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完整的学习活动包括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和学习评价等主要环节。学习目标不仅是学习过程的基本准则和指向,也为学习评价提供了依据;学习过程一方面实现和丰富学习目标,另一方面也为学习评价提供了现实对象;学习评价既反馈和调整学习,又帮助判断学习目标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更是学习行为是否自觉自为的特征之一。可见,学习评价既是学习活动的有机环节,又是学习质量、水平高低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学习设计是提高学习绩效的必要条件,学习分析是学习设计的基本前提。学习设计与学习分析的有效联结可以帮助提高学习效果,推动个性化学习的发展,但当前少有研究关注学习设计如何指导学习分析,学习分析如何支持学习设计,以及如何实现学习设计与学习分析之间的联结。本研究旨在探究学习设计与学习分析的联结现状,挖掘两者联结中存在的问题,探究促进学习设计与学习分析有效联结的策略。当前学习设计与学习分析联结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学习设计和学习分析联结自身存在问题,教师对学习设计与学习分析联结的认知和能力不足,学界对学习复杂性的低估和对技术智能性的过度自信。基于此,本研究从增强教师学习设计与学习分析的意识和能力,完善学习设计与学习分析自身的研究和实践,以及理性看待信息技术对教育的作用三个维度提出了促进学习设计与学习分析有效联结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学习自由是教书育人的目标,也是学习者的理想追求。对学习自由的主体和内涵的狭隘理解导致了现实教育中对大学生学习自由和学习权利的过度关注,对其它学习者和学习价值的忽视。从自由和学习自由的本意出发,外在的学习自由表现为学习权利的获得,内在的学习自由表现为学习价值的实现,学习自由是外在学习自由与内在学习自由的统一,是学习权利和学习价值的双重实现。  相似文献   

4.
正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意识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目标,要真正坚持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在引导学生改造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基础上,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从而构建自主高效的语文阅读课堂。自主学习本质上是独立学习。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强调了学生是学  相似文献   

5.
探索大学生学习价值观和学习自我效能感驱动学习投入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大学生学习投入、学习自我效能感和学习价值观的整体情况良好;学习投入存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和城乡差异,学习价值观存在年级和专业差异,学习自我效能感在各人口学变量上都不存在显著差异;学习价值观和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投入有正向预测作用,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学习价值观——学习投入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大学生学习投入的提升需要同时从增强学习价值观和学习自我效能感入手。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移动学习?国内外许多移动学习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给出了自己的定义:其一,将移动学习看做远程学习新的形式;其二,认为移动学习是数字化学习的扩展,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和设备获取信息与知识;其三,把移动学习看做完全不同于数字化学习和网络学习的全新技术和学习方式。笔者认为,移动学习是以移动通信网络和设备为基础,以随时随地的学习为特征,以获取教育资源为目的,将移动学习的教育特征和技术特征相结合的人与人之间的学习与交流。而手机移动学习则是以手机为媒介的移动学习。  相似文献   

7.
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自主学习是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基础,因此重视自主学习的指导和组织对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自主性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于“被动性学习”“机械性学习”和“他主性学习”。认知建构主义原理认为,自主性学习实际就是无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自主性学习要求个体对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映。  相似文献   

9.
自主性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于被动性学习机械性学习和他主性学习。认知建构主义原理认为,自主性学习实际就是无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自主性学习要求个体对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映。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这里明确指出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显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映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1.
再论教育信息化下的终身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联  张晓 《成人教育》2009,29(2):50-51
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一种现代化教育理念和发展趋势,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学习的重要手段。教育信息化也是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重要因素。教育信息化为终身学习创造了开放性的环境、为终身学习提供技术支持。有利于终身学习者自我学习,有利于终身学习者共享交流。而促进教育信息化需要社会、学校、教育者和学习者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2.
当前,教育背景、教育对象都已发生深刻变化,这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出了新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为此,必须按照科学的标准,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系统分析,这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之反思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盛兵 《教育研究》2005,26(11):55-58
我国研究生教育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研究生教育的研究尤以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为重要。以往的研究注重概念分析、总结模式类型、侧重借鉴国外、关注层次类型,但缺乏对研究生培养模式划分依据的重视和研究;在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方面,忽视了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高等教育发展背景相近国家的研究生教育状况; 尚未提出与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急剧扩大的发展现状相适应的有效模式。今后的研究中,要注重划分依据研究,分层次探讨硕士生培养模式与博士生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论学校教育中的文化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什么样的视野来观照教育的问题和本质,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文化学的视野实现了一个方法论的飞跃,使我们可以从人的实存状态来理解教育,[透视教育与人类的联系,把握教育在人类生存中的意义,并超越表象文化深及教育的观念文化,进而更深刻地认识教育的本质,实现对教育的内在批判,同时在实践上真正确立学校教育的文化性格。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史是高等教育学科领域的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学的分支学科,更准确地说,是高等教育学与历史学的交叉学科。2003年底出版的两部《外国高等教育史》,是近年来我国外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突破。两本外国高等教育史专业著作的体例有各自不同的风格和特点,这为读者提供了更加广域的视角。随着高等教育史研究的逐步深入,该学科对丰富和完善高等教育学科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将对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理论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远程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终身学习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远程教育逐渐成为与传统教育并驾齐驱的一种教育模式,然而,远程教育专业人员的缺乏和远程教师队伍的能力现状却影响着人才的培养和理论的深入研究。因此,探讨远程教育教师的能力结构、教师扮演的角色以及对教师角色的定位认识,探讨远程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教育现代化为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迎来契机。然而,学前教育条件亟待改善,教育质量不高,入学机会需增加、普惠性办园需加大等问题制约着学前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为解决这些问题,该研究基于学龄人口预测,认为学前教育现代化的实现需从数量扩充到质量提升转型,从统一推进到因地制宜,从市场主导到政府主导战略转型。建议均衡教育机会;坚持监管并重,提高保教质量;合理配置学前教育资源,改善教育条件。最后研究以X市学前教育现代化研究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从全国和地区两个层面分析学前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挑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社会地位生成机制研究表明,社会分层与高等教育之间存在互动关系.本文从社会分层影响高等教育的视角来审视受高等教育权,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转型社会中,受高等教育机会的数量与质量的阶层分布显著差异证明受高等教育机会权的特权属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升学率以及起薪的阶层差异也证明受高等教育成功权的特权属性.高等教育强化社会分层,进而强化受高等教育权的特权属性.受高等教育权在社会分层过程中失去了调节器的作用,成为加剧社会分层的助推器.目前的奖励性高考加分政策也强化了受高等教育权的特权属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境以及司法实践也要求把就业权纳入受高等教育权范围.  相似文献   

19.
案例教学在我国法学教育中的运行模式与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案例教学为现代法学教育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然而,目前我国的案例教学模式在具体操作中存在诸多的不足,具浮于表面之嫌。据此,文章从不同角度详细论述了案例教学的调整与改进。  相似文献   

20.
运用调查问卷和访谈资料对昆明市流动人口子女家庭居住环境、父母的文化程度、职业地位、工作时间及家庭经济收入等家庭教育基本条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流动人口子女呈现家庭教育投资实用化、家庭教育期望理想化、家庭教养方式非科学化、家庭教育责任模糊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