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托班孩子的年龄一般在2~3岁之间,它决定了我们教师在一日活动中要做个勤老师:眼快、手快、嘴快。婴儿在老师的呵护、照顾下,生活得舒适、安逸。但长此下去,易形成孩子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他们把老师的关心、帮助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幼儿园的任务是保育与教育相结合,使孩子身心健康成长。要完成这个任务,我想到不妨做个“懒”老师。“懒”动手,以解放孩子灵巧、能干的双手。陈鹤琴说过,帮助孩子最好只用一只手。只有放手让孩子去实践,孩子的能力才能形成和发展。如拿点心,可把食物放在合适的位置,在充分考虑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基础教育论坛》2013,(Z2):108-114
每个孩子都有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渴望在学校里快乐地学习、渴望得到安全感,渴望得到老师的疼爱。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告别幼儿园,走进学校,校园的一切完全是陌生的,他们需要疼爱帮助他们融入全新的环境。当家长把孩子稚嫩的小手传递给老师时,学校就成为他们的第二个家。如何让学生顺利完成幼小衔接,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呢?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一年级组的全体老师做了很多努力和新的尝试,他们用实实在在的方式去疼爱孩子,让每个孩子切身感受到老师的疼爱,在老师的疼爱中快乐地生活。学生需要疼爱,教育呼唤疼爱,疼爱是洒满学生心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霾,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中关村一小一年级教师疼爱孩子的故事,愿每一位教师不光有爱,而且善于爱。  相似文献   

3.
胡传朵 《幼儿教育》2000,(12):20-20
曾看到一篇小学生作文《我有一个“懒”爸爸》,觉得很精彩。文中写了几件事以证明爸爸的“懒”。如,我跌倒了,爸爸不仅不过来扶我,还说:“是你自己不小心,赶快爬起来吧!”当“我”遇到学习上的难题去向爸爸请教时,他也不帮忙,只是说:“你自己仔细看看,再想想嘛!”结果“懒”爸爸培养出了一个勤奋、能干的女儿。由此,我想到不妨做个“懒”点的老师。“懒”动手,以解放孩子灵巧、能干的双手。陈鹤琴说过,帮助孩子最好只用一只手。只有放手让孩子去实践,孩子的能力才能形成和发展。如穿脱衣服,在讲清并示范动作要领后,就可通过训练、比赛,  相似文献   

4.
六年级回下来教一年级还真有点不习惯,这些孩子似乎没有一个知道上课、下课,头脑中整天回响着他们的“唧唧喳喳”声。经过两个月的小学生活,小朋友改变了许多,已经是一个像模像样的小学生了。其间,培养孩子的日常行为规范十分重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不仅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更为他们明天的学习、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一、教——严格的规范,严格的训练从幼儿园到小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一年级就是一个崭新的开始,是又一段人生的起点。如何使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生活?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耐心地教、严格地教。1.儿歌教学寓…  相似文献   

5.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件大事,是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身为一名幼儿教师,同时也是一年级小学生的家长,我发现有些家长没  相似文献   

6.
"小呀么小儿郎呀,背着书包上学堂……"孩子长大了,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从幼儿园到小学,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也随之改变,他们的心理也将经历一次前所未有的调整。那么,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尽快完成这个调整,以适应小学生活呢?孩子在成为一名正式的小学生之前,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呢?这组来自各方专家的文章将为广大家长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孩子入学。是人生旅途中的一次重要飞跃和变化,通常会有一个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为让幼儿顺利地过渡到小学生活,孩子上学以后,家长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他。. 一、转变自我角色观念。幼儿园的孩子,家长把他们看作幼儿,他们自己也认为自己是“小朋友”、“小孩子”。入学后,小孩子变为小学生了。他们第一次和大哥哥大姐姐们一起参加升国旗仪式,第一次参加班会,第一次领到学习用书和各种本子,第一次听到校长和班主任对小学生  相似文献   

8.
孩子一入小学,将从依赖幼儿园老师和家长,逐渐走向独立生活、学习。在生活中,他们不可避免地要和钱打交道,有急事要打个电话;有时要买些文具……孩子不停地要支出这样那样的费用,使我萌生了一个想法:给孩子发“工资”,让孩子学习“理财”。于是,  相似文献   

9.
悠悠同园情     
我们的孩子叫刘明谦,小名叫秋子,意为秋天生的孩子。1992年孩子上北京市西城区曙光幼儿园,现已是一名小学生了。孩子在幼儿园的3年生活很快就过去了。在这3年里,她和她的伙伴们一起学知识、学做人、长身体。老师还带他们到公园玩儿,到天安门广场看升旗。这些活动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孩子们和老师相互眷恋。在幼儿园毕业前夕,孩子们倒计时度过了幼儿园生活的最后一个月:还有28天、27天……3天、2天、1天。在那一段日子里,我们接  相似文献   

10.
做为一名即将入学孩子的家长和幼教工作者,我想谈谈家庭中的幼小衔接教育。 一、正确引导,使幼儿在心理上形成当小学生的良好心态 一般来讲,大多数幼儿都比较向往小学生的学习生活,都愿意成为一名小学生。在与孩子的交谈中我发现,孩子上学的动机主要有两点一是上学表明他“长大了”;二是觉得上学“新鲜”“很好玩”,背书包“很神气”,缺乏对可能出现困难应有的认识和应变能力。还有少数幼儿不愿意做小学生,留恋幼儿园的生活,这多是由家长不当的引导或恫吓造成的,使孩子觉得上学是一种可怕的、受罪的事情。 我在自己的孩子入小学…  相似文献   

11.
《早期教育》2008,(4):28-31
欢送会 2004年3月5日 有两位孩子要离开幼儿园了,一个回澳大利亚,另一个孩子随父母迁居上海.老师提前制作了特别的纪念册,每个小朋友在上面画了一幅画,由老师帮助在旁边写下他们想说的话.  相似文献   

12.
几许 《家长》2005,(Z2)
孩子就要背上书包,告别熟悉的幼儿园去上学了。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生活转变到以学习为主的学生生活,孩子和家长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家长朋友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帮助孩子迈好上学的第一步。一、做好向往上学、喜欢学习的心理准备。要告诉孩子,背起书包,就是小学生了,学校是帮助你实现梦想的好地方。可以在开学前带孩子到学校里走一走、看一看,熟悉一下新的环境。开学前,可以在家里开一个简单温馨的入学庆贺会,给孩子讲自己小时候上学的故事,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而有意义的事。二、准备适应新的作息时间。与上幼儿园相比,上学要“…  相似文献   

13.
暑假又到了,再过一个多月,幼儿园的孩子们就要走进校门,成为“小学生”了。面对全新的学习环境,很多孩子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应,孩子的生活要从“游戏”转为“学习”,孩子突然由“动”转“静”,确实很难适应。作为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转换角色呢?家长们该做哪些准备呢?  相似文献   

14.
陶红  蒋蓉 《早期教育》2004,(7):28-28
大班孩子即将成为小学生,为了帮助他们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幼儿园会制订幼小衔接的教育计划,帮助孩子做好生理和心理准备;当然,这也离不开家长的配合。  相似文献   

15.
学前 《山东教育》2004,(15):62-62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好习惯受益终身”。在对孩子进行良好习惯培养的时候,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帮助孩子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是非常重要的。让孩子知道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有助于他们有序地生活和学习,把家庭同幼儿园的作息制度衔接起来,更有助于他们锻炼自己的独立性。首先,家长应向老师了解幼儿园的作息制度,并与孩子一起协商节假日生活制度的安排;其次,在制定作息时间时,注意将节假日活动内容的安排尽量与幼儿园保持一致。家长可在充分征求孩子意见的基础上,把孩子的作息时间制成表格,贴在了较明显的地方。每天,孩子做完一件事时,自己…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名幼儿园教师,拥有四十多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在我们大三班这个大家庭里,我关心每位孩子的喜怒哀乐,孩子们也乐意向我诉说自己的心里话,这其中的秘密是因为我们班开展了“假如我是妈妈”的主题活动,此活动大大拉近了老师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并且让我受益匪浅。下面,就把我们的主题计划记录下来与各位同行分享。“假如我是妈妈”计划一:“我和孩子一样高”——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假如我是妈妈,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会放下老师的架子,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真正从孩子的视角,去看待事物和现象,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关心热爱他们,用真诚的友谊来换…  相似文献   

17.
幼儿园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场所,一提到这三个字,眼前就会浮现出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他们又唱又跳,看着他们快乐的样子,此时所有的烦恼全抛到了九霄云外。但快乐之余,我想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让孩子生活在一个不但温馨的环境里,更重要的是生活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因为只有安全,我们才能谈得上教育,才能谈得上孩子的健康成长。“安全是幼儿园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18.
<正>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小学生,我认为学习兴趣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人无论做什么,兴趣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作为一名教师,我一直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针对小学生,必须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否则对他们的影响是很大的。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一些经验,希望能与大家共勉。一、亲近学生,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我觉得作为老师,适当的尊严要有,但是不要摆架子,高高在上,那样就会与学生疏远。把学生看作自己的孩子,多关心他们的  相似文献   

19.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刚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生活转入以学习为主的小学生活,无疑是一个大转折.所以,教师应鼓励和帮助他们,使他们尽快地适应小学生活,以在通往成功之路上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20.
美国幼儿园:轻松的氛围在美国,幼儿园的各种设施都按孩子生活和学习的需要设置,非常有情趣,而且老师在任何位置都能看到他们在自由地玩耍。明亮的房间,可以摆放鲜花的矮窗,漂亮的窗帘,为孩子量身制作的小橱柜、小书桌和小床,走进去俨然一派家的景象。孩子和老师坐在地毯上围成一个圈,讲故事、学唱歌、做游戏,这种Cir-cle(圆圈)形式不仅有利于师生间的平等合作,也可以帮助大家找出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美国人认为,孩子从出生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意愿和个性。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无权支配或限制他们的行动,所以尊重和鼓励的情形随处可见。美国人还认为,要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先要给他们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才能“畅所欲言”。所以,老师鼓励孩子的质疑、讨论,回答错了也不批评,而是启发他们用另一种方式思考,引导他们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不过,老师对孩子虽偶有训诫,但不会采取体罚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