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知识共享是建立虚拟学习社区的目的之一,但在线知识共享还存在很多阻碍因素.本文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引入了社会网络关系的概念,提出了一个解释虚拟学习社区中参与者共享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并针对参与者对在线知识共享的态度、主观行为规范、知识创新自我效能感、关于Web的白我效能感以及社会网络关系等影响参与者知识共享行为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促进虚拟学习社区中参与者的知识共享行为.  相似文献   

2.
虚拟学习社区对学生高阶能力的培养、协作交流能力的提升、知识建构的发展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知识共享有利于虚拟学习社区的长远发展,但在虚拟学习社区中,知识共享受到教师的角色和行为,社区平台和社区的环境,学习者的态度、动机和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在虚拟社区的发展中,可以通过教师认真做好“新角色”任务,营造良好的社区共享文化氛围,搭建人性化的社区平台,端正学习者态度,提高学习者之间的沟通能力、信息技术水平,缩短学习者之间的知识差异等策略,来更好地激发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者的知识共享行为.  相似文献   

3.
知识就是虚拟学习社区的核心要素,虚拟学习社区(VLC)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各子系统都围绕着知识的流动和组织而进行运作.知识生产、知识传递共享、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是虚拟学习社区的最主要目标.借用协同学原理和知识供应链的机理,分析了虚拟学习社区知识供应链的组成部分,构建了虚拟学习社区知识供应链的协同框架,最后详尽地论述了虚拟学习社区知识链协同的形成机制、实现机制和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4.
虚拟学习社区信任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拟学习社区是e-learning一种重要的应用模式,虚拟学习社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活动的自主性,更加强调学习的合作性,社区成员之间共享学习资源,交流学习经验,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但是由于虚拟学习社区的虚拟性和社会性,使得成员之间信息共享和交流协作成为一个复杂的问题,而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社区成员是否信任其他成员提供的知识或者相信其他成员会贡献他们所拥有的知识。本文从虚拟学习社区存在的信任问题出发,通过研究和系统分析,讨论了虚拟学习社区的信任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虚拟学习社区中知识共享的社会网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共享行为进行了解析,在"ASP.NET技术论坛"中选取了一个月的交互数据作为样本,分别从密度、社群图、中心性、小团体以及小世界效应等方面来分析虚拟学习社区的知识共享的社会网络结构,并从意见领袖、小团体建设、弱连接、吸引孤立者等角度对社区建设提出相应的策略,以促进网络结构优化,促进虚拟学习社区集体智慧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校知识社群的产生有利于促进高校的持续创新,它具有非知识特质更相近、知识交流更充分、成员学习意愿强烈的特点。由于存在多种非正式的知识交流途径以及知识共享互惠的激励,在依托各种信息化媒介,同时具备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技术和制度的条件下,高校知识社群得以产生。可通过建构成员身份,发展实践社区,挖掘社群知识资源,整合学术知识库,完善社群交往制度,促进知识交流共享来组织和培育高校知识社群。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皖北5所高校的体育资源与社区共享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皖北地区高校体育资源较充足但与社区共享不足;体育场馆资源开放分有偿开放和无偿开放两种形式;社区体育则存在场地设施不足,社区体育管理者、指导员缺乏专业的科学管理知识等问题.高校体育资源与社区共享主要受内部、外...  相似文献   

8.
随着知识经济浪潮的席卷而来,作为教育主体及知识载体的教师,面对自身发展与终身教育的要求,应该并且必须对个人知识进行有效管理.在Web2.0时代应运而生的虚拟学习社区为教师个人知识的管理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平台.虚拟学习社区与知识管理在知识建构、促进学习者间的协作与交流及知识共享等方面都具有共通性,而虚拟学习社区在教师个人知识转化的4个模式中均担当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9.
虚拟学习社区现已成为人们学习的主要平台之一。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特征,成人学员利用虚拟学习社区进行学习将更加有效。其中,要以其自主性为前提,以知识共享为核心,以交互学习为主渠道,使其学习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10.
回顾近期或经典文献中关于虚拟学习社区中学员间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总结得到11个学员间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将它们用解释结构模型法进行层次分析,发现直接因素是社区的成熟度、学员间的信任和学员参与学习活动的意愿或动机;中层因素是社区文化、社区平台、学员的个性特征和学员的学习能力;深层因素是社区教师或组织者的学习活动组织方法、知识(话题)本身和学员的态度;而根本因素是社区领导的意见和态度.  相似文献   

11.
虚拟社区"virtual community"是人们通过计算机网络分享知识和信息的场所,计算机网络日新月异,虚拟社区也因此得到了飞速发展,用户通过公告栏、聊天室等电子载体交换信息、知识分享。以往的研究表明虚拟社区已经成为知识分享的重要途径,许多组织为方便员工的交流,共享与工作相关的信息建立了内部虚拟社区,但是理论研究仍然落后于实践。通过查阅文献,回顾了虚拟社区产生的背景及其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归纳了虚拟社区的知识分享的特征和形式,分析了虚拟社区知识分享存在的弊端,最后进一步探讨和评价影响虚拟社区的知识分享意愿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虚拟社区能为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持续支持,有助于形成旨在促进教师深层次反思的学习共同体,能为教师的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提供平台支持,为教师灵活自主开展学习提供可能。但也面临着如何提高虚拟社区的利用效率、如何激励教师们进行知识共享并减少只享受不分享的"搭便车"现象。创建积极有效的专业化学习共同体、建设强有力的资源库、运用知识加工工具促进知识的转化和共享、运用多种评价工具帮助教师进行评价反思,能切实推进虚拟社区建设,有效促进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内容分析法与调查法,对西祠讨论版上的一个班级社区进行研究.通过成员交互参与程度、交互质量与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的意愿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了解虚拟学生社区中知识共享现状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4.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知识管理正逐步成为高等学校教师教育研究的新视角,并成为促进高校教师共同体发展的另一条新途径。文章主要以知识管理对高校教师共同体的知识分享与创新为着眼点,立足于高校教师共同体发展,并从组织和个人双纬度层面探讨高校教师共同体的知识管理及其达成。  相似文献   

15.
学习共同体是一个共同交流思想、共享知识、分享专业成长经历的场所,它构建于共同的信念、利益和经历基础之上。学习共同体为校长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模式。建构校长学习共同体可以有不同模式,如专业发展学校、校长学术沙龙、基于网络的校长学习共同体等。  相似文献   

16.
高职学生对网络的依恋程度较高,虚拟社区已经成为获得信息知识、交友聊天、情感表达的重要场所,深刻影响其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以问卷的形式调查了高职学生的虚拟社区道德现状,并结合其特点分析了影响调查结果的原因,以期对构建虚拟社区背景下高职学生道德培育体系与模式,促使其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