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在读2001年第10期《班主任之友》上刊登的杨海敏老师写的《我们眼中的考试》一文时,我发现了一个错误。文中有这样一句:如果我们把考试看作打仗的话,我们需要有大将风度,就像苏轼在《赤壁赋》中所言:“谈笑间灰飞烟灭”。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这样一句:“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而在《赤壁赋》中并无此句,也找不到类似的话。所以,说“谈笑间灰飞烟灭”语出《赤壁赋》实属错误。《赤壁赋》与《赤壁怀古》都是苏轼在宋神宗元丰五年《赤  相似文献   

2.
苏轼在其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写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关于词中“赤壁”这个地名,众说不一,至今犹然。宋张耒《明道杂志》:“黄州江南流,在州西,其上流乃谓之东津,其下水谓之下津。去治无百步,有山入江,石崖颇峻峙,土人言:‘此赤壁矶也。’按:周瑜破曹公于赤壁,云陈  相似文献   

3.
关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意旨,今人似有定论:借咏史怀古委婉传达“建功立业”的报国情怀,抒发“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感慨。新编教材第三册《教学用书》也承袭了此说。然考之苏轼谪居黄  相似文献   

4.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词,是苏轼的千古绝唱。开头写出的是这一名作的上阕后半和下阕前半,这是赤壁词的主体部分。赤壁词的主体部分描绘了一幅历史画卷,即“赤壁之战”的图景。诗人苏轼用“如画”的江山,衬托出赤壁之战中的英雄人物。其中,  相似文献   

5.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10 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4 5岁) ,因“乌台诗案”被贬谪苏州团练副使时游赤壁所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爱国词人辛弃疾12 0 5年(宋宁宗开禧元年,6 5岁)在镇江知府任上所作。这两首词都是词人的代表作,同时也是宋代豪放派词的代表作。在词的题材,写作目的和写作手法上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通过对比赏析,细细品味就知道了。相同的地方是:一、这两首词都是以怀古为题,抒发自己的胸襟与抱负。《赤壁怀古》作者以赤壁为背景把对自然山水的描绘与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至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紧密结…  相似文献   

6.
程旭东 《现代语文》2013,(12):61-63
宋词十大名篇中,位居综合指数排行榜榜首的就是《念奴娇·赤壁怀古》。难怪胡仔云:“东坡‘大江东去’赤壁词,语意高妙,真古今绝唱。”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经三年。七月苏轼游赤壁,作《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相似文献   

7.
张港 《语文知识》2001,(9):9-10
贾岛的“推敲”,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都是自古传诵的炼字改诗佳话,而苏轼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修改却鲜为人知。其实,《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修改也是颇能让写作者深思的炼字改诗典型事例。现在我们看到的苏轼这首词,通常版本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相似文献   

8.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作年新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一般依从南宋傅藻的观点,认为此词为苏轼元丰五年七月游赤壁后继《前赤壁赋》而作。比较《念奴娇》词和《前赤壁赋》描写的情境,二作当不可能因同一次赤壁之游而作;词中对英雄人物的热烈歌颂和“人间如梦”的人生悲慨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冲突,此种强烈情绪必因一非常事件之触发。考北宋史实,元丰四年十一月宋师“灵州溃败”,可能这正是本词创作的原因。因苏轼得到宋师失败消息当在该年十二月中下旬,故本词亦当作于是时。另本词的词牌、词题、词句以及形象的塑造和谋篇布局中都暗藏玄机,这些都为元丰四年说之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9.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棗——杜牧《赤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棗——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山名。共有五处,皆在湖北省境内。其中有两处最为著名,一处是今蒲圻县赤壁乡,相传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孙权与刘备联军用火攻大败曹操军队于此;另一处是在黄冈县城西…  相似文献   

10.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此词的出现对于缠绵悱恻之风一度盛行的北宋词坛,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定位 ]豪放词的鉴赏 ,豪放风格的具体体现 ,塑造人物的手法 ,语文实践、探究侧重于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及豪放词、婉约词的不同风格。[切入 ]1 .这首词以“赤壁怀古”为题 ,描写了赤壁怎样的景色 ?怀念了哪些古人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由诗题切入 ,易于学生整体把握全词 )2 .这首词和刚学过的《雨霖铃》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从感性上辨析婉约词和浪漫词的不同 ,以便作进一步的比较鉴赏 )[探究 ]1 .这首词以“赤壁怀古”为题 ,可知是在赤壁这个地方怀念古人 ,赤壁的景色是怎样的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乱石穿空 ,…  相似文献   

12.
苏轼的词,以豪放著称。选入高六册的《念奴矫·赤壁怀古》就是代表作之一。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篇,在艺术上已有定评,本文不再赘述,只想就其思想蕴含作些探讨。人教社出版的“教参”是这样分析其内容的:上阕咏赤壁,着重写景,  相似文献   

13.
“了”字在古诗文中常用义为“明了”“了结”等,也作助词用,这些都为人所熟知,而它的“全然”“完全”之义则容易被人们忽略。东坡词《念奴娇·赤壁怀古》里的“了”字,当作“全然”“完全”来理解,应该把这阙词的下片前三句读成“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苏轼说的是赤壁大战前,小乔刚刚嫁给周瑜,周瑜当年全然一副体貌出众、言谈卓绝的样  相似文献   

14.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声震词坛 ,千古传响。然而不少评论者在欣赏它的激越豪放的同时 ,又不无叹惋的认为其结尾处“人生如梦”等五句 ,未免消极、低沉 ,是一个缺憾。应该说 ,这种看法并不错。然而笔者认为 ,这种感受只是从读者方面立论的 ,而若从苏轼本人的创作意图来看 ,则他的真实心态却是偏重于后面这一部分 ,亦即未免“消极”或“低沉”的那一面。这就涉及到作者之用心与读者的观感之间的矛盾。鉴此 ,不妨先来揭示此词的几个“以假作真”、“故弄玄虚”之处。其一 ,人所共知 ,苏轼赖以写出其不朽的前、后《赤壁赋》以及《赤壁怀…  相似文献   

15.
《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向被看作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品,为文学史家所注意。但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亦即词人是在什么情绪支配下创作此词,词借赤壁怀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这个与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风格有密切关系的问题,人们的见解却并不一致。《蓼园词选》论此词:“题是怀古,意是谓自己消磨壮心殆尽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研所编《中国文学史》谓“词的基调应该说是健康乐观的”。细绎其意,前者以为是悲观,后者以为是乐观,两者见解恰相抵捂。但我们联系苏轼当时的处境和心情,体会词里所流露的词人的思想情绪,又觉得都不尽吻合所以想略陈管见,以就正于大家。  相似文献   

16.
《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赤壁赋》都是苏轼谪居黄州时 ,在同一时期用同一题材写的名作 ,但两者在写景、评论历史人物及表达思想等方面 ,都有一些不同 :其中 ,词写的是雄奇壮丽的景 ,而赋写的是清幽宁静的景 ;词中的公瑾“雄姿英发” ,是胜利的英雄 ,而赋中的曹孟德则是“困于周郎”的失败的英雄 ;词的基调健康昂扬 ,气势磅礴 ,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英雄人物的赞颂 ,雄壮豪放 ,而赋则借水、月巧妙地表达了作者感情由“乐”而“悲”、由“悲”而“喜”的解脱过程 ,浑沉蕴藉。同一作者 ,在同一时间、地点 ,用同一题材写的两篇作品 ,之…  相似文献   

17.
苏轼是开辟豪壮词派的北宋大词人,《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他的代表作。此词久负盛名,在文学史上影响极大。愈文豹  相似文献   

18.
苏轼以才情兼跨文坛、政坛,却被文人最忌惮的文字狱的暴雨打湿了自己的从政翅膀。《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赤壁赋》都是苏轼在“乌台诗案”冲击之后的力作,是苏轼经历环境逼压后的心情抒写,对政治话语的疏离使苏轼有闲暇审视自己的心灵,对政事的回避伴随着对心灵的张扬。直观地看,两者在体裁、容量等方面明显不同,但品阅两文又自会发现一些深处的不同之处。一、对哀情的处理手法不同。以豪放著称的苏轼词中也有伤感的情调《,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就是典型的伤痛,只不过苏轼善于将哀情的碎片杂揉进豪情的激流中,…  相似文献   

19.
自明人张綖论定苏词豪放始,《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即被视为苏轼豪放词之代表,几百年来似很少有人表示怀疑。近年吴世昌先生提出异议。他说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只能说是旷达,连慷慨都谈不到,何况豪放”(见吴世昌《宋词中的豪放派与婉约派》)。但赞同者寥寥。笔者在考查苏轼及其词作的过程中得到启发,认为吴先生的说法很有道理。本文欲围绕《赤壁怀古》词的写作背景、苏轼的创作心态以及和赤壁词创作于同一时期的其它作品的风格、《赤壁怀古》词本身所表现的风格等方面发表拙见,从而证明这首词不能算豪放词。  相似文献   

20.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词坛的奇葩,脍炙人口,传颂千古。词中所描绘的“乱石”、“惊涛”的赤壁景色,“雄姿英发”的周瑜形象,相映生辉,各臻其妙,创造了美的艺术意境。吟诵这首词,我们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它的结构美、图画美和语言美。结构美。这首词的结构是精巧的。它做到了古人最推崇的文章谋篇布局之法——起、承、转、合。起——“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下笔写眼前江景,用以起兴。万里长江,汹涌澎湃,滚滚滔滔,使人感到历史的流逝,对往昔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这句便破题——“怀古”。承——_“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是承“怀古”点“赤壁”,指明怀古的特定时代,人物和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