意见和建...  相似文献   

20.
英国广播公司(BBC)电视台女记者凯特·艾迪,是英国新闻界的新闻人物:1986年4月她作了关于美国轰炸利比亚的现场报道,到10月底遭到英国执政的保守党的严厉批评,被扣上了“感情用事”、“反美”和重复卡扎菲的宣传”等等大帽子;可是,今年2月,皇家电视协会对她的报道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