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贫困地区简易小学复式班课程教材改革的尝试河北省小学语文研究会陶月华我国是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农业大国,80%的人口在农村,县及县以下农村小学在校学生约占全国小学生总数的90%,“两基”、“两全”宏伟目标的实现,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城乡差别、农村...  相似文献   

2.
农村教育的根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现有7.9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62.3%.调查显示,我国农村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6.85年,与城市平均9.80年的水平相差近3年;全国文盲、半文盲的90%以上集中在农村.农村牧渔业从业人员中95%为初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大专以上的文化程度比例仅为0.16%.农村人口的素质和农村教育的现状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存在极大差距.  相似文献   

3.
农村小学开展素质教育,对于提高占全国人口80%的农村人口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但农村小学开展素质教育却举步维艰。其主要原因是教育观念偏颇、教师素质较低、评价体系缺失、经济条件制约等。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农村小学素质教育向前迈进,即彻底更新教育观念、切实提高教师素质、科学构建评价体系和大幅增加教育投入。  相似文献   

4.
西部农村素质教育失真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国12亿人口中,9亿在农村,广大农村人口能否接受良好的教育是一个直接关系到农村实现小康和现代化的大问题。”而占全国陆地面积56%的西部农村,集中了53个少数民族和80%以上的少数民族人口,这里农业、旅游、能源和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可是这里的经济发展却相当缓慢,其原因在于西部的教育严重制约了经济的飞跃发展。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素质教育在西部农村呈现出明显的失真状况!  相似文献   

5.
陈年安 《教育家》2004,(3):63-64
党的16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的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振奋人心,任务艰巨,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9亿农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而实现农村小康的关键在于发展农村的教育,农村教育的发展对于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和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贫困地区简易小学复式班课程教材改革的尝试陶月华我国是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农业大国,80%的人口在农村,县及县以下农村小学在校学生约占全国小学生总数的90%,“两基”、“两全”宏伟目标的实现,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城乡差别、农村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  相似文献   

7.
刘远雄 《贵州教育》2012,(8):14+32-14,32
近年来,随着农村学龄人口的减少,学校规模发生了进一步变化,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学校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呈现了举步维艰的局面。在广大农村小学,学校规模越来越小,人数不足百人实属正常,有的学校甚至只有四五十人,成为农村小学发展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农民受教育现状 我国有近8亿农民,4.8亿农村劳动力,农民是我国最大的人口群体。目前,在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37.3%,初中占50.2%,高中占9.7%,中专占2.1%,大专及以上占0.6%,中国成人中的文盲仍高达8.72%,其中90%分布在农村,青壮年文盲主要分布在边远贫困农村。由于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低下,组织化程度不高,不仅制约了我国农业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和技术的快速推广,也影响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就业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有青少年4.5亿,其中农村青少年2亿多,分别占农村人口的28%和全部青少年的50%以上。因此,确保农村青少年受教育的权利,不仅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达,而且还直接关系到农村建设小康社会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过剩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目前,我国的耕地面积是18.31亿亩,人口达到13亿,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且中低产田占总面积的2/3以上。农村的现有劳动力犬约为4.85亿人,按照目前的农业生产力水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在2亿人以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将是不可逆转的趋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治黄科技信息》2006,(3):16-17
新华网报道水利部副部长矫勇近日表示,今年中央安排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资金40亿元,重点解决20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按照规划,“十一五”时期,我国将解决1亿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面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在全世界各个地区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和南亚一些国家的城乡差距非常显著。中国也有相当多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的生活质量差,农村居民的机会比城市居民少得多。《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报告》(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Report)指出:一半左右的世界人口生活在农村,没有获得卫生设施改善的人口中70%以上为农村人口。约7.42亿的农村人口无法获得合格的饮用水,而同样处境的城市人口仅为1.37亿。管道饮用水的获取方面同样存在着不平等,仅有30%的农村家庭通了饮用水管道(UN,2008)。  相似文献   

13.
黄发林 《贵州教育》2011,(18):4-6,13
一个孩子只有一个未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小学六年奠基一生,小学阶段的教育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的未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随着农村城镇化步伐的逐步加快,农村学校的发展面临着农村人口转向城镇的现状,使得学生入学人数呈连续下降趋势。如何留住学生,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学生学有所成,是现阶段每所农村学校管理...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程度日益加深,城市人口越来越多,但是农村人口仍然占有较大比例,加上农村交通不便、生活水平低下、人口总体素质较低等方面,人口素质的提升是重中之重,因此,农村的教育更加不可忽视,农村的教育系统一般集中在小学教育,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教育尤为重要。因此,从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面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我国十几亿人口,8亿农民,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没有达到小康生活水平,党的十六大要求继续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巩固扶贫成果,尽快使尚未脱贫的农村人口解决温饱问题,并逐步过上小康生活。党中央已经  相似文献   

16.
科教兴农的关键是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农业大国,全国农村劳动力人口4.67亿,其中文盲和半文盲占22.5%,小学水平占45.1%,初中占28.15%,高中仅为4.45%,每万人中大学生只有0.87人。我国90%以上的农村人口文化程度在初中和初中以下,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率只有35%左右。农村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低,已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现代农业进步发展的需要。江总书记说:“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关键在人才。”而科教兴农,关键也在人才。从目前来看,我国农村十分缺乏农业科技人才,许多农民还凭着传统的经验从事农业生产,而且这种传统经验对科技…  相似文献   

17.
论农业教育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在我国8.7亿农村人口中,约有8300万名在全国范围内流动,3.2亿农业劳动力中约有1.3亿需要转到二、三产业就业,此外,每年还有1000万农村中小学毕业生不能升入更高一级的学校。对他们进行职业教育、转岗培训和继续教育,以及对这一农村教育的变化的研究,成为农业、农村教育的新热点、新课题。农村教育将和城市教育、社区教育、职业教育培训、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相衔接,并有机、协调发展,这就需要拓展农村教育领域,农村基础教育要与农村产业教育、农村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相…  相似文献   

18.
何东英 《湖北教育》2002,(12):25-25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要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随着人口出生数量的变化,适龄儿童逐年减少,新的一轮农村小学布局调整正在各地平稳有序地展开。如何处理好新形势下布局调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做好这一工作的前提和关键。  相似文献   

19.
思考之一: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环境因素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就其外部环境而言,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社会经济环境。农村成人教育作为整个教育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的产生与发展同社会经济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我国12亿人口,8亿在农村。农村不富.中国就富不起来;中国农民的素质不提高.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当前我国农村经济正逐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实现这一转化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据统计,全国农村劳动力4亿多人,其中40%只有小学文化程度,有5千多万人还是…  相似文献   

20.
达于迁 《青海教育》2010,(12):47-47
由于农村人口居住分散,加上国家关于师生比编制的限制,小学复式教学班呈逐年上升趋势,复式教学在农村小学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从互助县来看,巴扎、松多、东山、蔡家堡等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一是缺少生源,二是缺少师资,三是办学条件有限,仍然要采用复式教学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