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合作学习已逐渐走进课堂。生生、师生之间交流增多,距离拉近,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这是非常可喜的。但稍作注意我们也会发现合作学习中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好学生一统“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废话连篇,离题万里”“争执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自主学习”模式是基础和前提。它将课堂上学生学习的被动心理状态“要我学”引导为主动探求知识的“我要学”,学生的自我意识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3.
葛群 《青海教育》2010,(7):39-39
新课程下的“生本课堂”教学秉持“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强调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充分张扬学生个性,凸显学生主体,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生活与学习的价值。可以说,在我们的“生本课堂”上,合作学习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下面谈一谈我在“生本课堂”中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的几点经验,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合作学习已逐渐走进我们的英语课堂,生生、师生之间交流增多,距离拉近,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这是非常可喜的。但稍作注意我们也会发现,在英语合作学习中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好学生一统“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废话连篇,离题万里”,有的英语教师动辄合作,可学生刚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看似热热闹闹,实质流于形式,收效甚微,把合作作为课堂上的点缀。本文通过透视合作英语学习中的无效合作现象来寻求合作交流的最佳策略,以切实发挥合作的最佳效能。  相似文献   

5.
自“合作学习”被写进数学课程标准后,“合作学习”已成为评判一个教师是否走进新课程的标志。大凡涉及到新课改的教学研究活动,如优课评比、教学观摩等,执教者无一例外地要在课堂上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这次所刊登的四篇课例,就有三例采用了合作学习的形式。那么“合作学习”真如人们所理解的那样具有神奇的教学效果吗?我看未必。至少,我在教学实践和教学观察中,没有看到它的神奇,相反,倒是“合作学习”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引起了我的反思。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这一指导思想的指引下,“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应运而生.我真正接触并参与这一新型课堂的构建时间不长,在学习和实践中,我从一个一无所知的门外汉逐步成熟起来,对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基本思想、原则、方法、过程和影响有了一定的了解,以下便是我的一些认识和感悟.  相似文献   

7.
新的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一理念深入人心,大家都在积极尝试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构建“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然而,用心观察一下,我们便能发现某些课堂实在值得我们反思。如何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组织好学生合作学习,提高音乐课堂合作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呢?  相似文献   

8.
“开放课堂,放飞小鸟,让小鸟在五光十色的知识原野里吸取各种营养,让小鸟在自由的天空中展翅飞翔”。这是周六学校下发的《杜郎口中学改革的实质》中的一句话。当我拿到这篇文章时,这句话首先映入了我的视线。这学期,我校如火如荼地开展了学习“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经验的活动,“师生合作,小组合作,三三六模式”,虽然我没有亲自去体验过该校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程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注重学生自学、实践、合作、创造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不能只注重知识的灌输,片面追求升学率。课堂是实施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教师要走出传统教学模式,给课堂注入新鲜血液。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能体会到“我的课堂我作主、我的学习我主动,我的人生我努力、我的梦想我付出”的快乐。  相似文献   

10.
在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新课标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增强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加大有效的课堂实践活动量,在目前课堂组织教学中,教学模式以“任务型”教学为主的师生和生生互动的活动与合作学习受到采纳与推广。但我经过几年的教学发现,课堂师生互动的活动组织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集中体现在我平时的上课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就是教着学生自己去学”,271高效课堂的核心在于“授人以渔”,在于让教师走下讲台,融入学生之中,实现教师帮助学生学习、学生自己主动学习以及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合作学习,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高效学习,最终实现终身学习。我的课堂我做主,把学习的主动权、创造权还给学生,讲堂变学堂,教室变学室。  相似文献   

12.
王娇杨 《考试周刊》2010,(6):209-210
随着新课改的开展,课堂中不断出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如何在课堂内开展有效的探究教学?一堂有效的课堂探究课是以学生的“课堂生成”为主,还是以教师的“课前预设”为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我以“葡萄糖结构的探究”这堂课为例来谈谈对有效的课堂探究教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自新课标颁布实施以来,“合作学习”这个词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走进当今课堂,“小组合作”的形式随处可见,合作学习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但笔者通过对小学课堂的观察、研究发现,有些教师对“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研究不深入,理解不透彻,以致步入流行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合作学习已逐渐走进课堂。生生、师生之间交流增多,距离拉近,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这是非常可喜的。但稍作注意我们也会发现合作学习中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好学生一统“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废话连篇,离题万里”“争执吵闹不断,不懂得倾听、吸收”,看似热热闹闹,实质流于形式,收效不大。本文试图通过透视合作学习中的一些无效现象来寻求合作交流的最佳策略,切实发挥合作的最佳效能。一、有“明确分工”却无“互助合作”【现象】在合作学习中有明确的角色分工,分工后你只管说你…  相似文献   

15.
合作学习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思潮之一,特别是新一轮课改以来。合作学习成为中小学课堂上的一大“亮点”,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并运用这一教学策略。课堂上往往三五个学生围成一桌,讨论甚为激烈,气氛相当活跃,教师教的高兴,学生学的有趣,课堂上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可喜局面,整个课堂“活”了起来。然而,合作学习的效果并不都达到预定的效果,原因是合作学习的目标不都很明确。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学生要“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这就明确地指出了学生的学习应是自主的学习,而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好方法就是进行合作学习。但是如果在课堂上一味地放手合作,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这显然是不能有好成效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当前的小学生究竟喜欢怎样的音乐课堂学习方式呢?在对本校学生的一次调查中,选择“和小组的同学一起学”、“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学”、“自主学习”的比例大大高于“老师讲,我们听”的选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学方式的改变,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鉴于此,我进行了以活动区域为载体的音乐课堂学习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几乎所有“课改”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说明教师已经在有意识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转过身去,教室里立即人声鼎沸。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如何如何”。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则东走走、西看看,无所作为。讨论完毕,则“哪个同学愿意来说一说”,“你说得很好”。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小组怎么样”;教师的评价和激励的主要对象仍然是个体而不是小组。专家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相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它要求“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上述的课堂中的讨论显然存在着误区。那么正确的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应该是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19.
刘海英 《考试周刊》2012,(23):63-64
美国教育学者沃迈特认为:“合作学习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学习”因能改善课堂学习氛围,创造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环境.体现学生主体意识为侧重,被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下面,我就自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也就成了现代课堂改革的重点,得到了推广,这无疑是进步的。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和学习,我对眼下课堂出现的一些“自主学习”现象产生了怀疑,对现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些担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