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术,是对学生的美育培养,教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观、社会观,而情感与审美往往是分不开的。人们在欣赏美的事物时往往会带来情感的变化,在创造美的时候也需要运用到情感的因素。因此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情感教育的渗透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情感教育提升美术教学的教学深度和教学内涵,本文将从此角度入手,浅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相似文献   

2.
美育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力源泉,美育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能从周围世界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挚,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身的美.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高职美术教学中要重视"三美"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美术,即"美的艺术"。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是美术教学的中心任务。文章首先简单论述初中美术教育中美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从情境创设、多媒体的使用、问题教学、结合生活实际等几个方面,论述初中美术教学中美育实施的几个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美术教学是美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初中美术教学课堂之中教会学生绘画技巧,给予学生绘画机会,能够有效缓解学生学习的压力,给予学生释放情绪的途径,同时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风景写生教学是初中美术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风景写生能够让学生发现生活之中的美,使学生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对学生的艺术素养的提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风景写生教学的作用,提高风景写生教学的质量,故从初中美术进行风景写生教学的意义、现状以及优化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高中美术课程设立会促进美育教育。美术作品中蕴含丰富的情感因素,因此美术课程不仅可以进行美育,而且可以进行情感教育。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将高中美术教学与情感教育相融合,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美术。  相似文献   

6.
情感教育在现代初中美术教育教学中有着非凡意义,它的渗透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和道德品质的养成,能够鼓励学生带着情感去主动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从而使学生用积极的美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教师应重视榜样作用,挖掘教材情感因素,用实践活动强化情感,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7.
张争光 《学子》2013,(9):40
初中美术结束了小学阶段单纯地注重"颜色"与"形状"的教育,开始了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教育关注度的转移,决定了初中美术教育不仅仅停留在对美术技能的培养方面,更重要的是发挥初中美术教育在学生审美意识发展过渡时的桥梁作用,提升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审美情感的发展。为了充分发挥初中美术教育的桥梁作用,需要在精心选择美术教学素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主  相似文献   

8.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提升学生审美素养,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培育学生民族情感,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美术教师,要遵循美育特点,扎根时代生活、全面谋划、整体设计、多管齐下将美育教育渗透到美术教学中,唱响立德树人“主旋律”, 奏响协同育人“交响乐”,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文章从四个维度论述初中美术教学中美育教育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9.
美术教学以其特殊的艺术手段,使学生在情操上受到熏陶,思想上受到教育,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和净化,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具体表现为:一是培养美术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美术的兴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术是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身心纯洁,情感信念端正。”“美育是德育的深化和丰富化。德育主要晓之以理,美育主要动之以情。如果我们的教学能在晓之以理中动之以情,变枯燥的说教为形象的感染,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之前,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美…  相似文献   

10.
在一般人的意识里美育是美术老师的专职,但在现代教育理念里,美育无处不在。英语教学中的美育更有其独到的色彩。在以下论文中笔者将结合仁爱版英语教材和教学实际,在剖析什么是美育及其对教育的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阐述了为什么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美育。最后进一步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渗透美育,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发现美、感知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教育。而在新的教育改革体制下,对于美育的教育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着重美育的教育。现从初中美术角度的角度入手,谈谈在初中教育中大力开展美育的重要意义,并对当前的审美教育所存在的阻力和弊端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2.
在中学美术教学中,除了进行美育,还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如何在美术课程中进行情感教育,从中学美术教学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和在教学中如何进行学生情感教育的方法两个方面来阐述。  相似文献   

13.
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大纲要求:教师要“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落实好美育,是贯彻大纲精神,完成美术教学任务的基本要求。下面以省编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美术课本第一册《会飞的花朵》一课为例,谈谈在美术教学中落实美育要抓好的三个环节。一、启发学生感受美感受美是指人们凭借感觉器官对美的事物的感知。感受美是人们进行审美活动的出发点,是欣赏美、创造美的前提。在美术教学中启发学生感…  相似文献   

14.
袁莹 《天津教育》2024,(9):140-142
<正>新课标明确指出,艺术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体现教学评一体化,培育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情感教育的渗透符合美育要求,是培养学生美术素养和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应凸显学科视觉特点,充分利用情感教育,立足课程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理论知识等方面培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综合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美术课程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核心价值是审美体验,其特质是情感审美,教育方式是以艺术美去育人。美术教学艺术是情感交流的艺术,它能够表现的主要是主体对客观事物的情感反应和心理体验,所以美术教学在学生审美情感教学中占据主要地位。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抓住恰当的时机,通过教学立意的提升,触动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世界,从而赋予我们美术教学过程更深的内涵,让她们在学习和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审美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奔向更加完美的人生。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21,(1):149-150
美术是一门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教育,美术课是初中美育的重要途径,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导致对美术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不够,因此,在这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作为美术教师需要改变这一思想观念,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术学会正确区别审美,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初中美术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并非易事,实施新课程,贵在教育教学探索创新。故文章就针对此,浅谈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7.
徐文超 《教师》2014,(25):73-73
正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具有较强的紧迫性与必要性。本文主要针对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意义、原则与途径进行简要分析。一、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意义美术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艺术欣赏指导、技能训练的同时,要强化对学生的情感引导,有计划、有目的地在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内容,有效  相似文献   

18.
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对学生审关能力的教育。而在新的教育改革体制下.对于美育的教育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着重美育的教育。现从初中美术角度的角度入手,谈谈在初中教育中大力开展美育的重要意义,并对当前的审美教育所存在的阻力和弊端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9.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直接塑造人的心灵美、语言笑、行为美和体态美。审美教育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核心部分,它培养了学生对美好音乐的热爱。音乐教学是教师教学中,把曲目与自我情感融合在一起,使学生能感知的音乐形象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使音乐与审美教育相结合,使其贯穿着整个音乐教学过程,这对学生理解音乐、表达情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样,能够提高初中音乐教学的效率,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20.
正席勒认为,美育就是市美教育,也称美感教育。它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晚:"美育背,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美育能培养人的直观或想象力,这是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养。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美育。中学美育的内容包括:艺术教育,如美术、戏剧、音乐、舞蹈、书法、建筑、文学等;组织学生观察欣赏自然美;引导学生体验社会生活美和劳动美。这就要求美育需从这些领域人手,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感受美,提高审美水平和生活情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