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自从新课标提出"语用"之后,语用教学得到了普遍的重视,如专家对语用教学的研究、一线教师对语用教学的践行等。但随着"语用"的深入,语用教学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如"语用"的不切实际、"语用"的迷失方向……"问题"不仅要正视,更要想办法解决。本文正是从"语用"的问题视角,给语用教学以"把脉"与"警示"。  相似文献   

2.
语用知识、语用意识和语用表现构成了学习者的"语用能力体系",因此,语用教学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本研究认为,语用教学应当从增加语用知识、提升语用意识以及扩展积极的语用表现出发,切实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把语用教学融入"综合英语""英语听力"以及"英语口语"等课程。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语文改革的主旋律和最强音就是"语用",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语文本体的回归。"语用"简单说就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新版的课标把"语言文字的运用"定位为语文性质。因此,不少老师在课堂中实践"语用",往往聚焦在小练笔上,也就是机械的读写训练,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狭隘的"语用"观。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不能为语用而语用。这引发了我对语用之"度"、语用之"效"的思考。在阅读教学课堂中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语用",再进行自我加工与创造,做到真正自己的"语用"才叫有效的语用训练,在课堂教学中才能真正展示出语文学科"语用"教学的特点与魅力。  相似文献   

4.
语用迁移是语言迁移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指第一语言语用知识对第二语言语用行为的影响.但是,目前针对第二语言语用知识对第一语言语用行为的"语用反向迁移"则研究较少,更无人观察以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的汉语对其母语的"语用反向迁移".本文通过对外国来华汉语学习者的英语恭维语回应中的"语用反向迁移"的实证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在一部分以英语为母语的来华外国人的英语恭维语回应中,确实存在明显的汉语向英语的"语用反向迁移".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21,(99):31-33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课程的中流砥柱,应以"语用"为核心目标,通过"巧妙创设语境,激活语用动机""开展语文实践,探寻语用奥秘""搭建阅读平台,提升语用能力"等方面引领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升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大力倡导"语用"的语境下,教师对如何有效落实"语用",促进"语用"增值,作了不同的思考与实践。找准训练点,是一条增值"语用"的有效途径。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怎样捕捉和挖掘文章蕴含的语言文字的训练点,有效地进行"语用训练",促进文本言语的"增值"?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教学中应立足文本,在文本细微处"欲擒故纵"培养语用能力;在文本空白处"画龙点睛"培养语用能力;在文本异常处"偷梁换柱"培养语用能力;在文本主旨处"去伪存真"培养语用能力;在文本精妙处"如法炮制"培养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第一次接触"语用"一词是在大学的时候,那个时候选修了"语用学"课程,走上工作岗位,接触语文教学的时候,却又忘了"语用"的含义,其实,语用学的"语用"和语用教学中的"语用"核心词理解是不同的。我想,语用教学指向动态语言的实际"运用",是和学生有关的,不是静态  相似文献   

9.
正语用学的"语用"和语用教学中的"语用"核心词理解其实是不同的。我想,语用教学指向动态语言的实际"运用",是和学生有关的,不是静态的。我们教师的固有思维总觉得"语用"更适合中高年级,其实不然,更应注重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为中高年级的写作语言运用作铺垫。那么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课  相似文献   

10.
语文学习就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在提升学生"语用"能力的过程中,应该立足学习个体,以"生"为本,实现"语用"的触角转变;应以汉语母体为基础,以"读"为翼,实现"语用"的濡染意会;应该着力语言本体,以"写"为辅,实现"语用"的发展建构。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育本质上是一种语用教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贴近学生,找准"语用"教学内容,激活思维,探索"语用"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2.
英语的"格"及由此产生的语用迁移是英语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语用负迁移是造成语用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就学习者对英语中的"格"和汉语的比较所产生的语用迁移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语用迁移对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经济迅速发展,国际间的交流也随之增多.因此,公共场所的英译公示语也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以南京市的英译公示语为例,指出了公示语中经常出现的一些语用失误,根据Thomas的"语用失误"理论将其分为"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两大类,并探析了产生这些语用失误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跨文化交际与语用失误是语言学习中的一个对立现象.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是导致沟通失败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通常情况下,语用失误分为两类: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会语用失误.这两者之间的差异涉及它们的特点、表现形式及交际成果.基于语用学的理论,本文分析了在与说英语国家的人进行沟通时的语用失误的现象.此外,列出了一些经常出现的语用失误的例子,如"称谓语"、"问候"、"赞美和对此作出的反应"等.最后,本文时发生语用失误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说明了正确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词汇语用学的语用充实理论,以"专有名词"和"确定性描述语的指称用法"为例阐释了句子的语义内容和命题陈述之间的关系.根据语用充实理论,说话人把句子的语义内容和语用因素相互结合陈述的是句子的语用充实命题,至于其他的命题,只有当它们和语用充实命题相关并且是语用充实命题的必然结果时,说话人才对它们进行了陈述.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是语用课程,真正有用的语文知识主要是实践证明的能形成语用能力的言语运用知识。目前,新课程大力倡导"语言文字运用"这个观点,教师们对如何有效落实"语用"做了不同的思考与实践。笔者认为,找准训练点,是提升"语用"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积极语用是表达主体基于独立人格和自由思维而以个性言说、独立评论和审美表达等为形式特征因而富于创造活力的主动完整的表现性言语行为,消极语用是一种机械认知、单向接受从而趋同外化、共性输出的被动狭隘的复述性言语行为。由消极语用到积极语用是不同时代背景下的语用风格的转换。积极语用观依托思想开放、文化多元的时代发展的大背景,汲取了"超越论"创新说"等新教育理论、"表现性目标"等西方新课程理论、当代积极心理学和时间美学等诸多思想精华而发展起来。积极语用观包含了多维度基本内容,即基于表达动机的"自觉语用",以"思"为中枢、以"听"读"视"为输入、以"说"写"评"为输出且互为有机循环的"全语用",从言语内容到言语形式洋溢着主体个性活力的"深度语用"(表现性语用)。积极语用理论视角的顺时确立,为中国母语教育的思维创新和实践创新提供了一种坚实的学理支撑,为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乃至母语教师素养的完善和更新输入鲜活的思想养料,进而催生母语教育多元、个性化和开放的一系列实践性探索。这种实践性探索将打造出未来公民以"表达力"和"表现力"为内核的活力汉语,最终转化并汇聚成象征青春中国的空前的文化创造力。  相似文献   

18.
"语用"指"语言文字运用",但又不只是"语言文字运用",是外显于语言文字运用的人的整体体现,是人借助于语言形式,完整、丰富而灵动的表现,是形式与内容、语言与精神内在完整统一的美妙共舞,是言语与灵魂的载歌载舞。"语用"教学,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更要为了"人"在"语用"学习过程中完整、和谐、统一的发展。"语用",当突破狭隘与自私、傲慢与偏见,超越"语用"之技,循"语用"之道,入"美好"之境——指向人的完整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语用教学是不是都应该是"写"?是不是脱离了"写"语用训练就不复存在了?阅读教学应该努力从文本特点和学生认知需要的融入点入手,强化感知体验,让语用训练指向意义理解;强化方法积累,让语用训练指向技能操练;强化揣摩洞察,让语用训练指向言语形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语用角度出发分析副词"反而"在语用过程中具体的语用功能。副词"反而"在语用过程中具有信息功能、篇章连接功能及语气表达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