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云 《学语文》2004,(9):6-7
《胡同文化》是汪曾祺先生的一篇书序,实质上是一篇文化散文,包含着浓厚的文化意蕴。本文中已明确交代“胡同文化”即是一种封闭文化,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胡同文化已渐渐消失,但对于它的衰落,作者却说很眷恋.甚至很伤感。封闭文化本应加以批判,对它的消失。应该像鲁迅对待雷峰塔的倒掉那样拍手叫好,作者的伤感缘何而生呢?  相似文献   

2.
《文化苦旅》中的一组(17篇)散文,记他西到阳关,东到江苏狼山,游历祖国名胜时所作的文化思考。由于所游历的地方总是古代文化和文人留下较深烙印的所在,他又一处处艰苦跋涉,所以称之为苦旅。17篇中,有写敦煌文化群体的4篇,写因古代名人有所作为、地因人传的8篇。多写自然景观但却表达其给予作者感受的5篇。概括地说,这些优美散文,发掘了中国自然与人文遗产中的文化内涵,从文化递传意蕴方面启发了读者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河洛文化是根植于河洛地区的地域文化,为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华夏部族、汉民族及其他民族的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在与周边地域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完善发展,最终成为中原文化、黄河文化的核心,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根和主源。河洛文化博大精深,内涵十分丰富,已引起国内外不同国籍、不同肤色人群的广泛关注。当前河洛文化研究,正是方兴未艾,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特别是1989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七次国际学术研讨会,许多中外学者发表了一篇篇真知灼见的研究成果,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河洛文化研究工作的健康发展。为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本刊选载一些优秀论文予以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袁立华 《阅读与鉴赏》2007,(4):44-44,54
庞朴先生的《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论说文,而是一篇具有民族意识和人类高度的理性科普小品,可谓是一篇文从其人的经典。说文从其人,可谓因文  相似文献   

5.
张金霞 《学语文》2007,(4):3-43
中学生的语言,不管是表现在日常交际上,还是在即兴"创作"和短信书写上,常常极富个性,打着时代的烙印。这是一种中学生"社会"的社会方言。这种社会方言的特征在语汇、语篇上浸透着中学生社会的"文化"因素,因而形成一种中学校园语言文化现象。本文拟从语汇、语篇两方面对这种富有特色的语言文化进行简略的考察。  相似文献   

6.
河洛文化是根植于河洛地区的地域文化,为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华夏部族、汉民族及其他民族的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在与周边地域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完善发展,最终成为中原文化、黄河文化的核心,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根和主源。河洛文化博大精深,内涵十分丰富,已引起国内外不同国籍、不同肤色人群的广泛关注。当前河洛文化研究,正是方兴未史,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特别是1989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七次国际学术研讨会,许多中外学者发表了一篇篇真知灼见的研究成果,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河洛文化研究工作的健康发展。为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本刊选载一些优秀论文予以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写作是一种深嵌入文化的行为,二语写作是书面形式的复杂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对比修辞学为二语写作教学的文化导入提供了理论依据。在二语写作教学的选词、造句、组段、谋篇等指引性程序训练中,文化导入的主要内容为词汇文化、句法文化、语篇文化。语言知识的习得与文化习得同步发展,有助于二语学习者产出地道的、体现其文化精髓的作品。  相似文献   

8.
语篇是一个相对完整和独立的语义整体。语篇翻译的成功与否受诸多因素影响,尤其是文化因素。在语篇翻译过程中,译者首先要确立语篇意识,把它置于文化语境中去理解、去思考,才能“忠实”地再现原文内容和文化信息。语篇翻译即是文化翻译。  相似文献   

9.
校园文化是一种外在于气质,内在于雅静,是弥漫在校园每个角落的文化体现。构建丰富多彩的现代化学校文化内涵,可从思想篇、价值篇、建设篇等三方面入手,使校园文化具有书香、花香、人文之香。  相似文献   

10.
【内容简介】《胡同文化》是为摄影集《胡同之没》写的序,但文章并没有直接叙述“胡同之没”的主题,而是先谈胡同的起源、发展,再谈胡同文化的特征,最后谈胡同文化在时代大潮中的衰落。它既是一篇典型的序言,又是一篇很有艺术魅力的文化散文。  相似文献   

11.
文体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文化具有层次性,而不同文体类型的语篇所蕴涵和影射的文化现象的深度、广度及其交际功能也不同。文体这种内在的文化诱因与表层框架、语言情境与文体功能的相互照应为文化认知水平的提高和语用能力的培养提供参数。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土壤。语言与文化间的相互作用、紧密关联使得文化导入成为外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必须在外语教学中导入对象国文化,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和使用对象国语言。对于大学法语教学而言,文化导入的内容主要依赖于提供语篇的教材。大学法语教师应利用现有的语篇素材和教学用具实现最大限度的文化导入,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获得更为正确的语言知识和较为全面的语言观。  相似文献   

13.
教学设想 散文名篇《胡同文化》是汪曾祺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一篇序言。但文章并未从摄影艺术的角度落笔,而是从胡同民居的角度揭示北京市民的文化心态,胡同文化的内涵。全文洋溢着浓烈的京腔京味儿,是一篇提升学生文化品位的典范文,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力图挖掘文本背后的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3,(A2):24-25
文章是一篇地方文化精神研讨会发言稿,以如何理解、概括、构建、实践"茂名精神"为例,讨论了如何建设地方文化精神及其品牌效应问题。  相似文献   

15.
《胡同文化》是一篇描绘北京胡同文化的风情散文。作者通过对胡同命名、习俗、居住在胡同中的北京人的生活状态以及胡同的衰败等的描述,赋予了胡同浓郁的文化气息。这种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封闭文化。在对北京胡同文化进行描绘的同时,文章还表现出了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的深厚感情及作者对胡同之没的淡淡伤感。  相似文献   

16.
语篇是指实际使用的语言单位,是一次交际过程中的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语篇教学的核心在于创设语境,立足英语语篇教学的文化渗透,就应利用各类语言材料,创设适当的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通过有意义的语言输入来激活有意义的语言输出,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和语用中的文化因素,提高交际的有效性与得体性.  相似文献   

17.
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是1958年美国人类学家奥博格(Kalvero Oberg)在他的一篇学术论文中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指一个人进入到不熟悉的文化环境时,因失去自己熟悉的所有社会交流的符号与手段而产生的一种迷失、疑惑、排斥甚至恐惧的感觉。本文从容易遭遇文化休克的群体入手,从心理学角度对文化休克现象进行解释,试析在跨文化交际中对文化休克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众多语言学家从不同角度为语篇研究,特别是语篇连贯性研究做出卓越贡献。由加利·帕尔默创建的文化语言学以认知语言学为框架,将语言、文化和认知整合以语篇研究为主要内容,将图式理论运用其中,构建语篇情节,挖掘其中的认知性和文化因素,为语篇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19.
语言和文化是密切相关的, 英语教学包括精读教学中要进行文化教学,引导学生注意各类文化知识。精读教学的文化教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语篇思维模式、风俗习惯、词汇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20.
苏州是吴文化的中心地带,而丰厚的文化底蕴往往对教育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幼儿来说,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使其在吴文化的滋润下成长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吴文化作为一种看得见的文化形式,具有丰富多彩的节日篇、民间工艺篇和美食篇等文化底蕴特色,而将这些地方文化魅力展现在幼儿教学中,让孩子通过听、说、唱、学等多种方式实现与吴文化的近距离接触,可以有效地给予孩子心灵的启迪,促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通过对吴文化的基本认识和让孩子在其浸润中成长为研究要点,梳理幼儿在吴文化下的成长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