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8 毫秒
1.
关注教师,善待教师——这是校长应该始终牢记的,因为学校的所有工作,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都只能通过老师来完成;更因为,我们的老师太难了!那么现在教师的状况如何,学校在具体管理中应该怎么做呢?一、关注师生不能“厚此薄彼”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学生为本”的正确学生观正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接受。于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等提法应运而生,有的甚至将企业的“视顾客为上帝”的服务理念移植到学校管理中,提出学校的一切工作要为学生服务。因此,社会也好,教育主管部门也好,学校内部管理也好,都把目光和注意力集中在学生身上,努力探索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这样的变化无疑是非常可喜的。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又特别强调“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并把它提高到关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高度来认识,再  相似文献   

2.
教师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只重视自己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这是教学行为最大的弊端。课改把学习方式的改变放在重要位置,我们施教者就首先应从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师角色等几个方面实现“自我更新”。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期,经常在报刊上看到关于学校管理中应当以教师为本还是以学生为本的讨论。笔者认为,在探讨时,应当先界定清楚所要讨论的层面。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切实尊重学生“学习主人”的地位。在对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应该以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核心工作。也就是说,学校教育应该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而学校管理则应把教师放在第一位。这二者并不矛盾,关键要看我们的探讨是在哪个层面上。所以,在探讨师生谁该是第一的问题时,一定要将管理与教育区分开来,不能混为一谈。 (编辑 陈首锋)…  相似文献   

4.
“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的这一教育理念,已深入师生的心灵,成为学校文化和行动的准则。我们深刻认识到学校教育应该反映当今社会的共识——“促进人类的健康发展”。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教育理想。人类对健康的关注也对小学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成为学校一切工作的逻辑起点。我们深刻认识到人的健康的整体性,学校应该通过教育、教学促进学生的身体、心理的和谐发展。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学校应该为每一个学生和教师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5.
一、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活动学校办学的宗旨是"一切为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为了能让学生健康和谐发展,我们开展以下活动。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每个教师耳熟能详的话语,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的一些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有时却把学生置于脑后,随意行事。如此,学生问出“老师,您的眼里有我吗”就不足为奇了。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每个教师耳熟能详的话语,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的一些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有时却把学生置于脑后,随意行事。如此,学生问出“老师,您的眼里有我吗”就不足为奇了。  相似文献   

8.
优良的校风会对生活在这个环境里的师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为一种无形的巨大教育力量。多年来,在校风建设方面,我们主要抓了六个环节。1以做人教育为根本,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人是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首要目标。我校坚持以做人教育为根本的德育指导思想,每年新生入校第一周的入学教育,我们就把“做什么人”、“怎么做人”的教育放在第一课,明确提出“走进一中门,首先学做人”。让学生懂得做人比求知更重要。多年来,我们针对学校城里学生多于农村学生,两部分学生的生活消费形成强烈反差的实际情况,把教育的重点放在了艰苦奋斗、自力自…  相似文献   

9.
当前,学校教育脱离学生实际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学校校园生活因为唯智、唯分的盛行,而陷人了一种精神的困境:校园生活越来越枯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越来越匮乏,这与“塑造全面发展的人”是背道而驰的.严重背离了素质教育的本质和要求。为此,我们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的‘生命自由”’这一育人宗旨.建立了自己特色的“主体——活动——发展”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10.
宜昌市外国语实验小学是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由宜昌市两陵区人民政府投资2500多万元新建的一所双语全日制学校,学校拥有21个教学班级,在籍学生730人,教师60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中学高级教师3人,市级学科带头人3人,市、区级骨干教师8人,外籍教师2人。近年来,我们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根据“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发展服务,稳步推进,滚动发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应突出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管理观,应立足于三个“发展”,即“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教师的发展”“一切为了学校的发展”。尤其要秉持“一切为了教师的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白太伦 《课外阅读》2011,(11):373-373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合格的人才,许多学校都树立了“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教学意识和理念,学生主体性地位日益提高,学生的积极极性和求知欲也日益加强。但如何才能把“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贯穿到教育实践中呢?不同的教育工作者有不同的做法,班主任不只是一种称呼,班主任工作也是一门学问,有时需要班主任穷尽一生的精力才能领悟其中的真谛。在教育教学中就是指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按照一定规律和原则,进行有步骤的实施和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3.
商家视顾客为上帝.私立学校视学生为上帝.没听说视教师为上帝。而在一次北师大的校长培训活动中.有一个校长破天荒地说“视教师为上帝”。在学校.我们直接服务于学生.把着眼点也全放在学生身上了,似乎不理智地将教师放在“第二”的位置。曾有一段时间,学生只要出事,家长就告教师,告学校,也不看看事件是在哪里发生的。所以.我有同感.赞成“视教师为上帝”.因为教师是任何东西都无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一所学校办得好不好.责任在校长,关键在教师。从学校发展的角度来讲.学校发展的核一t2,竞争力在于教师:从社会发展的态势来看,国家的复兴要靠教育。  相似文献   

14.
一、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 “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明天”是天山实验小学的工作指导思想,也是教职工的行动口号。这话乍听起来有点广告词的味道——大而空,细想起来则不然,这是学校职能的必然要求。我们说“一切为了学生”是因为:学校是育人的摇篮,学校的工作以人为本,学校的环境,学校的管理,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行为都是为了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学生是我们服务的惟一“主人”,使他们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他们学习、生活的每一份需求,学校都应该给予满足。“一切为了明天”是因为:教育是社会的奠基工程,今天的小学生,十几年后就将成为各行各业的生力军,他们是明天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学校管理中的“人本”是在借鉴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人本”理念的基础上建立的。教师人本管理,就是学校领导在管理过程中把教师的作用放在主体的地位上,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唤醒教师的自我意识和管理的主体意识,发挥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管理的过程,从而为学校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和管理效率的真正提高奠定扎实的基础。但长期来,学校管理“以物为本”,“见物不见人”,在这种管理的束缚下,往往出现学校无精神、教师少追求、办事缺效率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秦福伟 《山东教育》2008,(7):127-127
“把教师放在自己心上。”好的校长让教师津津乐道,让学生、家长念念不忘。这说明校长、把对教育事业的爱化作对同事的关怀,“把教师放在自己心上”。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但是教师是人,人是需要理解、关怀的。从这个方面来讲,在制度管理的同时,对教师需要多一些爱护和理解,多一些人情味,让他们每天带着美好的心情工作。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每个教师耳熟能详的话语.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的一些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有时却把学生置于脑后,随意行事。如此,学生问出“老师.您的眼里有我吗”就不足为奇了。  相似文献   

18.
推行素质教育应强化的几个教育观念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体系,也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它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因此,推行素质教育就必须强化几个教育思想观念,主要包括:教育人本论观念,学生主体论观念,个性教育论观念和人的全面发展论观念等。一、树立教育人本论观念我国教育人本论的思想是在80年代逐步形成的。其核心思想是在教育过程中强调“以人为本”。其基本表现就是要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人。把这一思想落实到教育工作中去,就是学校的工作“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也就是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  相似文献   

19.
赞哥夫说过:“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东西。”其实,这正是我们今天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实施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就应放在挖掘人的潜力,发挥人的主体性和发展人的能力上。这就要求教育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教育活动围绕学生而展开。针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就要求我们教师更侧重对学生学法的研究。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运用各种手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学会”转到“会学”。  相似文献   

20.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随着职业学校改革的深入,迫切要求教育思想的转变和教育观念的更新。作为职业学校教师,首先应当增强课堂教学质量意识。在教学观上,应改变教师为主体的单一主体观,确立教师和学生同为主体的双重主体观。在“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指导下,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和为了一切学生的“三个一切”观念。在课堂上,教师绝不能为完成任务而赶进度,进度必须服从于质量,教师应克服“任务观”,树立质量观。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教”,而且还要帮助学生“学”。打破教学中的教师、课堂和教材“三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