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今天,我们需要总结提炼指向明确、持久有效、语言简洁的当代教师核心价值观。根据教师职业特点以及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所要处理的主客体关系,当代教师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可提炼为:忠诚教育、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提炼、创新和升华。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和认同教育,应当以中国传世经典和传统文化的研读作为阶梯和重要内容。高校应高度重视经典阅读的价值和意义,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悟和践行。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三个倡导明确了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方向。针对当今社会价值多元化对学生造成的消极影响,我们应该把研究重点放在如何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效果上,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整合路径。首先,应该在内容上明确和提炼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其次,应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最后,应多方面开通渠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通过整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渠道,提升学生自身修养和素质,增强学生的核心价值观认同感。  相似文献   

4.
关于价值观与价值观教育问题的若干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观和价值观教育问题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难点、热点问题。价值观和价值观教育的问题包括:以辩证唯物主义价值学说为哲学基础正确认识价值观的性质和特点;关于提炼和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方法论问题;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若干难点问题的理论思考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重新认识,进一步提高价值观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全新提炼和表述,并对其培育和践行提出了新要求。为此,我们要在了解和体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把握、解读核心价值观的新视角、新路径。并将十八大关于核心价值观12个范畴的理念及其内涵作为当代中国思想道德教育的引领方向和框架内容,积极探索"三个引导"和培育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新方式以及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新意义。  相似文献   

6.
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若干问题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代中国,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要求,是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紧迫之需。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准确把握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制度属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逻辑基点,遵循逻辑与历史、理论与现实相统一的原则,充分汲取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的价值资源,按照思想内涵深刻、表达通俗简洁、中国特色鲜明、群众广泛认同的要求进行提炼。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可以看作是社会主义荣辱观针对大学生所做出的提炼、浓缩和升华;可以通过优化培育环境,发挥大学政治理论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发挥心理教育的催化剂作用,来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与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代中国,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要求,是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紧迫之需。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达问题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核心价值观能否为广大群众所接受与认可,需要思想内涵深刻、表达通俗简洁、中国特色鲜明、群众广泛认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表达为爱党爱国、人民为本、自强进取、公正和谐。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就职业院校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状况所作的调研进行总结和提炼,以期为职业院校探寻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在破解主要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加快提炼和整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步伐,在引领社会思潮的过程中逐步加紧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路径,在教育和传播的过程中渐进提升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研究,呈现出理论与实践互动、培育与践行互推、探索与传播互进的鲜明特点。进一步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需要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探源、认同、凝练、培育践行和国际化等方面的研究力度,贴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性、主体性、时代性和层级性,从与提升国民素质、促进文化安全、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国梦"等方面的互动中把握其研究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