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人被别人下某种结论,就像商品被贴上了某种标签。一旦被贴上标签,人就会倾向于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这种现象即是"标签效  相似文献   

2.
一、给学困生一颗"热心"以爱心作为教育出发点,学困生的心理更敏感、更脆弱,更需要别人的关爱。有些老师常常忽略被贴上"差生"标签学生的感受,认为他们头脑简单、反应迟钝、缺乏自尊。尽管老师平时很少直接表露这种看法,但稍不留神,内心的这种想法就溢于言表了。一个冷漠的眼神,一句无心的话语,一件平常的小事,都会使学困生敏感的心灵受到伤害。正由于感受到了老师有意无意的"不喜欢",学生自己也容易给自己贴上"老师不喜欢我"的标签,就会感到自己可能确实愚笨,确实无药可救,从而变得消极、自卑,破罐  相似文献   

3.
陈宇 《班主任》2012,(6):30-31
正一我带班有一个要求,凡是团员必须佩戴团徽。"标签效应"认为:一个人一旦被一种词语、一个名称贴上标签后,就会做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标签内容相一致。团徽是一个符号、一个标签,贴在谁身上,谁就会被打上"优秀"的印记,等于贴上一个积极的标签。这样做的意义在于:第一,让这些学生与不戴团徽的学生区分开来,形成鲜明的对比,把他们归入"先进青年"  相似文献   

4.
给 某人贴上某种“标签” ,易使人产生与标签相一致的行为现象 ,在心理学上 ,称为“贴标签”效应。首先 ,标签的暗示作用可以影响人的“个体意识”的自我认同。如 :老师对学生的要求过高 ,以致学生的行为无法达到老师的要求 ,经常打折扣 ,逐渐地 ,老师由期望变成失望 ,就认为他们“不争气” ,是“扶不起的阿斗” ,是“笨脑瓜” ,并经常当众训斥他们为“大笨蛋”“不是读书的料”等。这就无形中给他们贴上了“我不行”的标签。加上经常性地被斥责、被贬低 ,学生就会产生“我确实不行”的感受。从而对自己缺乏信心 ,无心去寻求获得成功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曾晨 《华章》2011,(34)
根据成绩而被贴上“优等生”、“双差生”、“问题生”标签,这些标签无疑是对学生心灵的一次严重的伤害,并很可能伴随他们一生.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勇敢地将这些标签揭掉,重新的认识自己.  相似文献   

6.
<正>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认为:"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这种现象被称为标签效应。班主任在与学生的长期接触与管理过程中,也极易产生标签效应,给一些学生主观地贴上不良"标签"。这时班主任在处理问题时早已被先入为主的臆断想法霸占了应有的理性分析,出现的结果往往考虑不周全,对学生是不公平的,甚至会深深伤害到学生。我就经历过这样一件事情。当时班中有这样一位学生,父母长期在外做生意,  相似文献   

7.
社会标签理论认为,弱势群体的"问题"不是他们自身固有的,而是权威者给他们贴标签的结果。对于贫困学生来说,一旦被公众贴上"贫困生"标签,他们就有可能在标签的影响下逐渐改变认识和观念,进而引起自我概念和行为方式的负性变化,最终内化标签,走向"思想贫困"。如何预防和转化"思想贫困"是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题中之意,在弱化消极标签、强化积极标签的同时,还要加强贫困生的心理疏导,让贫困生体面地受助、尊严地生活、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8.
2011年10月,西安市未央区某小学一半孩子戴着红领巾,另一部分孩子则戴着绿领巾。校方称给学习、思想品德稍差的学生佩戴绿领巾,是为了激励学生上进。心理学上有种现象叫"标签效应(Label Effec)t",即当一个人被贴上某种"标签"时,他就会作出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相一致。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曾说:  相似文献   

9.
<正>孩子在生活中本能地选择了游戏,他们借助游戏开始了自己的成长。成人不太明了其中的意义,就会斥责孩子:"不好好学习,就知道玩儿!"于是,孩子被绑在凳子上,开始学习,学他们不知道为何物的知识,只管记着,去参加考试。在我们的文化中,游戏等同于"玩",而古训"玩物丧志",一不小心你就会被贴上一个"贪玩之人"的标签。孩子们玩一玩  相似文献   

10.
情感,是人们根据某种价值标准去评判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积极的情感会激励人们去努力地学习、工作、创造;而消极的情感会阻碍、压抑工作、学习的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更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  相似文献   

11.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假如我们的孩子都能以乐观的情绪去看世界,假如他周围生活中的每一种现象都能向他展现出美丽、精细、柔弱、温和色彩的话,他就会易于接受教育,就会贪婪地聆听你的每一句话。"但在小学阶段,由于缺乏专业力量的支持,有些特殊学生很难受到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往往被贴上"差生"的标签,不仅没有受到特别的关注和重视,有的甚至受到歧视,幼小的心灵在不经意间受到一定的伤害。这类特殊的学生不是身体有残疾者,而是四肢健全、智力正常者,他们存在学习困难、行为不适应等发展性障碍。他们在  相似文献   

12.
刍论学校教育中的“标签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及其他教育在无意中经常给儿童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当儿童被贴上诸如“老实、胆小”、“调皮捣蛋”等标签时,他们就会作出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这种现象是由于贴上标签后而引起的,故称为“标签效应”。标签效应产生的机制如下。  相似文献   

13.
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给幼儿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这种标签可以分为"积极标签"与"消极标签"。无论是面对积极标签还是消极标签,多数幼儿都会持认同态度,易受到教师所贴标签的影响,甚至影响幼儿的未来发展,故幼儿教师应加强对"标签"的认识,做到合理运用标签。  相似文献   

14.
松林 《家长》2008,(5):24-24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给孩子贴上诸如"坏孩子"之类的不良标签。我们想过没有,这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前不久有则消息说,乌鲁木齐市二十多个被学校和家长"放弃"的"坏孩子"自发照顾一个流浪儿童,这让这些孩子的家长的心灵在震撼之余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的孩子,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对学生不良表现的过分关注,往往不利于学生改变不良行为,因为关注的氛围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对良好行为的过高期望很容易引起学生的焦虑心理,使行为变得更不理想。美国心理学家贝克的“标签理论”认为“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那种人”。被“后进生”标签暗示的学生往往将自己的许多不良行为合理化,降低自我价值感和成就感的标准,形成严重的心理障碍,进而自暴自弃。  相似文献   

16.
回味生活总是不断前行,我们也总是行色匆匆。人们似乎更乐于去探索不可预知的未来,却难得回味。静下心来,细细回味,我们会发现许多曾经被忽略的美好。也许是父母一个关切的眼神,也许是朋友一个真诚的微笑,甚或是一本书、一片叶……我们需要在忙碌的生活中给自己一个回味的契机,去弥补自己日渐空虚的心灵,去温暖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学阶段作为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如果初中生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他们就能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拥抱学习和生活。而如果初中生在这一时期被贴上了问题学生的标签,那么就会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因此,初中班主任一定要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和价值观,进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相似文献   

18.
李强  郭家琴 《现代教学》2015,(Z2):50-52
"做班主任是守望梦想,做好班主任却是一种苦心的经营。"相信很多班主任对这句话都深有同感。"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这句话形象地描绘出班主任的工作状态。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自己职业、热爱自己班级、热爱自己学生的班主任,当他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班级和学生时,就会觉得很愉快,很有成就感;但当我们用无所谓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用无奈的眼神看着"皮实"的学生,用消极的状态应付班级事务时,我们就会觉得很痛苦、很纠结。  相似文献   

19.
黄金玉 《教师》2014,(30):27-27
正一、情感上予以倾斜,开启学生封闭的心灵大多数学困生在学习上存在着自卑心理,觉得在校园生活中低人一等,成了"二等公民",这样的消极心态对其语文学习产生了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心病还须心药医",笔者在语文教学工作中以无私的师爱去逐步化解学生心灵的坚冰,开启他们封闭的心理。在教学工作中处处渗透人人平等的理念,教育学生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迈向成功之路也并非只有读书这一条捷径,有意识地表扬学困生在其他方面的  相似文献   

20.
教师在教学中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给学生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这种标签有着巨大的力量。无论是面对积极标签还是消极标签,多数小学生都会持赞同态度,所以易受到教师所贴标签的影响,以至于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