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介是存在于事物外部的、相对于两事物或一事物内部对立着的两个方面的“第三者”,它只是在事物发生转变时才参与到事物内部,因而事物并不总是“一分为三”的。相对于事物之“一分为二”的观念划分和“一分为多”的实体划分,“一分为三”只具数字比附的形式而不具有深刻的辩证法意义。  相似文献   

2.
关于"一分为三"由来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分为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核心,是人类认识事物最普遍的规律和最基本的思维方式,是人类思维、认识和理论宝库中的瑰宝和精神财富。“一分为三”的思想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一分为三”的思想分析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是科学地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事物可以“一分为二”、“一分为三”、“一分为多”,矛盾也可以“一分为二”、“一分为三”、“一分为多”。它们同属于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核心不是“一分为二”,而是“一分为三”。哲学上的最高概括不是“一分为二”,而是具体情况(事物、矛盾、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4.
1982年春,我在哲学上公开直接地提出“一分为三”命题,至今已有23年,发表文章200篇。尽管这样,但在哲学原理中尚未得到采纳,因为反对意见不仅多而且大。他们说什么“一分为三”根本就不是哲学命题,而是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异端邪说,“一分为三”依据中介来立论实属荒唐,矛盾“一分为三”完全是胡说八道,它实为两对矛盾的关联或“合二而一”之误解。为此,我将作出总答辩。  相似文献   

5.
“一分为三”论认为事物的存在和人类对事物的认识都符合一分为三的规律,该理论能帮助人们全面的系统的立体的认识事物,应用到公共事业管理类课程的案例教学中能在组织教学、启发思维、总结点评等教学工作中发挥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物理学-无论是力学,声学,还是光学,热学,或是电学,原子核物理,无论是物质的结构,还是物质的运动状态,或是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确切地证明了事物是一分为三的。  相似文献   

7.
我赞成一分为二,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之一。那么,是否有时候也能“一分为三”呢?  相似文献   

8.
与西方的“一分为二”不同,儒家思想体现的是一种中国传统的“一分为三”的思维方式,对“道”与“器”之间的“象”的申明并重视,赋予儒家思想以诗性气质,这一气质的鲜明反映为儒家对诗的重视。本文通过分析“一分为三”的思维方式与儒家对诗教的重视,试图建立“象”与儒家思想的诗性气质及重诗之间的合理联系,并阐明这一点对于儒家文艺思想中审美标准与解读原则的确立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一分为三”与“一分为多”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分为三”是对“一分为多”的科学定性和分类,是“一为分多”的一般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0.
一分为三论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三的,这可通过三个依次继起的环节来论证。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表明中间形态是任何事物从不成熟发展到成熟所不可逾越的稳定形态,每一事物发展的时间起点和历时长度是千差万别、极不统一的,所以,我们面前呈现的事物必然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图景,有的事物处于发展的起始形态,有的事物处于发展的成熟形态,而另一些事物则处于发展的中间形态。“一分为二”说是错误的:①与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不符;②与事物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规律相修;③在其逻辑上自相矛盾;④滋生出“非此即彼”的错误观念,其负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1.
中介——第三者——一分为三——与朱宝信同志共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介是普遍存在的 ,并具有多重含义。承认中介的存在 ,并确认它是第三者 ,这是一个突破 ,但对第三者的理解还应该拓展开来。既然承认中介、第三者 ,那就顺理成章地要确立“一分为三”命题 ,当然 ,“一分为三”并不完全等于“中介论” ,因为它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  相似文献   

12.
对于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全盘否定是不对的,但全盘肯定也不对,应该运用"三分法"进行分析:有的可以直接继承,拿来运用;有的则要进行改造,才能加以运用;有的就要彻底抛弃,不可继承和运用.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对待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图书分类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把分类理论应用于目录制作的国家。《七略》创立的六分法分类体系是我国最早的图书分类法 ;魏晋时期 ,一种新的分类法——四分法应运而生。唐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目录事业长足发展的时期 ,南宋目录学家郑樵的《通志·校雠略》着重探讨了图书分类理论 ,成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理论研究专著。清代乾嘉年间 ,章学诚总结了前人的成果 ,提出了“辨章学术 ,考镜源流”的目录编纂思想 ,对目录的分类方法、著录方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萧岛泉的《杨献珍:共和国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第一人》一书,对于解决共和国历史上"合二而一"与"一分为二"论战这个问题有其别人不能取代的作用,他的著作可以帮助我们看到历史的复杂性,帮助我们穿过历史的迷雾,看到历史的真相。  相似文献   

15.
事物的发展变化通常是按“一分为三”的规律运行的。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就是“一分为三”这一规律的具体反映。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要判断姓“资”还是姓“社”就必须掌握“三个是否有利于”;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步骤,就必须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16.
中庸是传统道德中最高的德行。中庸之道是一分为三之道。中庸与不及与过并立共同构成一分为三的行为模式,包涵“不及-中庸-过”、“小人之道-君子之道-圣贤之道”等等。  相似文献   

17.
“一分为三”是人类认识最普遍的规律和最基本的思维方式。西方哲学充满着“一分为三”的辩证思想。哲学意义上的“一”具有本原意义,是具有普遍性意义的无任何规定性的存在。这与老子“一”相似。“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广泛的包容性和强烈的可变异性。“三”具有“类”的意义。亚里士多德提出了“美德是一种适中”的观点,构成“过度、不足、适中”的“一分为三”模式,相似于我国孔子“过、不及、中庸”模式。“适中”是法律、自然、良心等。黑格尔提出了“正——反——合”即否定之否定的“一分为三”思维模式,并将自己的哲学体系划分为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三个部分。这与中国哲学思想都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8.
杨献珍当年讲“合二而一”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阐明矛盾的同一性;“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是有机联系在一起而密不可分的,然而它们的倾向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合二而一”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种尝试,而且与当今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思维非常一致,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