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全体工作人员: 首先感谢你们出版了张扬同志的小说《第二次握手》,若不是打倒了“四人帮”,我不可能再会看到这样一本如此吸引人,感动人的小说,在此,也更应该感谢本书的作者,不屈的文艺战士张扬同志。我生活在异国他乡,祖国的朋友给我寄来了这本书,多么好啊!我想,象小说《班主任》,《我爱这一片绿叶》,《爱的权利》等小说都在纽约的华人报刊《北美日报》上刊登,我多么渴望这  相似文献   

2.
1933年5月14日,丁玲在上海被国民党特务绑架,当时几乎无一人敢出面揭露此事。尚在青岛大学任教的沈从文得知后,于5月25日写下了《丁玲女士被捕》一文,并在胡适主编的《独立评论》上刊出,后又在《大公报文学副刊》上相继刊登出《丁玲女士失踪》以及《记丁玲女士跋》两篇文章。不久,忽然听到丁玲遇害的传闻,正在为老友奔走呼号的沈从文感到无比愤怒和悲伤。正是在这种情绪下,才有了《记丁玲女士》(后改名为《记丁玲》)一书。当该书在天津《国闻周报》上连载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这不能不  相似文献   

3.
《驳于连》,本来是为法语读者写的。没想到会引起中国知识界的兴趣。最初是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主任张西平教授提出要把它翻成中文,在他主编的《国际汉学》上发表,供中国读者参考。后来认为读这一学刊的圈子太小,不如交给《中国图书评论》,张教授也同意了。在此感谢他的支持,也感谢《中国图书评论》的杨平总编辑和程巍先生接受了这篇篇幅比较长的评论,更感谢早在30年前在日内瓦认识的郭宏安先生,他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把它译成中文。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同志渊博的知识既来源于革命的实践,也来源于对文献的利用。毛泽东同志从八岁开始读书,一直到十三岁才离开本地的私塾,其间读了具有人民性的《西游记》、《水浒》和《三国演义》等小说。他读这些小说极其用心,在书上打了圈、点等记号,或写上批语。这是毛泽东同志一直保持着的一种优良读书习惯。从十三岁至十五岁,由于父亲需要帮手,使这个极爱读书的少年辍学在家,在田地里劳作。除了农活和帮助父亲记帐,毛泽东同志仍旧挤  相似文献   

5.
祝贺与感谢     
金风送爽的时候,迎来了令人瞩目的共和国首届记者节,我, 作为一名老教师,在这儿向记者同志致以节日的祝贺与由 衷的感谢。祝贺记者同志节日快乐,事业有成;感谢记者同志使我 能在教育生涯中与报纸杂志结伴同行,不断从中获得“源头活 水”。 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须有一桶水。其实,这个比喻 并不妥帖。“一桶水”的看法是静止的,只注意到“量”,至于“质”如何,是活水,还是死水,是清纯的水,还是混浊的水,不得而知。我历来认为教师必须知识常流水,才可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要做到…  相似文献   

6.
李美皆 《出版广角》2013,(22):87-89
丁玲,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社会活动家,原名蒋伟,字冰之,笔名彬芷、从喧等。《莎菲女士的日记》《太阳照在桑干河》是丁玲代表作品,曾获斯大林文艺奖金。丁玲和王剑虹离开家乡后,就在上海、南京漂着。据沈从文《记丁玲》所载,在南京,"两人既同些名人来往,照流行解放女子的习气,则是头发剪得极短,衣服穿得十分简便,行动又洒脱不过(出门不穿裙子的时节次数一定也不少),在住处则一遇哀乐难于制驭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闻周刊》2010,(8):76-78
1984年,中组部作出了《为丁玲同志恢复名誉的通知》,认为“丁玲同志是一个对党对革命忠实的共产党员”。陈明回忆说,看完通知。耄耋之年的丁玲说,现在我可以死了  相似文献   

8.
今年立秋过后,一个周末的早晨,南京清凉山公园扫叶楼上,迎来了十几位原国民党《中央日报》的员工。聚会的主持人是解放前打入《中央日报》的地下党员李廉同志(现任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他们一边品茶,一边回忆当年在地下党的领导下,在《中央日报》开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读到陈思和教授的《土改中的小说与小说中的土改——六十年文学话土改》一文①,十分感慨,中共领导下的伟大的土地改革以及反映土改的文学作品,终于让著名文学评论家、著名学者陈思和先生关注并以两万四千字的规模给以深入研究,这确实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当代文学史上被人们所忽略的一个重要课题,陈思和先生填补了这个空白,功德无量。  相似文献   

10.
陈喜儒 《传媒》2002,(6):57-58
藤山纯一先生邀我去喝酒,我虽然滴酒不入,但还是答应了。 藤山先生是经营日本和中国书画的老板,与我本来相隔如山,是野间宏先生介绍我们认识的。 野间宏先生是日本战后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小说《真空地带》、《阴暗的图画》、《脸上的红月亮》都有中文译本。野间先生对中国友好,远在中日建交之前的1960年,就率日本文学家代表团访华,受到毛主席、周总理、陈毅副总理的亲切接见。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大江健三郎,当年是这个团中最年轻  相似文献   

11.
雷雨 《出版参考》2009,(22):27-27
在断断续续看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出版人:汤姆·麦奇勒回忆录》的时候,报纸上零零星星的有关于赵家璧百年诞辰的纪念文章。大家普遍认为赵家璧先生的主要功绩在于他当年主编、策划、出版过《中国新文学大系》、《良友文学丛书》、《一角丛书》、《晨光文学丛书》等,其中为大家津津乐道的是《良友文学丛书》出版了鲁迅、茅盾、老合、巴金、丁玲等人的作品。据说,胡适、周作人、郁达夫、朱自清、郑振铎、阿英等人也都与赵家璧有过合作。  相似文献   

12.
新儒林寓言的戏谑演述──评戴维·洛奇的《小世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戴维·洛奇是英国伯明翰大学教授,当代著名作家。他的长篇小说《小世界》(《SmallWorld》自1984年问世以来,已被译成多国文字,获得了极高的世界声誉,被中国学者盛赞为西方的《围城》。1998年2月,作家出版社郑重推出《戴维·洛奇文集》,其中即包括了由赵光育先生翻译、罗贻荣先生审校的《小世界》一册。洛奇是一位学者型的作家,他一面进行小说创作,一面从事文学批评,在两方面均建树颇丰。这种双重身份使他的小说创作具有强烈的理论自觉。洛奇在他的代表论著《小说的艺术》中曾系统地提出了小说创作的理论主张,书中对“作者闯入”…  相似文献   

13.
《出版史料》2008,(1):62-62
胡适在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时,曾聘请沈从文任北大教授。抗战时,沈从文在西南联大教书,一次在课堂上对学生说:“适之先生的最大尝试并不是他的新诗《尝试集》。他把我这个没有上过学的无名小卒聘请到大学来教书,这才是他最大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习现代文学史的人都不难于知道当年北大两教授的一次作文造假。那是1918年3月《新青年》杂志上署名“王敬轩”的《文学革命之反响》。但,世上本无王敬轩,他是北大教授钱玄同化身的假名。在这个名头下,文章对新文化运动肆行攻击。然后由北大另一教授刘半农撰文批驳。  相似文献   

15.
读《美的历程》德文版■彭富春《美的历程》问世已逾十年之久。当年,正是在它和李泽厚先生著作的激励下,使我从文学转向了哲学,并且最后成了李泽厚先生的学生,就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不仅我,而且我们这一代的许多人,都应该感谢李泽厚先生的思想启蒙。中文版...  相似文献   

16.
《兰台世界》2007,(15):5
尊敬的吴锡硕先生,尊敬的曾维秘书长、刘金树局长,各位来宾: 出席吴天威教授档案资料捐赠仪式,我感到非常高兴.我代表国家档案局向吴锡硕先生及其亲属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受赠档案的辽宁省档案馆致以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17.
周光召同志介绍《科学》杂志所起的社会作用时,特别提到华罗庚在《科学》上发表一篇处女作后成才的往事。我同华罗庚同志曾同事过一段时间,有段时间十分密切。华罗庚当年在金坛县初中毕业,后来在他父亲的小铺子里做店员。1930年他在《科学》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那篇论文怎么会引起清华大学数学系熊庆来主任的注意呢?是由系里的一位教员唐培经先生介绍给熊庆来的。熊先生十分关心青年的培养,于1931年把华罗庚请  相似文献   

18.
感谢这么多领导同志、领导机关和兄弟单位给予的厚爱,感谢各位领导百忙中亲临座谈会给予指导!借这个机会,我把《新闻战线》的情况做一个简要的汇报。一、《新闻战线》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9.
《这边风景》是王蒙于文革期间创作的唯一一部长篇,但于近日才正式出版。当年,他戴着右派帽子写出了这部左派的小说  相似文献   

20.
女中豪杰,文坛奇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长 久地伫立在太平洋彼岸,凝视着烟波浩渺的远方。她在思念久违的故乡,思念湘江的流水,洞庭湖的波光,岳麓山的彩霞,青枫峡里的红叶、溪流……读完《从"女兵"到教授--谢冰莹传》,浮现在我脑海中的是如此一幅清晰的画面。感谢作者,让我们第一次这样真实、清楚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