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老舍的话剧《茶馆》,用短短三幕剧展现了三个时代的历史变迁.老北京的茶馆是各色人等聚集的地方,但聚集在茶馆里最多的还是平民阶层.从剧本取材、语言风格、价值取向三方面分析话剧《茶馆》的平民化,体会剧本描摹的底层平民生活情景和思想活动,深刻探讨老舍悲天悯怀的平民情怀,展现老舍的个性气质和价值取向,及平民情怀赋予作品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正走近名人老舍(1899~1966),中国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1957年写作《茶馆》,为新中国成立后杰出话剧作品之一。老舍的作品很多,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赵子曰》、《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等。有《老舍全集》。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新文学史上,老舍既是一位杰书的小说家,又是一位优秀的剧作家。作为小说家的老舍,他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反映都市市民社会生活的小说,以出色的人物塑造和世态风物描写在文学史上享有盛誉。作为剧作家的老舍,他的话剧主要创作于两个时期:一是抗日战争时期(1939-1943),共创作《残雾》等剧本9部,一是新中国成立后(1950-1961),共创作《方珍珠》等剧本15部。老舍的戏剧创作的主要成就是以《龙须沟》、《茶馆》为代表。因《龙须沟》的成功,老舍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而《茶馆》更成为中国话剧的享有世界声誉的经典。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话剧《茶馆》第一幕中人物的分析,又让人们重新认识了清末时期我国的社会现状,尽管生长在现代社会,享受着现代社会的文明,但一想起《茶馆》中的一些人物及他们的生活状况,就会使人们不禁感慨万千——真想穿越时空给“大茶馆”送去一片光明!  相似文献   

5.
《茶馆》是老舍戏剧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经典,被西方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的确,五六十年代的话剧作品如今绝大部分已经不能再演,不堪再读了,只有《茶馆》是个例外,从1957年创作至今,经历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两班人马的五次排演,  相似文献   

6.
不同于传统的语文课,在现当代文学课的教学中,戏剧可以说占了很大一块比重,《雷雨》《茶馆》《一只马蜂》《日出》等话剧以其特殊的感染力为现当代文坛带来了勃勃生机。此次新教师汇报课,我选择了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茶馆》作为我的汇报课题,想借此提高学生对话剧这一文学体裁的认识,并鼓励学生走进戏院,感受戏剧的无限魅力。课前,我为同学们播放了由北京人艺排演的话剧《茶馆》,让他们对该话剧产生感性认识。在第一次试讲中,我企图把自己知道的所有(情节、人物性格、戏剧冲突、戏剧主题)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结果可想而知。学生一知半解的表情告诉我这堂课有多失败,沉闷的课堂气氛也让我失去了信心。正当苦闷之际,我的教学师父郝晓霞老师给我指点了迷津,她认为传统的教学往往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知识灌输的形式,这种教学形式不仅枯燥,学生参与性不高,主体性发挥不足,同时在学习的效果上,也令人担忧。一堂课必须有重点,教师也应该有目的地进行教学。师父的一席话让我豁然开朗,我为何一定要面面俱到呢?我大可以截取一个方面作为重点,以此展开,层层深入。以这种思想为出发点,我将《茶馆》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分析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形象",并通过分析人物的悲剧命运,得出戏剧冲突,再从戏剧冲突中自然地过渡到戏剧主题。这样整堂课就连成了一条锁链,一环扣一环,思路清晰而完整。重点和思路都有了,如何活跃课堂气氛呢?这又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难题。转念一想,话剧是舞台的艺术,是语言的艺术,我何不让学生参与进来,亲自演一演《茶馆》中的某一片段呢?于是我挑选了戏剧冲突比较强烈的一个片段让学生去琢磨体会,最后在课堂上为我们呈现一场话剧盛宴。  相似文献   

7.
《茶馆》是老舍先生最具代表性的话剧之一.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依据,以老舍的中文剧本《茶馆》和英若诚英译本《茶馆》为对比语料,考察了英若诚在翻译语气词“呢”时的翻译策略,并从英汉语气系统的差异、英汉语疑问句等级的对应以及语气词“呢”的情态意义和语篇意义三个方面探讨了翻译背后的动因.  相似文献   

8.
不同国家的风俗人情、文化背景、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可能导致文化交流出现困难。在跨文化交际中,翻译承担着重要的角色。《茶馆》是老舍著名的话剧作品,本文以《茶馆》的两个英译版本为例,从跨文化角度进行分析,探究跨文化原则在文学翻译研究工作的应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语用学的角度对老舍《茶馆》中的人称指示语进行分析,了解人称指示语与语境之间的关系。结合话剧里的人物形象以及故事背景,揭示人称指示语的语用效果和价值,及对凸显话剧的艺术内涵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孙江 《现代语文》2006,(5):68-68
老舍在《答复(茶馆)有关的几个问题》一中说:“我的写法多少有点新的尝试,没有完全叫老套子捆住。”大量的事实证明,古今中外高明的艺术家总不断地致力于艺术的探究与创造,在探索中奉献出自己的艺术精品。老舍在《茶馆》的艺术创作中所作的“新的尝试”,取得了巨大成功,获得了中外观众与评论家的热烈赞誉。《茶馆》不愧为中国话剧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11.
我对于话剧几乎没什么概念,只是在上学的时候学过几部经典之作。我想《茶馆》应该算经典吧,《雷雨》中人物情节更是经典之经典,看完后总之发表感慨一番,之后也许就忘却了。但是,观完《暗恋桃花源》之后,我或许被震撼了,哭得稀里哗啦,笑得腰酸背痛,最后我想我不能忘却。这可能是喜剧的极致与悲剧的极致,最后可能都是一种顿悟吧。  相似文献   

12.
老舍先生的作品,充满睿智而富寓激情的民族性,语言极富中华文化特色,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色彩。他后期创作中最为成功的一部作品,也是当代中国话剧舞台上最优秀的剧目之一,在西欧有“东方舞台上的奇迹”之称的话剧《茶馆》,就体现出老舍作品独特的语言魅力,以及因这种语言魅力而反映出的“民族的亦是世界的”这一艺术真谛。话剧《茶馆》中的人物“开口就响”、“言有尽而意无穷”,展现出极其深远的意境。  相似文献   

13.
《茶馆》曾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这部话剧也是体现老舍幽默风格的代表作之一。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域偏离这一理论入手,系统研究《茶馆》这部戏剧中的黑色幽默现象,并探求黑色幽默反映的社会悲剧性。将语域偏离和黑色幽默结合起来,从而揭示出语域偏离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黑色幽默。  相似文献   

14.
从艺术语用学的层面看,在话剧《茶馆》中,人物言语的会话语境体现出特定地域化的审美特征;人物言语的会话行为与特定语境、人物动作构成“共生体”关系;人物会话话语中心的转移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电影《茶馆》改编自老舍同名话剧,1982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导演谢添。片中王利发是一个油滑世故却不失善良的生意人,扮演者为著名表演艺术家于是之。  相似文献   

16.
《茶馆》写于1957年,是老舍的话剧代表作之一。它被公认“是半个世纪以来,中国话剧舞台上出现的第一流作品”,西方评论界称它是“带着中国民族风味的艺术,是东方话剧的奇迹”。全剧共有三幕,课文所选的是第二幕。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可用下列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讨论、欣赏。一、你们读过完整的《茶馆》剧本,或者看过《茶馆》电影吗?请说说全剧的主要内容。(学生说不全,由老师作简要介绍。) I 参考答案《茶馆》通过写北京裕泰茶馆的盛衰,刻画了茶馆老板王利发、民族资本  相似文献   

17.
老舍在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方珍珠》、《龙须沟》、《全家福》等9个多幕话剧,总体上是一曲昂扬的社会主义颂歌,但这其中有一曲悠远低沉的旧社会葬歌,这一段变奏从另一个角度和侧面反映着同一个主题,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茶馆》的创作过程和它在舞台上的三次演出,可以明显看出政治环境的变化对于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戏剧篇目在高中语文新教材中可以分为几种情况:中国现代话剧有《雷雨》《茶馆》和《三块钱国币》;中国传统戏曲有《窦娥冤》(节选)《西厢记》里的《长亭送别》《牡丹亭》里的《闺塾》,还有《桃花扇》里的《哀江南》;外国戏剧有莎士比亚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和现代荒诞戏剧《等待戈多》(节选)。这些戏剧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由于戏剧的篇幅都比较长,所以在课本中往往以节选的面目出现。这也决定了在戏剧教学的过程中明显表现为需要纵深和拓宽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老舍先生的话剧《茶馆》以广阔的社会背景、深刻的政治立意和幽默风趣的语言给人以艺术的享受,特别是个性化的语言妙趣横生,耐人寻味。例如第二幕:王淑芬(看李三的辫子碍事)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后一句台词反映了李三对当时动荡变幻的社会现实的悲观绝望。  相似文献   

20.
话剧是一种外来的艺术形式。清代末年传入我国,当时叫“新剧”或“文明戏”, 1929年始称话剧。话剧的主要表现手段是台词和动作。话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敏感地提出当前的社会重大课题。下面以《茶馆》为例,对有关特点作一介绍。   《茶馆》发表于 1957年,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它不仅具备话剧一般的特点,而且在写法上多少有点新的尝试,“没完全叫老套子捆住”。具体表现在《茶馆》第二幕中的结构、情节和戏剧冲突的设计上。例如:   1.设计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   这一幕中的人物有 30多个,但都没有什么突出的主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