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秦文 《山东教育》2006,(1):78-79
曾经读到一则父亲考儿子的故事:一个桌子四个角,砍去一个还有几个?儿子不假思索地回答三个,父亲得意地告诉儿子应该是五个,儿子不服气,于是两人一起剪纸来试,结果出乎意料,不但可能剩下三个角、五个角,而且还可能是四个角。这则故事中,父亲和儿子起初都陷入了思维定势,通过实验才找到了正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2.
一位睿智的父亲,为了考验三个儿子的聪明才智,经过苦心设计,想出了一道试题。父亲分别给了三个儿子每人100元钱,要他们用这100元钱去买他们  相似文献   

3.
一位哲人带着三个儿子外出郊游。他故意丢了钱包、钢笔和钥匙。“糟糕,我丢东西了。”哲人回到家里故作惊讶地说。“我们回头去找回来吧!”三个儿子异口同声地对父亲说。父亲看了看三个儿子说:“你们如果能找回我丢的全部东西,我会对你们重重有赏的。”三个儿子非常高兴,立即来到郊外寻找父亲丢失的东西。兄弟三人费了好大的劲,老大找到了钱包,老二找到了钢笔,老三找回了钥匙,就连父亲丢失的烟盒、烟蒂也一一找了回来。三兄弟等待父亲的奖赏。可父亲却说:“你们没有找回一件至关重要的东西,不配得任何奖赏。”老大说:“不会吧!我们找遍了每…  相似文献   

4.
瓦匠     
从娶母亲的那天起,父亲就盼望着能有个胖儿子,可母亲的肚子不争气,一连生下了三个女儿。邻居们就和父亲打趣,唤母亲为"瓦窑",唤他为"瓦匠"。父亲每次都笑着敷衍过去,他相信母亲会给他生个儿子的。父亲虽出生在20世纪50年代,但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当母亲生下第三个女儿--我时,恰好赶上计划生育"大行动",父亲想有个儿子的希望彻底破灭了。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守着  相似文献   

5.
<正>在正文开始之前我来给大家讲个笑话。一位富豪年迈体衰,到了即将油灯枯尽的时候,将四个儿子叫到了床前,用眼神指示下人拿出三双筷子给了小儿子。小儿子接过筷子,对着父亲冷笑着,轻易便把筷子折断了。父亲无奈又指示下人拿出四双筷子放在三儿子面前,三儿子不屑一笑,拿着筷子也折断了。父亲流泪,再指示下人拿出五双筷子,二儿子哈哈大笑,拿起筷子,又折断了它们。无法说话的父亲十分愤怒,他指示下人拿出最后十双根筷子,大儿子哈哈大笑,对着大家轻蔑地说:"父亲的意思,是叫我们今后要团结一致,这我们都懂。"  相似文献   

6.
爱的作业     
一天,老教授在授课时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国王有三个儿子,他很疼爱他们,但不知传位给谁,最后,他让三个儿子回答:"如何表达对父亲的爱。"大儿子说:"我要把父亲的功德制成帽子,让全国的百姓天天把您供在头上。"二儿子说:"我要把父亲的功德制成鞋子,让普天下的百姓都知道是您在支撑着他们。"三儿子说:"我只想把您当做一位平凡的父亲,永远放在我的心里。"最后,国王把王位传给了三儿子。  相似文献   

7.
一位父亲用一道并不新颖的智力题考儿子:"一个桌子有四个角,切去一个,还有几个?""三个。"儿子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当然,这样的回答正在父亲的意料之中。于是,父亲呵呵笑道:"真的吗?不对吧,应该是五个。"儿子无法接受这样的答案,坚持着他的数学原理:"四减一就是等于三。"  相似文献   

8.
一位睿智的父亲,为了考验三个儿子的聪明才智,经过苦心设计,想出了一道试题。父亲分别给了三个儿子每人100元钱,要他们用这100元钱去买他们所能得到的任何东西,再将买回来的东西,设法装满一个占地超过100平方米的大仓库。  相似文献   

9.
曾看到过这样一篇文章,介绍父亲是如何教育儿子的。第一天早晨,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在上面,另一碗,上面没有蛋,然后让儿子选择,儿子选择了第一碗。待儿子吃完后,父亲开始吃,儿子发现父亲的碗内藏着两个荷包蛋,这时父亲指着蛋告诫:“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第二天早上,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表面看起来跟第一次一样,让儿子选择。儿子选择了没蛋的一碗,结果儿子吃到底也不见一个蛋。而父亲的碗上面卧着一个蛋,下面藏着一个蛋,这时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第三天早上,父亲又做了…  相似文献   

10.
一道考题     
《招生考试通讯》2009,(10):47-47
一位父亲为了要考验三个儿子的聪明才智,葳心设计,终于想出了一道考题。 父亲交给三个儿子每人一百块钱,要他们用这一百块钱,去买他们所能想到的任何东西,再将买回来的东西,设法装满一个占地超过一百平米的巨大仓库。  相似文献   

11.
<正>一位父亲用一道并不新鲜的智力游戏题考自己的儿子:"一个桌子四个角,砍去一个,还有几个?""三个。"儿子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这样的回答正在父亲的意料之中。于是,父亲呵呵笑:"真的吗?不对,应该是五个。"儿子无法接受这样的答案,坚持着他的数学原理:"四减一就是等于三。"父亲显然早有准备,他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片,用  相似文献   

12.
从前有一个有趣的家庭,家里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叫"每个人",二儿子叫"任何人",最小的儿子叫"没有人"。一天,父亲从外面归来,带回一个芳香四溢的苹果。老大说:爸爸,把苹果给我吧,我可想吃了。父亲将苹果给  相似文献   

13.
父亲和儿子一同参加了一个网球俱乐部。痴心的父亲要培养儿子对网球的兴趣,提高球艺,决定给儿子设奖:让儿子跟父亲及俱乐部的网球冠军共比赛三局,如果在比赛中儿子连胜两局,就给他奖品。(冠军的球艺当然超过父亲)为了测验儿子的智慧,父亲设计了两种比赛的方案让儿子挑选。我们用F表示和父亲比赛,用C表示和冠军比赛,则两种方案的比赛次序分别是:  相似文献   

14.
李发勇 《数学教学》2010,(12):15-17
背景:相传有一位阿拉伯商人,临终前立下遗嘱,要把他一生挣下的十七匹马分给他的三个儿子.三个儿子在他们的父亲去世后分遗产时却犯了愁,遗嘱中规定:大儿子分得的马为总数的二分之一,二儿子分得的马为总数的三分之一,小儿子分得的马为总数的九分之一,三个儿子怎么也分不出整匹马来,  相似文献   

15.
猎手父亲带着三个儿子到深山里猎兔。在他们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之后,父亲向儿子们提了一个问题:"孩子们,说说你们的眼睛看到了什么?"大儿子抢着回答道:"我看到了野兔、猎枪以及一望无际的树林。"父亲并不满意他的答案,连连摇头。二儿子以为哥哥回答得太少了,就说:"除了哥哥说的这些,我还看到了爸爸、哥哥、弟弟以及我自己。"父亲又摇了摇头说:"还是不对。"问到小儿子的时候,他正在瞄  相似文献   

16.
一、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父亲正在教儿子学骑自行车。儿子不过七八岁,和自行车一般高。学了半个多小时,儿子仍旧没有进步,一上车,车便倒了。即使车当时没倒,也只是歪歪斜斜地走上几米后,就连车带人一齐摔倒。这时,父亲郑重其事地对儿子喊道:"学会骑车注意三点:  相似文献   

17.
父亲的故事     
一开始,的确是儿子错,可那时儿子只是个少年。只因少年太想加入“红卫兵”了,他向组织揭发了一个有“历史问题”的老师的藏身之地。老师被揪出含冤而死,而老师正是父亲的至交。来看看儿子为此付出的代价吧——母亲去世时,他远在边疆,父亲没给他一个字。返城后,身为独子的他想尽办法求父亲宽恕而不能。幸好他娶了个贤妻,得知父亲病重后妻子以保姆的身份前去照料。儿子终于能亲手侍候父亲时,父亲却已看不到儿子,老人失明了。不久儿子患癌症先父亲而去,将角膜移植给父亲。儿子带着深深的遗憾走了,因为父亲最终也未能宽恕他。而父亲重见光明四年…  相似文献   

18.
相传有一位阿拉伯商人,临终前立下遗嘱,要把他一生挣下的17马分给他的三个儿子.三个儿子在他们的父亲去世后分遗产时却犯了愁,因为遗嘱中规定:大儿子分得马为总数的21,二儿子分得马为总数的13,小儿子分得马为总数的91.三个儿子怎么也分不出整数来.这时聪明的邻居知道后牵来一匹马借给他们参与分配.  相似文献   

19.
曾经读到一则父亲考儿子的故事:一个桌子四个角,砍去一个还有几个?儿子不假思索地回答三个,父亲得意地告诉儿子应该是五个,儿子不服气,于是俩人一起剪纸来试,结果出乎意料,不但可能剩下三个角、五个角,而且还可能是四个角。这则故事中,父亲和儿子起初都陷入了思维定势,通过实验才找到了正确的答案。所谓思维定势,是指人们从事某项活动时的一种预先准备的心理状态。先前形成的知识、经验、习惯,都会使人们形成认知的固定倾向,从而影响后来的分析、判断,形成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具有两重性,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思维定势的形成,标…  相似文献   

20.
博爱之误     
封山季节,山上的温度已经降到了零下几十度。有个药材商愿意出高价收购灵芝,于是父子三人决定冒险一博,上山采摘。可是山上的情况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三个人非但一无所获,而且下山的路上父亲被严重冻伤,倒在了冰冷的雪地上,无论如何也走不了。父亲果断的对两个儿子说:“我不行了,你们赶快穿上我的衣服下山去。”儿子们自然舍不下他们的父亲,大儿子脱下自己身上的衣服套在父亲身上,二儿子背着父亲继续前行。不一会,父亲没了气息,大儿子也冻得迈不开步子了。大儿子断断续续的对弟弟说:“看样子我是回不去了,咱妈咱奶还等着咱们呢!”弟弟哭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