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王名 《学会》2013,(8):22-24
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这一思想不仅规定了我国社会组织改革发展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目标是建立现代社会组织体制,而且为实现这一目标提出了具战略意义的三个方面的重要任务。本提案根据现阶段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主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基于对中共十八大报告重要战略思想的理解,就加快形成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提出若干政策建议。社会组织作为社会管理创新和社会建设中越来越重要的主体力量,近年来在中央和地方各级  相似文献   

2.
杨丽 《学会》2013,(6):24-31
在第三届中国社会管理论坛之"加快形成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分论坛上,与会代表从战略、理论、地方实践、建议与思考等方面对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建设进行热烈探讨。虽然困惑与问题依然存在,但展望未来,我国将有更加宽松的登记体制、更加透明的日常监管、更加常态的政社合作、更加有序的公众参与、更多品牌的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3.
诸彦含 《学会》2014,(6):46-47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作为现实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社会组织是社会活动的主体,也是我们党凝聚力量的社会载体与执政的重要社会基础。笔者认为,建立健全现代社会组织体制需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  相似文献   

4.
王名 《学会》2014,(3):43-45
<正>十八大以来中央明确提出,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在社会体制改革这一整体战略中,包含三个相互关联的重要方面:一是改革现行的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加快形成"政社分开、职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把"组织"还给社会;二是改变社会服务由政府垄断性供给的格局,改革现行事业单位体制,建构主体多元、机制灵活、覆盖广泛、开放竞争的现代社会服务体制,把"服务"还给社会;  相似文献   

5.
郑德胜  胡勉 《学会》2014,(5):55-58
在社会管理改革的大趋势下,创新社会组织体制势在必行。本文通过考察科协历史,提出科协集科学共同体、社会共同体和政治共同体于一体的组织体制,在共同体中形成枢纽协调的组织运行机制和有效承接学术争鸣、科技普及和对外民间科技交往等社会职能的实践,为我国建设现代社会组织体系提供了成功的经验。新形势下,科协要发扬优良传统,审时度势,以构建"枢纽型科协组织"为今后改革的取向,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群众团体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郑德胜 《科协论坛》2013,(11):30-32
在社会管理改革大趋势下,创新社会组织体制势在必行。通过考察科协历史,提出了科协集科学共同体、社会共同体和政治共同体于一体的组织体制,在共同体中形成枢纽协调的组织运行机制和有效承接学术争鸣、科技普及和对外民间科技交往等社会职能的实践,为我国建设现代社会组织体系提供了成功经验。新形势下,科协要发挥传统优势,以构建“枢纽型科协组织”为今后改革发展取向,为建设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技团体作贡献。  相似文献   

7.
康晓强 《学会》2014,(4):5-7
<正>处理好政府和社会的关系是在现代社会语境下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如果说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话,那么社会体制改革的核心就是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社会组织体制改革的核心就是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抓住这个核心,就抓住了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的"牛鼻子"这个根本要害。  相似文献   

8.
袁静 《科协论坛》2014,(8):14-15
<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机构体制机制转变,将一些社会职能、权责等逐渐转让给社会团体组织。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更好的反映群众呼声,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使科技社团真正发挥自身作用,依法有序地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成为社会管理和服务的重要补充,对于促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西宁市科技社团的发展现状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在西  相似文献   

9.
孙录宝 《学会》2016,(9):40-43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明确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基本内涵。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创新性地提出了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组织发展之路。《意见》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组织制度和发展格局,为新时期进一步激发  相似文献   

10.
《学会》2013,(1):30-30
<正>十八大报告提出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指出了社会组织改革的方向。对于社会组织的能力发展和社会公信力建设而言,法律监督、政府监督、社会监督等外部监督机制,都只能作为对触犯法律底线的补救机制,如果没有每个社会组织为自己负责的责任机制,不可能真正达到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1.
杨妮  史维勇  李养光 《科教文汇》2013,(11):196-198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多元化管理主体的重塑,社区社会组织作为基层领域最基本的组织在社会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首先论述创新社会管理的背景与社区社会组织的涵义,继而阐述社区社会组织在推进社区公益事业、社区居民和谐共处、整合社区资源、社区文化的传播及行使部分政府职能这五个方面对创新社会管理所起的作用。最后,本文引入社会工作理念,论述引进社工人才、融入专业方法、运用社工理念以利于社区社会组织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发挥。  相似文献   

12.
吴光芸  赵昕宗 《学会》2014,(2):5-11
农村新型合作组织是农民走向协作、互助和共生的重要途径,其发展依赖于两种类型的社会资本:一是基于村庄社区成员之间相互认同的信念、价值理念、信仰而形成的关系型社会资本.二是由政府外部导入的制度型信任、正式规范及政府促成的组织网络等组成的制度型社会资本.目前我国农村合作组织面临的问题:一是制度型社会资本的不足.政府往往过多地介入到农村合作组织的日常经营决策中,忽视了为农民合作组织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二是关系型社会资本的弱化.乡村社会中尚存的传统社会规范、民间舆论、熟识信任、身份认同、父老权威以及乡村社会纽带等基于血缘和地缘而形成的关系型社会资本日趋弱化.因此,新型农村合作组织的长远发展依赖于关系型社会资本和制度型社会资本的有效融合:一方面,政府要培育制度型社会资本,加强制度供给;另一方面,引导和利用乡村社会网络、共同规范、信念等关系型社会资本促进关系型社会资本与政府外部导入的制度型信任、正式规范等制度型社会资本的融合,推动新型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周秀平 《学会》2013,(2):5-10,37
传统社会组织管理制度面临登记入口狭窄、日常管理薄弱和资源分布不均衡等挑战。这些挑战来自于我国公共管理理念的变化以及社会组织管理工作重点的后移。据此,提出变单纯重监管为管理与支持并重,进一步构建和完善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制度体系,加大社会组织公信力建设力度,完善政府职能部门间的协同工作机制,提升社会组织日常管理的力度与水平,完善社会组织专业人才政策,构建社会组织管理改革与我国公共管理创新的良性互动关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李研  李哲 《科研管理》2015,36(11):124-130
本文提出了科技类社会组织的概念,研究了在我国发展科技类社会组织的思路。科技类社会组织的功能包括社会化创新网络载体,参与形成多元化科技评价体系,补充政府创新公共服务职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政社关系调整将推动我国科技类社会组织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我国新型科技类社会组织的"散点"已经出现,但大部分还处于自发状态,需要进行前瞻性的制度设计和引导。科技类社会组织发挥作用需要以"社会性"为前提,其建设需要充分依托已有的社会网络,运营则需要依靠多元化的资金渠道和政府的分类引导。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社会组织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陆明远 《学会》2009,(6):3-8,31
中国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的变迁为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准备了必要的制度支持。中国城市功能的特殊性、政府在进行城市社会保障和提供社会服务上的缺陷等对社会组织在城市的发展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同时,中国社会组织基于自身的特点,有能力参与城市社会保障,能够有效地弥补政府在提供社会服务,进行城市社会保障中的不足。在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理顺政府、社区等相关城市社会保障主体与社会组织的相互关系,并通过制度的形式加以保持。  相似文献   

16.
慈善组织是我国社会救助的主体之一,其介入社会救助能够有效弥补政府救助的不足。然而由于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政社不分、公信力缺失和社会慈善文化淡薄等原因,我国慈善组织在介入社会救助过程中面临着“领军式”组织少、救助效率低、专业人员少、筹资能力不足、彼此缺乏协调互助等现实困境。为完善我国社会救助体系,不仅要优化慈善组织介入社会救助的外部环境,更要加强慈善组织的内部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社会救助的多元化主体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我国现代社会救助体系中,国家承担着第一责任主体角色。此外,由慈善机构、扶贫机构、社会救助团体等非政府组织和社会成员之间开展的社会互助是我国社会救助的又一重要主体,是对政府救助必不可少的补充。承认并确立社会救助的多元主体,给予社会互助以必要的扶持并营造其良性发展所需的社会环境,是完善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宿玥 《学会》2013,(2):26-30
社会组织的发展是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之计和有效手段。在我国进入风险高发的转型时期,虽然大连市社会组织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已经发挥了较为显著的作用,但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增多,其政策倡导功能、化解矛盾功能、社会治理功能等方面仍有不足,因此促进大连市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基层民主建设,既是重要的理论课题,也是现实社会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9.
杨丽 《学会》2012,(3):14-19
"枢纽型"社会组织,指对同类别、同性质、同领域社会组织进行联系、服务和管理的大型联合组织设置。北京市2008年以来以"政社分开、管办分离"为改革方向,构建以工、青、妇等人民团体为骨干的"枢纽型"社会组织体系,形成"以社管社"的社会组织北京实践。"枢纽型"社会组织是促进人民团体改革、提升社会组织能力的一种路径,但也面临一系列问题,不是唯一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