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一位父亲遇到了一个难题,他的未成年的孩子们要求看一部“少儿不宜”的电影,因为电影的主演是他们最喜爱的演员,而且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说电影拍得很好。电影之所以“少儿不宜”,是因为片中有极少量性和暴力的场面。  相似文献   

2.
父亲的馅饼     
一位父亲遇到了一个难题,他的未成年的孩子们要求看一部“少儿不宜”的电影,因为电影的主演是他们最喜爱的演员,而且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说电影拍得很好。电影之所以“少儿不宜”,是因为片中有极少量性和暴力的场面。但父亲一直都不同意,他甚至从不跟他们摆理由讲道理,  相似文献   

3.
一位父亲遇到了一个难题,他的未成年的孩子们要求看一部“少儿不宜”的电影,因为电影的主演是他们最喜爱的演员,而且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说电影拍得好,电影之所以“少儿不宜”,是因为片中有极少量性和暴力的场面。但父亲一直都不同意,他甚至并不跟他们摆理由讲道理,而是摇摇头说一个字“不”!那天晚上,父亲问孩子们是否愿意尝一尝他做的馅饼。他说,这些馅饼采用的是他们最喜欢的馅料,另外还添加了一些新的东西。孩子们问添加的是什么东西。父亲语出惊人:“苍蝇”。不过,他很快安慰孩子们说这只是一只很小的苍蝇,其他馅料则是绝对新鲜和优质的…  相似文献   

4.
近读《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第2期发表的关于“校长的人格魅力”的专论,所得到的感受是,不读这篇大作,对这个问题似乎还多少明白一点,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反而糊涂。自然,是自己糊涂。一何谓“魅力”?据作者援引《现代汉语辞典》的解释,它指的是“很能吸引人的力量”。不过,“很能吸引人的力量”都称得上“魅力”么?譬如,看了某一部电影的广告,很想去看这部电影。看了以后,即使觉得不错,甚至很好,而可能觉得它并没有什么魅力,自然这不意味着这部电影一定对别人没有魅力。那份电影广告居然把人们吸引到电影院,不可谓没有很大…  相似文献   

5.
《音乐世界》2013,(23):34-35
对于自己在电影《怒放2013》中的表现,你自己满意吗? 杜海涛.我觉得我演得挺好的,在拍这部电影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又重走了一回“青春”,就像做了个美梦一样,特别过瘾。  相似文献   

6.
电影作品的主题是受到电影创作特殊规律制约的一种客观存在。从作品的酝酿,到作品的创作(制作),乃至最后被电影观众所观赏,主题无时无处不在;即使那些所谓的“无主题”创作,也是包含无主题论者自身想要表现的主题的。倘若某部电影作品真的没有了主题,那么这部电影作品一定没有灵魂。  相似文献   

7.
蒋珍云 《广西教育》2007,(9A):37-37
一、关于从众心理 大家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你与朋友讨论一部刚刚看过的电影,虽说你觉得电影“好”,但电影观后感讨论将近结束时,你发现自己也接受了这样的想法——该电影是“难以置信的垃圾”。或者,本来你认为这部电影糟透了,讨论之后,却觉得这简直就是世界上最精彩的电影。我们逛商场的时候,经常会因为许多人都买一种东西,便认为那东西一定值得买,盲目地买了,回家之后才发现买回的东西不仅质量不好,而且根本没有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唯美爱情     
对《暮光之城》这部电影,我有一种相见恨晚之感,它让我“上瘾”,精彩得令人透不过气来,一点一点,我被深深包围在这浪漫之中……  相似文献   

9.
《把爱传下去》是一部有“真生命”的电影,带学生看这部电影,怀着朝圣般的恭敬.看完电影,让学生讨论印象深刻的一幕,并联系实际,做一些理性思辨.后来,这部电影无数次在课堂上被提起.虚拟的电影,就这样走进了我们的现实生活,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汽车司机     
生命是标本,时间是显微镜。彼莱斯雷尼·尤若夫是个运输工人,他驾驶的车牌为“CO-75-14”的汽车停在一个角落的售报亭旁。“我要一份《布达佩斯新闻报》。”“对不起,售完了。”“那么来一份昨天的也行。”“昨天的也卖完了,不过我这儿碰巧有一张明天的报纸。”“那上面刊登电影院的节目吗?”“电影院每天放映的电影都登在上面。”彼莱斯雷尼坐在车上翻阅起报纸来,不一会儿,他看到了一条放映捷克斯洛伐克电影的预告——“金发姑娘的爱情”,别人也在夸耀这部电影。这部电影在斯塔奇大街的“蓝色山洞”电影院放映,五点半开始。正巧,离开映还…  相似文献   

11.
著名华人导演李安的《卧虎藏龙》在美国乃至世界最有影响的第七十三届奥斯卡电影评选中荣获了最佳外语片、最佳摄影、最佳指导/道具、最佳原创音乐奖四项大奖。这部完全中国化故事题材的影片为什么受到西方人亲睐,并引来一片喝彩和盛赞呢?本文从历史、文化角度分析“好莱坞”的电影文化东方策略:1.挖掘与东方人的审美情趣相一致题材。2.利用华人打造地道的“好莱坞”主流电影,以期占领潜在的电影市场。3.让观众对电影的东方情结转化为“好莱坞”的商业企图。电影作为极其丰富的文化叙事符号,它不仅包含着对一个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镜像图解,同时也包含着经济、商业运作的内涵。因为,电影是一种工业、一种艺术,两者有机地结合才能达到艺术完美之境地。入世后的中国电影也将面临“民族电影”全球化的问题,通过借鉴“好莱坞”的经验,来装备我们自己的民族电影,使中国电影真正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2.
我喜欢看电影,动作片、喜剧片、爱情片、纪录片,只要不是少儿不宜,我都爱看。看得多了,父母自然要出面干涉。于是,我被禁片一个月。这一个月中,我每晚都梦到电影,而且是生活中的电影,主角是我们班里的各位朋友。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像是一部精彩的电影,在这部电影中,往往会有许多“意外”令人惊奇.笔者认为,我们要珍视课堂“意外”,把“意外”建构成为“高效的教学环节”,教学就会产生“节外生枝”处时有“精彩”来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当代电大》2006,(4):4-4
一部《美丽人生》的电影,感动了无数的灵魂;一次善意的谎言,给孩子留下了一个美丽的人生。再次和朋友看完这部电影,朋友问我:“我不想哭吗?”我呆在那里,才以现语言的苍白,文字的枯竭,居然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语来表达此时的感受。[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娱乐玩耍本是少年儿童的一大天性,也是保证其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然而时下诸多娱乐形式或对少儿产生不利影响,或被家长、教师们视为“少儿不宜”,使得学业繁重的孩子们在仅有的闲暇里仍然无法获得轻松。电视、电影,尤其暴力、色情内容充斥的低品位影视作品,时下对辨别能力  相似文献   

16.
赤西仁     
《音乐世界》2010,(2):72-75
虽然电影《BANDAGE》在2010年1月16日上映,但是整个2009年有关于赤西仁的话题都离不开这部电影,这部电影也是他主演的第一部电影,2009年对于赤西仁来说绝对是值得回忆的一年。  相似文献   

17.
小说《柳堡的故事》以战争硝烟为背景,大胆地叙述了新四军战士与村姑之间的爱情,成功地在救亡背景下表现了人性。1957年在“双百”方针给文艺界带来的宽松环境下,新中国第一位女性导演王苹将小说改编为同名电影,基本保持了原著的风貌,对爱情线索的保留充分彰显了艺术性,使这部影片成为“新中国电影的一抹温柔”。  相似文献   

18.
张琦云 《音乐世界》2010,(17):106-107
阔别一年半后再次接演偶像剧,郑元畅坦言是因为一句台词而被深深打动。 《欢迎爱光临》作为网络剧的先锋,郑元畅表示可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他甚至认为这部“堪比电影,电视品质”的网络剧有望超越日韩偶像剧。  相似文献   

19.
赌一场陌生的爱情,赌注是一生。而付出是唯一的手段。这句话或许可以概括电影《来信》的内容吧!“陌生”用来形容爱情让人觉得有一点难以理解但却又相当普遍,大概是对爱情没有把握,所以才觉陌生。看过电影之后,心里一直莫名的郁闷,搞不清楚为什么,直到现在。当我准备下笔的时候,我终于知道了,那是因为看了这部电影。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英语》2010,(11):4-4
《超级大坏蛋》是一部颠覆漫画英雄电影的动画片。按照传统,超级英雄与超级坏蛋一个代表正义、一个代表邪恶,正义终究战胜郝恶。但在这部动画片里,超级坏“egamhld”威尔·法瑞尔配音)却最终打败了超级英雄“etroman”(布拉德·皮特配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