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试论程登科“民族体育”思想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旭 《浙江体育科学》2010,32(3):111-112,121
程登科,中国近代著名体育思想家与活动家。他的"民族体育"思想,其核心是"全民体育化"和"体育军事化"。这一体育观,在中国处于抗日战争前后时期,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抗战时期"战时体育"的理论基础。他对抗日战争时期制定"体育军事化"和"军事体育化"政策,在中国近代史上,为推广和发展军事体育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的民族体育思想是与时俱进的产物,对当今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永春 《体育世界》2008,(8):104-105
19世纪80年代各国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运动疲劳产生的机制提出了种种学说,如"衰竭学说"、"堵塞学说"、"内环境地稳妥态失调学说"、"保护性抑制学说"等。近年学者提出了疲劳的"自由基学说"。Harman(1956)和McCord(1969)先后发现人体正常代谢及病理过程生成自由基并提出自由基学说。随着自由基研究技术和方法的突破,  相似文献   

3.
荀子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百家中的杰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哲学家。他集儒家学派之大成,采纳诸子百家之专长独树一帜。他继承和发扬了儒家学派的"礼治",形成了荀子"隆礼"思想,其影响极为深远。文章通过对荀子"隆礼"思想的研究,认识了其基本理论,以这些基本理论为指导思想,运用到武术的礼节中,目的是寻找武术礼节的理论基础,为武术的发展提供可参考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国哲学的太极观念与太极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太极拳的命名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效天法地的思想方法。太极十三势吸收了周敦颐《太极图说》中的太极阴阳,并以五行取代四象八卦的学说。太极"内动"在太极拳中体现为强调"太极元气"在体内的运动。而"心为太极"的思想则体现为演练太极拳时强调"心贵静"。  相似文献   

5.
陈樨 《精武》2012,(31):76-78
中华传统养生思想,是以中国传统医学为基础,糅合道家、儒家等诸多哲学思想演变而来,其学说渗透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朴素的唯物主义自然观,追求人与外物、心灵的协调一致,最终达到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目的。这种以人文哲学为基础的养生思想,当前重新得到全社会的关注。通过对中华传统养生思想加以梳理,总结出其中一些行之有效的基本规律和做法,借此与现代高校体育相参照,以期对当前高校体育教育的完善做出有益的借鉴与启发。  相似文献   

6.
"和乐教育"思想是孔子教育思想的典型代表,文章在对"和""乐"教育思想的阐释的基础上,结合新形势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全面贯彻"健康第一"教育思想的现状,提出"和乐教育"思想融入高等体育课程改革是发展人才战略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希望相关论述能对高等体育教育改革有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7.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和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建人之一的陈独秀,一直提倡体育活动,并且非常重视对体育和体育教育的研究。在他对体育问题的论述中,有着许多真知灼见,并初步形成体系。他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思想极为活跃的时代,近代西方各种思想学说,被竞相介绍入中国,各种思想流派之间,新旧思想之间,斗争异常激烈。产生于斯发展于斯的陈独秀的思想主张,并不是突然形成的,在思想碰撞的大潮中也不可能始终一成不变。陈独秀  相似文献   

8.
张祝平 《精武》2012,(2):91-92
学校体育教学思想决定着学校体育的发展方向,研究学校体育教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思想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分析,目的在于掌握和分析过去,预测未来学校体育教学思想的发展,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指明方向。研究表明: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思想大致经历了以"三基"为目标、以增强体质为目标、唯生物体育观、重新以增强体质为目标、身心全面发展的"三维观"和"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历程。经过分析认为,学校体育教学思想应由片面的健康观向全面的健康观转变,对课程结构的认识应由完整的竞技项目体系向健身方法手段转变和教学方法应由包办式向学导式转变。对未来学校体育教学思想的发展方向提出几点建议:认为学校体育教学思想应向层次性和延续性方向发展,应向"人文体育观"方向发展,同时确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和"素质教育"相结合的学校体育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文革"前夕和"文革"中发行的—些邮票,以"毛泽东思想"作为邮票的套名、图名,以及在主图中出现"毛泽东思想"的文字,笔者在本刊今年第3期上已经简单列举和介绍过了。当然,邮票设计者为了准确表达这—主题,在设计时常会(不是全部)采用毛泽东的著作、语录或题词作为设计语言。因为"毛泽东思想"主要是毛泽东的思想,而毛泽东的思想全部体现在他的著作里(语录和题词是一种借代)和实践中。  相似文献   

10.
试论马克思主义的体育观──从个人全面发展学说看马克思体育思想的若干问题杨楠马克思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是阐明人的全面发展涵义和条件的学说。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和教育理论体系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无疑也应该成为社会主义体育目的论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背景下对传统武术和现代武术进行文化解读,不但有助于提高对其概念的理解,而且更能提高我们对两者的认识,传统武术是建立在我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一种武术文化,而现代武术则是在西方体育文化影响下,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竞技性体育文化。对两者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武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抽样调查涪陵城区10所小学开展武术活动的情况,掌握城区小学开展武术活动的现状,分析影响武术活动开展的不利因素,从而提出:改善师资状况;提高学生对武术的认识;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认真制订武术教学计划;通过多种渠道丰富武术教学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武术活动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武术在西北地区大多数高校成为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必选内容,在现实教学中武德的教育意义没有被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教材中及实际教学中多没有得到体现。本文通过对武德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期对完善武术教学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14.
贾春晓  杨华莉  胡洪森 《精武》2012,(6):83-84,96
目前传统武术的发展不尽人意,改变这种状况是每一位武术工作者和武术爱好者应尽的义务。本文主要运用调查访问文献资料法探析中国传统武术面临全球背景下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国内党技武术的排挤及其自身的瓶颈等诸多不利因素,提出传统武术要发展,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与党技武术协调发展,加大传统武术的推广和普及力度,还原真实武林,注重攻防实战,理顺传统武术的继承与发展的渠道,保持民族文化特点,依托中国传统文化、抓住机遇,在普及和推广的过程中扬长避短,开拓中国传统武术的国内外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科技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良好的国家形象已经成为对外交往的旗帜、通向世界的通行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武侠电影作为大众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国际交互性传播使人们获得不同时空文化共享的机会,导致了文化价值的表现形式各具特色,深刻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映射着当代中国的国家形象。武侠电影能够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能够增强“博弈”实力,抵制“后殖民主义”现象;能够转变“定型化形象”,塑造积极正面的中国国家形象;能够弘扬中华武术文化,树立中国文化自信,传播文化价值;能够培养“文化自觉”,展现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能够抒发爱国情怀,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与认同感。但部分式侠电影以“舞”代“武”,容易引起文化误读;有“武”无“侠”,使武术文化精髓消失殆尽;渲染血腥暴力,对中国国家形象会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福建是南派武功的发祥地之一,为把福建南拳推向世界,套路改革势在必行。本文旨在对改革创编出既有福建南拳特色,又适应竞赛要求和有利于推广的规定套路作一些思考,以期对福建南拳的改革发展作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武术在现代发展中借助了包括电影在内的现代传媒技术,而电影等也造就了众多耀眼的武术影星。在分析当代武术影星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合理性基础上,论述了武术影星与中华武术互动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非洲文化的角度介绍“非洲武技”(或“非洲武艺”)的概念,描述非洲人对格斗术的理解并提出“非洲武技”的“武、巫、舞”概念,即将格斗、巫术和舞蹈的三位一体视为“非洲武技”的核心。另外,简要对比非洲武技与中国武术两个概念,以显出二者的相似与差异之处,便于促进中非文化理解。最后简单介绍了“非洲武技”中比较为有代表性的格斗术如Engolo、Dambe、Laamb、Donga以及 Zulu Stick Fighting(祖鲁棍法)。  相似文献   

19.
文章针对当前武术发展现状,提出传统武术如何成功地进行现代化转型,以满足广大民众对武术本身所能带来的单纯的愉悦和情趣的需要,为传统武术在现代社会的变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在广泛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东、西方武学的人文环境进行了对比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东、西方武学的文化理念的差异,乃至于全球武学与中华武学理念的差异,是形成各自不同武学指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