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武术套路是中国武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本文主要对武术套路中'力'与'势'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阐述,分别界定了武术套路中的'力'与'势',并分析了'力'、'势'对武术套路的影响。最后对如何提高武术套路中的'力'与'势'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武术套路演练水平的提高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武术研究院主持编纂的《中国武术史》,最近在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了。 我编了这些年的武术书刊,常有一些年轻的武术爱好者问:“人都说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那么它的源在哪里?远至何方?何谓博大?又何谓精深?问得我一时也说不太全。 这次我有幸参加这部《中国武术史》的编审工作,也是带着这些问题来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程度的日益加大,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向着武术本身回归,通过反求诸己式的探研,坐实武术之"文化自觉"。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研究方法,对武术"型、法合一"的当代价值进行审视。研究认为:型是武术的外壳,法是武术的灵魂,决定武术型之塑造的是武术独特的攻防之法,武术除技击以外的其他功能的衍生,也因其方法上的独特性而别具一格;武术"型法合一"的规定性,在近现代以来武术竞技化演变过程中被分解后的项目形式破坏,以武术拳势攻防方法为前提,保持型与法的统一,是令武术找回自我、占据主动的必要途径;中国武术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中能够独树一帜的地方,是深具中华传统文化底蕴的拳种门户,终而落脚于微观层面拳势之型与法的"中华规定性"上面,故武术拳势强调型、法合一,对于武术在当今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健康中国"步伐的日渐加深,中国武术中所蕴含的健康价值和魅力已经成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坚实力量。其表现为:"健康中国"的构建与武术健康价值功效的相得益彰;"健康中国"大背景下中国武术健康价值的彰显;"健康危机"诱发人们对武术健康价值功效的渴望;武术健康价值的推广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5.
殷商时期中国武术出现了多种不同技术层面的习武内容,殷墟出土的大量青铜兵器和甲骨文,为我们提供了殷商时期大量珍贵的武术文化信息.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以新的视角:殷都武风的兴起与武术活动的发展;"巾帼--妇好"映射殷商重武传统;军事、战争是殷商军旅武艺全面发展的动力;冷兵器特点凸显殷商武术文化的厚重四个方面展现了殷都武术文化对丰富我国武术文化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中国武术在现代社会中的推广范式进行系统研究,并站在大众推广的角度发现当今武术在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存在的问题。物质层面:套路与散打的竞技化分离发展使得"中国式技击"无法突显,精神层面:内在文化的过于繁杂与抽象阻碍了较为直观的精神训诫与引导的推出,并致使其精神与技术失衡。同时指出中国武术在大众推广中需要有两个"简化",即物质层面的技法"简化"与精神层面的文化"简化"。通过两个"简化"营造出大众容易理解并接受的推广范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武术与书法,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一武一文,交相辉映,光彩夺目。长拳与楷书是其中的代表之一。那么长拳与楷书之间又存在着哪些联系,文章运用文献综述、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研究得出,在练习长拳与书写楷书时,二者在力道和势道上存在着共通性联系,并进行了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中国武术基本要求的深入学习、思考和辩证分析,认为(1)中国武术不仅有着灿若群星、美如天仙的表象动作、套路的艺术造型,而且蕴含并彰显着正直和谐、平衡有序的意境.(2)中国武术的意境是一种高境界、美境界、好境界、妙境界.(3)对中国武术的弘扬光大,不应只是动作技术的,应该很好的参悟认识它的意境,从而全面继承发展中国武术文化,使中国武术更好地为人类和社会文明服务.  相似文献   

9.
对“武”字寓意的全面解读,影响着中国武术核心价值的体现和发展战略的定位。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甲骨文“武”字的形质意象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止戈为武”“执戈而行”“武舞同源”和“神之足迹”都是从象形角度对“武”字内涵的多维阐释。根据形以呈象、象以尽意的思维逻辑,解读甲骨文“武”字不仅要“观其形”,更要“察其象”和“会其意”,对应“形、象、意”的不同维度,甲骨文“武”字分别呈现“征伐、权力、威势”三重寓意,即以“兵足”之形,呈“权力”之象,寓“威势”之意。只有站在“势”的高度通览“武”字的多重意涵,才能准确把握尚武精神的实质和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也只有从至尊之“势”出发,才能会悟古人赋予甲骨文“武”字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中国武术的"花架子"称谓入手,对中国武术的"花架子"进行解读.认为:中国武术的"花架子"是一个历史论断,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中国武术的"花架子"是历史的叙述,是对某种文化基因的表达,是传统文化多样性的呈现.  相似文献   

11.
浅谈中华武术的兼神形、合内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武术完全植根于中华文明土壤,并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大系统之下的一个完备的文化形态,包含着东方思想的深蕴,并以之作为主干和方向来构筑自己的基础。其独特的价值取向是和谐统一,是全面实现武术技术、养生、修性等多方面功能的方法,其追求的终极目标也是和谐统一。和谐统一渗透于整个武术文化体系之中,表现于形与神、内与外的和谐统一,贯穿于武术技法形态中的动静、刚柔、虚实、开合等一系列范畴及体现于武术竞技意识上的超越与礼让,造就了武术特殊的美,构成了武术发展的根基。  相似文献   

12.
体育产业归属于第三产业,武术产业是我国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功夫在全球享有美誉,少林武术产业则在我国武术产业中具有极大的影响,北少林武术产业建立相对完善,南少林武术产业正处在起步中.文章着重对南北少林武术产业进行罗列、分析与比较,促进南少林武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华武术的主要特征和当代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中华武术的主要特征和当代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结论认为:中华武术的特征主要表现在:(1)内容和形式上的丰富多彩,(2)独特的养生功能,(3)动作组成上的别具风格,(4)与众不同的理论根基。其未来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向社会化、多样化、现代化、科学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运用献资料法和调查法对中国现代武学校发展前景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武术对世界体育化有深远的影响和杰出的贡献,一些国家的拳术源自中国或受中国武术的影响。其问中国现代武学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中国武术走向世界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明清武术对中国武术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是武术发展史一个值得注视的时期,这一时期武术的技术动作、理论研究都呈现出空前发展的局面,各种拳种大量涌现,门派林立,武术渐次成为一个庞大的运动技术体系;大量有关武术的论著相继问世,使武术理论体系逐渐完善;武术开始借鉴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内容,最终成为"中国武术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究其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武术的社会价值得到人们的认同,更重要的是中国武术承载着深刻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名片已经被世人所接受,武术深受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其中处处体现着古老民族的优秀智慧.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武术中的“天人合一”观念进行了剖析.研究认为,中国武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哲学文化的影响,在武术修炼过程中,和谐平衡的价值观、师法自然的学习观、拳道合一的修炼观较为突出的展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7.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就应该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作为"国粹"的武术也不例外。高校武术的发展对中华武术的兴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武术发展不容忽视。文章将从当代武术的功能价值分析高校武术的发展趋势,以期为高校武术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传统武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深受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和润泽,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表现形式,以其深奥的哲理、精湛的技法折射出博大的文化内涵.文章试图从拳法拳理、技法技理、练功理论、技击方法等方面阐述阴阳五行哲理对武术的影响,以期进一步深入探究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以奥运项目为主体的情况下,在西方体育与韩国跆拳道、日本剑道与空手道、泰国泰拳等亚洲武技的激烈冲击下,属于中华民族的武术该如何生存与发展?是自生自灭还是在国家强有力的政策干预下得到传承与发展,是否对人类有所贡献?文章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中国武术进入学校必要性进行研究与分析,希望得到国家与各学校领导的重视,让中国武术得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0.
浅析传统武术精神对提升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武术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是武术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是武术区别于其他传统项目的重要之处。文章从传统武术精神内涵和功能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传统武术精神对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