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教学是一台戏,教师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提高这台戏的质量。一、语文教师应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扮演“桥”的角色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科学地从教材中获取知识。教师如何能扮演好“桥”的角色呢?首先,要激发学生对教材的兴趣,应从减轻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感悟力上入手,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教材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教学时不要让学生感到阅读就是为了回答问题和做“条块”式的分析,而是让他们感到阅读是为了感受一种美。其次,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或感受不到…  相似文献   

2.
覃升刊 《广西教育》2006,(7B):93-93
前几年,社会上对语文教学的批评一度“黑云压城”,说语文教学“少、慢、差、费”。尽管有些夸张,有些尖刻,但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真实的人生”。在不少学校进行的“你最喜欢的学科”的调查中,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赫然排在末位。是语文教材的毛病,还是高考考题的问题,抑或是社会舆论的“误导”?但语文教学的枯燥、缺乏灵性,即语文教师的教学缺乏个性无疑是我们不能也不得不承认的一种现实。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江苏历史高考试题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和相关能力的要求方面与以往有了明显提高。高考的现实让我们历史教师认识到高考不仅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查,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考验。面对高考升学的压力,许多历史教师都在探讨如何上好高三历史复习课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这一问题上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和尝试,希望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作为年轻教师,由于对教材整体知识的把握程度不够以及教学经验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多次指出,语文教材是开展教学的“例子”和“凭借”。为此,我们必须十分重视钻研教材,充分利用这些经过反复论证和精选的、文质兼美的例子和凭借。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读懂并学会写作同类的篇章。然而。只要我们作一番仔细的观察就会发现,在以往和当今的基础阶段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个很大的误区,那就是有相当数量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在备课时,并没有把认真钻研教材摆到重要的位置,而是过多地依赖教学参考书。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常常被诟病为高耗低效的“典范”,包括“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的指责,铺天盖地,不绝于耳。的确,作为母语教学,我们学生所表现出的语文能力和素养与社会期盼差之甚远。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痛着,却茫然着。我们也想让学生如夜梦五书般,如醍醐灌顶般速成为“鸿儒”,真的,做梦都想!也许正是有了这样的“迫切”,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多了些“呵斥”,  相似文献   

6.
中大兴安岭语文教学改革势所必然,但目前遇到三个巨大障碍:一是语文教材的陈旧落后,二是高考升学指挥棒的制约,三是教师教学方式的八股化,因此,在教材和考试制度未彻底改革的时候,语文教学观念和语文教师素质应先有大的突破和改变,应该树立语文即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审美艺术的观念,全面提升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审美修养。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是一台戏,教师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提高这台戏的质量。一、语文教师应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扮演的角色。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教师这座桥就是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我们不能把我们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同时要承认学生对教材理解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考试,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尺,是促使学生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努力发挥语文测试的作用,在试题中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但从现实教学中的一些试题评价来看,我们发现,现有的试题内容单一而繁琐,缺乏综合性和实践性;试题设计刻板严肃,缺乏生机和活力,使得一些学生提起"考试"就犯难。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考试?如何让试题真正发挥它的激励、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位教学第一线的语文教师,面对高考有许多经验可谈,然而面对作文教学,更多的只是一些官话套话。我想,这种情况应该也是大部分语文教师的一种共识。家长或是学生在询问如何提高作文成绩时,回答以"多读、多写、多反思"之类的话,也便成了搪塞过去的最好说词。关于作文教学中的这种教师"失语"现象,笔者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10.
刘康 《考试周刊》2009,(37):23-24
新课标指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小学语文教材不是语文教学的唯一凭借”。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树立新的教材观,使有限的教材发挥出无限的育人功能和无限的价值来。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师备课或者上课时是在“教教材”还是在“用教材”,反映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观念。“教教材”是把教学狭隘地理解为传授知识,把教科书当作教学的唯一内容。它提倡教师备课要“吃透教材”,即吃透教参中的标准答案;上课要“以本为本”,不能超出大纲。学生的学习应“围绕教材”,学校考试应“紧扣教材”,试题答案应和教材“保持一致”。因此,语文课就是语文,语文教材就是语文,我们的语文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而“用教材”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观念,它认为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教学的内容不仅是写在书本上的知识,而且包括了蕴涵在书本知识后面的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活生生的问题和对这些问题的回应。那么,教师如何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呢?  相似文献   

12.
苗陈亮 《学语文》2009,(4):35-35
2009年高考已是尘埃落定,轰轰烈烈之后一切归于沉寂,该是思考的时候了。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我很自然地把目光投向了今年我们安徽省的语文高考试题。  相似文献   

13.
“读”是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一种手段,可是,在课改的今天,我们的许多语文教师仍然忽视“读”。在教学中,“以讲代读”、“以听代读”的现象非常严重,由于教师的误导,学生也不肯费时间来“读”课文,这充分暴露了语文教学的一个缺漏。  相似文献   

14.
廖君 《湖北教育》2005,(7):11-12
“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些新的理念无疑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与此同时,一个新的名字——动态生成,也悄悄地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它告诉每一位老师: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从以“教师为中心”走向“师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从机械、僵化的线形教学走向开放、真实、灵活的板块式教学;从教材的忠实信徒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也需要我们教师以智启智,以情唤情,使学生的生命得到尊重,教师的价值得以体现,让课堂在师生平等对话中尽显精彩。  相似文献   

15.
语文新课标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要“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中学语文教学形势的发展,使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让学生在对美的事物的感受、体验和鉴赏中得到美的享受,从而提高审美能力。那么如何让语文教学走向审美化呢?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我认为应该做到:教师无论在备课时,还是在讲课中,都要进入角色,倾注感情。  相似文献   

16.
“多媒体是否冲淡了语文味”,一个既老又新的话题,一个注定无法取得一致意见的话题。在本期“讨论吧”中,你说,“多媒体,语文课离不开你”,“多媒体丰富了语文味”;我说,“有比多媒体更好的……”,“让学生拥有理解、感悟语言的空间”;他说,“运用多媒体贵在恰当”,强调取舍有度而不“越位”。何谓“语文味”?其实无非就是人们印象中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既然新课程下的阅读教学是崭新的、开放的、生成的,既然多媒体也是一种教学手段,也是为课程目标服务的,那么,我们还有必要把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对立起来吗?虽然角度不同,理解不同,结论也不同,但我们总认为,围绕课程目标,只要是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师自己使用起来得心应手的、配合教材最适宜的,就是最好的,您说呢?11月话题:自由式回答能得到教师的推崇吗?在教研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思考片刻后,只要教师一个手势,便有十多个学生同时站起来抢着发言。大概因为是公开课,学生参与热情很高。这一教学行为,受到了很多听课教师的推崇。这让我们看到了师生地位已悄然发生变化,教师由课堂提问的主宰转为一个倾听者,让学生做了学习的主人。但也有个别教师认为:对于那些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一般的孩子来说,他们只能听听算了,根本没有机会参与回答。自由式回答能得到教师的推崇吗?请结合实例谈谈你的看法。来稿请寄《小学青年教师》编辑部李争或电子信箱qnjiaoliu@yahoo.com.cn  相似文献   

17.
刘德军 《成才之路》2011,(31):82-82
近年来,江苏高考的语文均分普遍较低,令人担忧。是试卷难还是教学上出现了偏差?语文教师自然背起了教学无效的黑锅。语文教师无语问苍天的同时,也在自问,自己背的是不是黑锅,语文到底要怎么教。虽然高考这种评价方式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语文教学自身的问题还是客观存在的。大多数时候,语文教师困惑的是怎么教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是在明了其他两个问题的基础上才能回答的。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历来是语文教师所追求所奋斗的目标,作文教学效益也是评价语文教学质量的标志之一。很多语文教师都有体会地说:“对语文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教学;对学生来讲,最难的语文作业也是作文。”每每遇到作文课,有些学生抓耳挠腮,东翻西找,无话可写,无感可发。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反省:怎样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作文、会写作文。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先生提出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是广大语文教师所追求的至高目标,语文教学的创造性也恰恰体现在这里。然而语文教学却长期处在“满堂灌”、“一言堂”的被动状态中,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原因何在?除了教材编写方面的因素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方法的守旧和老套。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必须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人们常说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这无疑突出了作文的重要。一份语文高考试题,60分的作文分值,的确让师生们不敢小觑。为此,各种类型的作文讲座和各种版本的作文秘籍层出不穷,仿佛有了这些高人指点,学生就能妙笔生花了。虽然学生在学业的重压下希望求得捷径在情理之中,但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作文不是一朝一夕练成的“花招”.而是长期积累修炼的“内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