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领巾》2010,(10):36-39
作文是你最大的“敌人”吗? 作文江湖让你感叹深不可测吗? 来吧,跟着“作文大侠”曾老怪修炼史上最轻松的作文绝招,笑傲作文江湖吧!  相似文献   

2.
说"×声×气"     
“×声×气”这种格式具有较强的能产性。“×”是同一个语素的很多,有名词性、动词性、象声词性、副词性语素,形容词性语素更常见;前后两个“×”虽是同一词性但不是同一语素的也有不少,还有前后两个“×”不属同一词性的语素的;同“×里×气”格式一样,“×声×气”绝大多数表贬义,表中性的很少,表褒义的更少,因此它多为形容词。“×声×气”可用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而以作状语的为最常见,作定语的次之。  相似文献   

3.
黄绯 《文教资料》2014,(6):20-21,25
“中国好××”、“中国式××”是近来出现的两类新词语格式,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反映了一些重要的文化现象。结合当下的新闻报纸,选取两组词作辨析。从语法结构与搭配方面来看,主要体现在搭配词的词性不同、搭配词的音节不同和词组内部的组配关系不同;文化意义方面,“中国好××”往往与当下积极的、应当倡导的现象有关,而“中国式××”承我的意义则更为丰富,既有积极方面的,又有消极方面的;语义标记方面,“中国好××”中的“好”字是明显的褒义标记,而大部分的“中国式××”中的“式”起贬义标记作用。  相似文献   

4.
"被××"族新词小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互联网及日常报刊杂志上悄然出现了一大批以"被就业"为代表的"被××"类"被"族新词.这些"被"族新词的涌生,与一定的社会文化心理息息相关.对"被××"类"被"族新词与社会文化心理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是具有社会现实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7,(40):33-34
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运用语言与社会共变的理论分析近来兴起的"被××"新用法的成因、特点和发展趋势。本文认为,"被××"新用法的产生是特定时期社会现象和大众社会心态的反映,属于语言变异的范畴,这种用法最终是消失还是延伸或泛化使用还需要等待语言实践的检验。  相似文献   

6.
湖北天门方言里的“××哩”格式是一种隐含假设关系的紧缩复句。本文从语表形式、语里意义、语用价值三方面对这种语法现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流行词语"被××"结构式受到广泛关注和讨论,其不能进入语法层面的根本原因是:只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使用,含义丰富,"被"后的词语都受助词"被"的语法、语义功能的支配而活用为动词,与原有结构"被"字句产生冲突。因此"被××"结构式是语用过程中的修辞现象,不能进入语法层面。  相似文献   

8.
另类“被××”格式语义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自杀”等另类“被××”格式与传统“被”字句的句法要求、语义结构不符,但却能被受众接受.在这一格式中,“被”处于高谓语的句法地位,内部形成“‘被’+事件”的语义结构,“被”是对“NP××”所表事实的一种判断,或认定其非自主性,或作出否定暗示.借助网络的巨大影响力,这种另类“被××”格式正被泛化应用  相似文献   

9.
从句法关系、语义基础以及语用特征来分析了"去××化"的构式意义,亦从认知构式语法的角度对"去××化"构式的认知机制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去××化"的基本层次应为"去"加"××化";"去××化"比"去×化"的能产性更强,这是受到汉语"双音构式"的压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择当下流行的舞曲名《江南style》为研究对象,对组合结构“××style”的产生及流行动因、短语结构、语义发展以及近义组合“××范儿”的比较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旨在揭示流行语在丰富人类语言方面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周立建 《文教资料》2011,(17):34-36
网络和非官方媒体报道中"被××"结构是新的语言现象,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探讨,指出汉语被动语态典型的结构和"被××"结构的相似和不同之处,在这个原型的基础上,指出"被××"结构的延伸含义:表示非自愿的强迫,表示怀疑和不满,表示事实没有发生这三个延伸语义。同时,这一语言现象的理解和使用时认知过程和概念化的结果,在概念化的过程中,已使用为基础的认知模型和语言使用者的百科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2009年度网络热语征集,"被××"非常规组合荣登榜首。"被××"非常规组合的高频使用不仅反映了网民对当下情势的主观心态与当代人的文化精神追求,而且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变异和语言的创新。文章主要讨论新时期"被××"非常规组合的形式特征、语义特色与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择当下流行的舞曲名《江南style》为研究对象,对组合结构"××style"的产生及流行动因、短语结构、语义发展以及近义组合"××范儿"的比较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旨在揭示流行语在丰富人类语言方面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好××”构式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娱乐、体育、教育等,经常出现在新闻标题中。本文主要从模因论的角度讨论“中国好××”流行的原因,认为该构式的传播属于模因表现型中的同构异义横向嫁接。与“××好声音”相比,“中国好××”是强势模因,复制能力强,传播范围广,出现频率高。“中国好××流行也是语言自身内部驱动的结果,该构式能够填补词汇空缺,满足语言使用者追求高显著度的语用要求。  相似文献   

15.
刘欢 《海外英语》2012,(7):250-251
"××门"流行语的产生体现了一种隐喻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的的不断发展与广泛使用体现的是模因现象。隐喻生成过程中存在概念、心理、文化等模因的作用,根隐喻是基因型模因,派生隐喻是表现型模因,隐喻体系正是由基因型模因和表现型模因发展而来的复合体。该文将以"××门"类隐喻为研究对象,基于模因的相关理论,分析该类隐喻在生成、发展和传播过程中的模因特性,找出流行语背后的隐喻机制,探讨隐喻类流行语能流行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6.
"××门"新词结构大量涌现,已成为一种新兴的修辞结构。本文从"××门"结构的认知修辞动因出发,以"××门"意义演变的过程为线索,挖掘此语言现象背后的转喻理据,即以外延内涵传承说为理论基础,分析了转喻在"××门"结构中为什么可能。旨在对语言现象到语言思维,语言表层到语言深层的认知过程作尝试性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QQ体"、"淘宝体"、"非诚体"等各种所谓的流行体不断出现,在人们日常交际中广为传播,影响我们的语言和社会生活。模因论从社会生物学角度出发,为我们分析这一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体"作为语言形式在人际不断被模仿复制传播,是一种活跃的语言模因。在"××体"形成、变异并传播的生命周期中,其传播类型发生变化,且社会实践始终与其密不可分,为其提供诱因,动力以及语义理解时的语境,反之"××体"作为一种强势的语言模因,反映了其宿主的需求和情感,也影响人们的话语模式,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单项同语式×是×的语用意义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来推导。只能充当宾语、谓语、补语的单项同语式×是×在句子中都是表示未知信息,具有高信息量。单项同语式×是×不会凭空突然出现,它往往通过某种手段与上文衔接起来,如重复衔接手段、同义衔接手段、同指衔接手段。  相似文献   

19.
“被就业”等“被××”结构是近来网络上新兴的一种表达方式,本文通过与介词“被”常规使用规则的对比分析了其新颖之处,并对它的表达效果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新型"被××"结构因其违背传统语法规则的特殊用法和巧妙的语用效果而被人们广为推崇,并在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体上迅速流行开来。比较新型"被××"与传统"被"字句的结构,可以分析出新时代下新型"被××"结构的一些新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