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的最好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去主动探索。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让每一位学生在洋溢着生命激情的课堂上,都有机会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智慧与才华,使数学课堂成为舒展个体生命灵性的舞台,成为利于学生成长的天地呢?  相似文献   

2.
生命中总有这样一些瞬间,强烈的思念使你恨不得一把将所爱的人从梦中带走,实实在在地拥抱他们!做自己想做的梦吧。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吧。做自己想做的人吧。生命只有一次,机会只有一回。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堂教学中应使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舒展自己的生命,体验自己的生存状态,享受生命的快乐和学习的乐趣;应关注生命的差异,关注个体语文素养的提高,关注人格的健全。独立的个体造就鲜活的生命,我们必须对生命予以高度关注,让语文课堂教学彰显人文关怀。案例一:"我们男生多好啊!"在你心中,逢蒙是个什么样的人?——奸诈贪婪(《嫦娥奔  相似文献   

4.
正所谓生命意识,就是指每一个现存的生命个体对自己生命的自觉认识。生命意识不能仅仅靠一些德育课来传递,高中语文也有责任对学生的生命意识进行培养,让学生重视对生命的关怀。那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呢?一、在最佳情境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人作为个体存在是具有时空性的,周边生活的环境是人类展开活动的情境。作为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些特定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感受到文本作品中  相似文献   

5.
<正>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彰显学生的个性,因为这样的课堂才是重视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生命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构建生命课堂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一、让学生自主多一点让学生在课堂上多点自主,让他们在小组合作中不断探究、交流,方能打造生命课堂。恰好现在我们已经把"学讲计划"模式成功地应用于我们的课堂,这种模式重视学生的自主性,不像我们原来的教学模式,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完成学习任务,唯恐学生学习成绩下降,唯学生成绩为主,而忽略学生的个性特征。小  相似文献   

6.
正写作是生命意识、生命感觉的自然表达,也是生命创造本能的喷发窗口。面对一个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个体,习作教学应如何唤醒学生的生命激情,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丰富写作素材丰富学生生活积累,提高学生认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教师应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参观、游览、  相似文献   

7.
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每一个人都应该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让自己的生活五彩缤纷。但有一些人年纪轻轻就给自己的快乐画上了句号。人啊人“,忧愁”与“快乐”是自己选择的。你为什么选择“忧愁”呢?在烦恼的时候,请多想想从前的快乐吧!“快乐”是由自己的观点、态度决定的。如果一个人能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心态,那么,再苦的生活也不怕,就算是苦中作乐,也能给生活增添几分色彩。快点给生命涂上色彩吧!抹掉心中的“忧愁”,在脑海中写上“快乐”二字吧!苦中作乐也罢,只要能快乐,又有何不可呢?给生命涂上色彩$柳江县…  相似文献   

8.
传统教学,教师把“意蕴”既定下来。这一既定“意蕴”,大多来自“教参”,也可能是教师自己的;一经既定,再灌输给学生,或者,用一种称为“启发式”的方法,诱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接受教师既定的“意蕴”,而学生对文章“意蕴”的感悟,却是向来忽略不计的。多少年来的语文教学,就是这样的一种模式。那么,在新课程环境里,《生命生命》的教学如何进行?小范老师说,她采用的是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学习方式。我们可以看到,在这种方式下,所谓的“意蕴”,是在师生的交流互动中形成认识的。范文峻老师,武汉六中很有才气的一个青年教师,胡明道先生的女弟子。我听过她的课,感到是一种享受。这里推荐她的《生命生命》的教学课例,期盼着读者的分享。——史绍典  相似文献   

9.
生活中,有时强烈的思念使我们恨不得一把将所爱的人从梦中带走,实实在在地拥抱他们。做自己想做的梦吧,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吧。做自己想做的人吧。生命只有一次,机会只有一回。  相似文献   

10.
生命化教学具有生命的体验性、教学的交往互动性和生成性。在生命化教学中,师生共同促成课本知识的生成,教师的生命态度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生命样态。有温度的语文老师能够用自己的生命情怀去感发激励学生。  相似文献   

11.
和其它学科相比,语文学科更强调情感的作用。因此可以说,“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唤醒学生心灵,让学生体味生命关怀、感受生命的最佳途径。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情感教学的功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提升生命的价值呢?我在实践中,进行了这样的尝试:一、凭借教师自身的情  相似文献   

12.
王秋萍 《宁夏教育》2014,(12):10-12
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感受生命,领悟生命的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这就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充分融入生命教育,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感悟生命,同时开展安全教育,使学生能够有效避免自己受到伤害,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很喜欢这样一句名言:“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语文,原本就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它理应为学生生命的诗意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础。那么语文课堂如何实现由“知识课堂”向“生命课堂”的转变?作为实践层面的教师该从哪些方面有所作为呢?一、还原师生交往的人性美1.努力使师生交往成为平等的“人———人”交往。平等首先需要教师完成角色转换,使自己从居高临下的课堂主宰者中走出,蹲下身来走近孩子,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自由的课堂学习氛围。其次,平等需要教师经常审视自己的教学语言和教学行为,经常性地问一问:在我的课堂中,学生是否…  相似文献   

14.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是宝贵的.怎样使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这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据资料统计,目前,我国青少年因自杀死亡的人数上升,有一项对超过2500名中小学生进行的调查表明:有5.8%的人有过自杀企图,而自杀未遂者则达到了1.71%,而对这一切他们的父母竟一无所知。如何引导学生走出生命的误区?如何教育他们珍爱生命和善待生命,培养积极的、乐观进取的生存态度?生命价值观已成为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生命是什么?我在进行初一《思想品德》(人教版)“生命宝贵”教学时,并没有急于讲解课本内容,而是首先让学生自己谈谈什么是生命。有的学生说生命就是生命;也有学生说生命就是活着的东西;还有学生说没有想过。答案可谓…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美丽中国"一词几乎家喻户晓,人人争创美丽中国。作为教育工作者,创建"美丽课堂"是我们不懈的追求,我们应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体验生存状态,享受学习生活的乐趣和生命的快乐,舒展自己的生命。那么,面对当前课堂教学知识化、学生灵性程序化的现状,我们该如何以生命化教学理念为指导,构建高效、自主的"美丽课堂"呢?生命化教学是一种关注生命的交往、互动、体验、生成,以师生生命发展为基础,使师生生命价值得以提升的新的教学模式。笔者结合切身教学体会,谈  相似文献   

17.
珍爱生命     
什么是生命呢?头好大啊!说真的,我从来没考虑过"珍爱生命"这个问题。也许从来到这个世界到离开这个世界,整个过程中的所有体验和感受汇聚在一起就叫做"生命"吧?我是这么理解的。我想,宇宙中的万物都应该是有生命的,生命对  相似文献   

18.
陈美 《文教资料》2006,(2):168-169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也是教育的一种存在形态。它是德育教育的一部分,也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直以来,我们在用一种超强社会化的要求去要求我们的学生,而没有考虑我们的学生自己的内在需求,没有考虑学生的生命本身。在体育教育中我们应该把怎样使教育关注到人本身,关注学生本身,关注学生的内在需要,以便通过生命教育来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使得学生能够敬畏生命,欣赏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呢?  相似文献   

19.
课前策划经常看到孩子们在下课时翻图画书《西游记》,突然萌发和孩子们聊聊的欲望,交流一下他们眼中的人物形象,真想知道他们眼中的《西游记》是怎样的一幅画卷。这个故事家喻户晓,孩子们早已从电视中、图画书上产生了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这个故事正生活在他们的想像世界中,他们肯定会有自己的生活感受。主题就定位在“你说我说《西游记》”吧!教学设计怎样细化?我发现有点为难自己。一个充满生命活力,流溢生命动感的课堂一般不会是按部就班地执行预设教案的过程,但肯定是教师为学生服务,站在人生发展的制高点对其动态生成进行智慧选择和高…  相似文献   

20.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意在帮助学生认识、悦纳自己的生命,并尊重其他生命,同时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生命的意义,发现自己存在的价值,以便更好地回报社会,造福更多的生命。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生命都是有价值的,应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2.在现实生活中学会珍爱自己的生命。3.掌握紧急情况下逃生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